“开放探究、自主建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教学策略
2017-07-01陈旭芳
陈旭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终生学习。中学化学实验作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不能有效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探究性和发展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全面开放、主动参与、自我探究、知识重构”为指导,构建了“开放探究、自主建构”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凸显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探究性和发展性。
一、“开放探究、自主建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开放探究、自主建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包含问题提出、探究学习、实验操作、分析总结、拓展应用五个环节。问题提出、探究学习实现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实现了课中指导学习;拓展应用实现了课后学生知识迁移与拓展。其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问题提出,即实验教学过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它来自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由教师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提出,它具有“未知性”和“可解性”。
探究学习,即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展开的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可通过网络、文献和实验背景(教材)等开放式空间,进行自主与合作性学习,通过学习,制定解决关键问题的实验方案。
探究问题和探究学习两个环节是学生的课前工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实验操作,即问题解决方案(实验方案)在实验室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实验操作、方案修改、数据采集和现象记录等环节。
分析总结,即对数据、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处理与解释后得出的实验结论和实验过程成功和失败的分析总结。
实验操作和分析总结两个环节是学生在课中完成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观察和指导,对学生的过程和结果要做出合理评价。
拓展应用,即根据实验过程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伸(知识迁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教材中有具体要求)和扩展。
“开放探究、自主建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学习为核心,合作学习为手段,其出发点在于改变课堂探究不是教师的探究,而是学生的探究,落脚点在于学生知识的重新建构。
二、“开放探究、自主建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在应用“开放探究、自主建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时,应该做到:
1.整合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重组和整合教学素材,使之有利于情境创设、知识重构,要使教学内容能够多角度探究并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探究,使每位学生的探究活动既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又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2.加强探究指导
指导学生探究的前提是指导学生如何在问题情境体验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而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中间要经历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过程。要有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一是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再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二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又源自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及时科学指导,使学生从对问题情境的感知中激發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
3.强化组织调控
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能够调节和控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各种有利因素与变量,这是探究活动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调控应做到:以鼓励学生为主,使其有信心和积极性参与;善于观察学生注意力、思维走向及积极性等变化,以便调节教学的节奏和教学的策略;善于对偶发事件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4.内化发展迁移
归纳整理内化发生在探究活动之后,此时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宽阔了,思路畅通了,思维也有了条理性,借助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将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与再构。
“开放探究、自主建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依据化学教学思想和化学教学规律而形成的,虽说在教学过程中有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和特殊策略体系,但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教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完善和再创造,并加以灵活运用。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