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探索
2017-07-01李元元
李元元
摘 要:初中音乐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同时促进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帮助有音乐爱好的学生形成某一方面的音乐特长。但是,目前初中音乐教育水平停滞不前,学生吸收能力低,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大部分学校已经把音乐课当作自习课来对待。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初中音乐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番探索,以期完成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建构主义;初中音乐;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组成部分,又被译为结构主义。它是以图式为基础与核心,包括“同化”“顺应”“平衡”,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以“学习的含义”和“学习的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建构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被引入中国,并逐渐兴盛起来。而音乐课程的设计,要想达到一定的目标,在作为非考试科目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学生的兴趣。
一、明确学习的含义,对症下药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音乐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例如,在进行音乐赏析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课前引导,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本节音乐欣赏的环境。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时,应当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在参与跳竹篙的情境中学习《阿细跳月》。
2.“协作”:协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进行教学前,老师可以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以3人或5人组去了解音乐家的成长历程、本曲的创作过程以及阐述对本曲的想法。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协作,分析其背景。
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了解学习的方法,逐一攻破
建构主义所持的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是“教”。但是,两者也不是各不相关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1.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音乐学习者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1)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的有可比性的音乐作品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引导,更要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通过创设情景和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来构建学习音乐的意义,感受学习音乐的美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除了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外,外部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要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情景的设计不能仅仅体现在开场白部分,而要贯穿始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音乐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音乐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因此,当提供这一环境时,学生便会主动去接触音乐,接受音乐的熏陶。
3.在外部环境配合的基础上要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对于音乐相关資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是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初中音乐教学任务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8.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郑莉.现代音乐教学方法与教学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