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非语言教学手段,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2017-07-01陈森
陈森
摘要: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丰富和完善体育技术课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非语言教学,应注意非语言教学手段的运用时机、双向性及能力培养,并注意与语言教学的合理搭配、紧密结合。
关键词:体育教学;非语言教学手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047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合理使用非语言行为为教学服务,促使师生之间信息顺利沟通、情感及时交流,并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恰当的调节,从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而非语言教学手段,由于它具有多样性、不确定和隐蔽性等特性,所以,用非语言手段指导学生的不多见,就体育教学特点来讲,很有必要对非语言教学手段进行深入研究。
一、非语言教学手段概念及其内容
1. 非语言教学手段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有意识地用于教学的非语言信号(符号),并传达某种信息的行为,均为非语言教学手段。它主要包括教师的哨笛声、鼓掌声、体语、教师的各种动作(包括示范)、言语的辅助成分等。
2. 非语言教学手段的分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的非语言教学手段根据其表达方式可分为:
(1)体语:体语是以身体动作表示的信息系统,它包括身体各部分的无声动作或状态。体育教学中的体语是指教师的眼色、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等。它反映了教师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状态的态度与反应,如:微笑、温和目光、点头等神态,表明教师的反应是满意的,而皱眉、凝视、摇头或摇手等神态,表明教师的反应是不满意的,它希望并暗示学生修正课堂学习行为的方向与状态。由于这类体语是在学生的视知觉——心理暗示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互动。因此,此时无声胜有声,它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合理的调节显得有效与实用。
(2)示范:示范是一种特殊的身势语,是体育教师刻意模仿或练习的身体动作。它是学生学习掌握技能技术的模仿中心,是体育知识、技术传授的主要手段与方法。示范动作的演示,犹如教师黑板上的板书犹如学生手上的教科书,它把知识、技术的信息内容更简捷、更直观地表露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视觉目标,直观而生动。同时,它能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它与讲解相辅相成,是体育教学中较独特、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3)言语的辅助成分:它指伴随言语过程的非语言的声音特征,即声音的音质、音量、语调、节奏等。它紧随于言语表达,以便准确表达意义和所应具有的情感。相同的词语在不同声音特质的传导下,会表示不同的意思,取得不同的沟通效果。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教师表达对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应。体育教师抑扬顿挫的声音、积极肯定的语气将有利于润色或调整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改变语调、加重音量、拉长或急促的声音刺激,将引起学生的警觉反应,促使学生集中注意、专心听讲。
二、非语言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论运用哪种教学手段,其目的都在于师生间信息的顺利传递、情感的及时交流,以便对课堂活动及其主体进行必要、及时的调节,达到师生间的全面互动。体育教学中运用非语言教学手段就应符合或遵循一些基本的要求原则,这是获得非语言手段最大作用成效的根本保证。
1. 师生共意原则。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非语言教学手段必须是师生双方共同约成、彼此能领悟接受的,即教师所运用的非语言教学手段必须是师生双方都能接受、领会、掌握和合理运用的,并必须符合本民族或地区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
2. 善意尊重原则。教师在运用非语言教学手段组织管理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善意出发,对学生寄予殷切希望,饱含热爱与信任,并要体察学生的情感、认识等方面的要求。
3. 适度原则。教师的非语言教学手段不是教师传授知识信息的主导行为,它运用于教学只仅仅是辅助性的、服务性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非语言教学手段的应用,在程度上必须有所控制,要求恰当、适度。教师的表达运用要自然隐蔽、简洁明了、及时坚定,要防止同一时间内运用次数过多、过杂、过长、过繁。纷杂无序的非语言教学手段不仅不能突出主要的意图,还会互相干扰,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师生间的溝通交流效果。
4. 最佳组合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非语言和语言行为有机结合,必须是合理一致的,最优的选择搭配。在运用多种非语言教学手段时,也应进行选择和最优搭配。贯彻这一原则,教师就应对各种语言教学手段和非语言教学手段进行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语言教学手段与非语言教学手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情况准确把握,提高语言教学手段和非语言教学手段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运用艺术。
5. 协调一致原则。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非语言教学手段,还必须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环境、气氛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相适合。这种协调一致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非语言教学手段所使用的具体教学情境、教学对象以及具体的运动项目:应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运用不同的非语言教学手段,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在体育教学中应掌握好、把握准非语言教学手段的时机。使非语言教学手段不失时机地配合语言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教学是双向的活动,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完成,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非语言教学手段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各种表情,随时调整课的运动量等相关指标和调整学生上课的各种情绪。由于非语言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师无法将所有的非语言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将一些常用的手势、哨声、身体动作等,所表达的含义在学科理论课中向学生讲清楚。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还应加强该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积极参与,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和良好作风。
体育教学中运用非语言教学手段应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实际教学环境、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合理、有效、灵活地运用,并应特别注意与语言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飞云二小 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