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的“真” 与“相”
2017-07-01刘小琳
刘小琳
【摘 要】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建国大画史》,用2000余幅照片和几十万文字详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全民族抗战,直至取得抗战胜利的艰苦历程和战后国内的社会及政治态势,极具史学价值。文章从刊行、缘起、特点三个方面对画史进行评述。
【关键词】重庆图书馆;抗战建国大画史;图片;文献
《抗战建国大画史》收藏及刊行概要
重庆图书馆现馆藏文献460多万册(件),以其民国时期出版物、古籍线装书、联合国资料三类资料典藏丰富而蜚声海内外。
《抗战建国大画史》就是这众多具有特色馆藏文献的其中之一。该书由傅润华主编,丁星五发行,中国文化信托服务社出版。
本书编纂期间得到了中央各院部会、各战区、各省政府首长的帮助,赐予很多详实的史料,并惠予题词;本画史更得到了王宠惠、张道藩、李石曾三等先生的指导。画中所刊图片,除作者自己拍摄外,还得到了中国图鉴馆及各摄影机构的支持及摄影记者百余人供给资料。另外一些年代已久的照片,由光华照像馆的钱一华先生转摄。馆藏两个版本一为1948年4月出版,一为1948年7月出版。
《抗战建国大画史》记录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至1948年18年间,作者历经战时颠沛流离之苦和战后重建诸事繁杂之难,但最终凭其执着的信念和家国天下的治史精神玉成此书,令人钦佩。画史以图文方式记史,刊记了大量难得的史学信料,值得抗日战争史和民国史研究者、文献研究者予以重视。
《抗战建国大画史》创作的四大缘起
1 检视往迹,除旧布新
近百年来,我国屡遭侵凌,国势不振,整个民族丧失自信,人民生活失去稳定,日本对我国的侵略,尤为积极。甲午战争之后,开始迫使我国割地赔款,日俄战争后,更以东北为基地,遂行囊括东亚之阴谋。民国以后,强迫中国签订亡国条约,出兵阻碍革命,直到九一八事变,是敌人侵略中国野心的总暴露,而七七抗战,则是全国同胞对敌人的总反击。我们不仅为保卫国土,争取独立,延续民族生存而抗战,更为提高民气,恢复自信,摆脱不平等條约,建设现代国家而奋斗。自九一八起至制宪实施为止,这十八年来是我国民族蜕变新生的转折点。
2 保存征信,明确认识
抗日战争是全世界民主国家对轴心极权暴力战斗的主流。我国孤军抵抗日寇侵略,自义勇军转战于黑水白山间,经过一二八、长城、绥远等战役,五年多又有七七抗战,七七事变后二年又二月,才有英法对轴心国家的战争,四年又五月,始有太平洋战役与中国抗战并肩作战。以正式作战时间计算,此次抗战长达八年一月又七日,大会战二十余次,次要战役关系成败者,也有一千二百次,兵员伤亡三百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一十八人,至公私财产毁损,民众生命牺牲,殆不可数计,卒独牵制敌寇攻苏,延迟敌人南进之效果,于世界和平,不无裨益。同时在些期中,工商经建之内移,政治情况之衍进,城乡文化之交流,社会风气之改变,以及由孤立至联合国际之组织,处处均显示建国之轨迹。[1]《抗战建国大画史》对抗战进行了系统的写照,保存征信,以供国内外参考,增强明确的认识。
3 恢复自信,掘发潜力
在抗战建国期间,自然有很多缺憾的事实,而战后又纷乱不已,这种局面往往会让人类迷惘悲观。《抗战建国大画史》编排了大量图片和史实证明了抗战支持的长久性,人民渴望光明的热忱,前线将士死事的英烈,沿海徒步西迁的忍耐,滇缅通路军用机场修筑的辛劳,后防局同胞出丁出粮出钱出力的慷慨,都足以表明中华民族坚韧不屈力量的伟大。这种民族向上的意识,已渐渐汇合为一股巨流,千迂百回,终究会浩瀚汪洋,流注成海。抗战即将成功,宪政正具雏型,恢复自信掘发潜力,同为建设新中国而前进。
4 罚前毖后,鉴往知来
溯观人类历史的发展都是由独处而群处,由疏远而亲近,由争夺转为互助。轴心国家迷信武力,叱咤风云,德意的闪电战席卷欧洲,日本侵略我国期间也是攻城夺地,进展迅速,都有不可一世的态度,然而他们因为与世界人类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最终俯首,受正义的制裁,迷梦终于被光明所警醒。现全世界都要求没有恐怖活动的生活,我国尤其祈求安定建设,把中国建设成一个自由平等富强的新国家,那些侵略疆土残害同胞的人,皆为反历史反进化的反常状态,我们认为忽略历史事实,就无从唤起理智,忽略文化力量,就无从抚平野心。
《抗战建国大画史》编纂特点
《抗战建国大画史》由傅润华先生躬亲搜纂历有年所,七七事变发生后,开始筹备付印,但因私家刊行,财力物力均受限制,未能如理想所预期出版,辗转十几年后遂于1948年出版发行。仔细阅读分析《抗战建国大画史》,能注意到以下几个特点:
(1)《抗战建国大画史》秉着左图左史之义,以图为鉴,叙述了自九一八以来,由抗敌御侮至制宪建国的经过。本画史宗旨在纪述正确史迹,发扬民族精神,昭晰抗战胜利的演进,显示“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伟大任务。[2]本画史因采用新史学方法,以写实摄影图片与文字对照,故定名《抗战建国大画史》。
(2)《抗战建国大画史》为断代史,自九一八事变日军入侵起,经历七七抗战,国府移川,至胜利还都、行宪建国为止,时间达十八年。从体例上看,大画史综合编年纪事两者之长。因抗战建国为全民族努力之目标,所有成绩,亦为全民族努力之结果。故不偏重一个单元,就时间先后,采用单元中心法,分为军事、政治、外交、经建、文教、社会六大类,下分子目,以类相徒,依年为序。“分之知其范畴,合之可见整体”,[2]在此期间,我国是“一面抗战,一面建国”,[3]所以《抗战建国大画史》这本书特注重各部门的平衡发展,相互影响,不只重视战役,或执其一端。
(3)《抗战建国大画史》客观公正的反映了抗战建国的全过程。古语云:“执中为史”,历史贵在公正客观,本画史编辑期间,收到各级将领各方首长见赐如作战回忆录、日记、战斗详报、施政成绩、建设概况等二百余篇,更加增强了本画史的公正客观的特点。
(4)编排次序上,《抗战建国大画史》的第一部分为史迹图片,第二部分为史实叙述,第三部分为分类史表,第四部分为重要文献。四部综合,文图对照,形义俱见,信而有微。文图各具系统,阅读其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得知其梗概。
《抗战建国大画史》一书,修攥于烽烟满地,固步艰难之中,它写照民族精神,记载抗建史迹,保存实录,留传永久,播诸国际,澄清认识,进而探源明变,惕醒未来,唤起民族的自觉,恢复民族的自信,合力建国,促进最后成功,其意义非常宏伟。《抗战建国大画史》史料收录丰富,分类编纂精当,图片文字兼存并列,别有一番兴趣;大画史编纂方法新颖,印校审善,装饰华丽,在我国新史学上,具有宝贵的价值,即与当代国际名画史相比较,论体例远胜于赫德生等著的《二次大战图録》(War LL in pictures,by HarryB,Henderson.and Herman C,Morris.),论资料也比柯里尔的《二次大战影史》(Collier,s Phothgraphic history of war LL.)更为丰富,《抗战建国大画史》在国际史中毫不逊色,足以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傅润华.抗战建国大画史[M].上海:中国文化信托服务社出版,1948.7:2.
[2]王学渊.国家总动员与抗战建国[J].隆昌县总动员宣传周特刊,1939(1—26):2.
[3]王学渊.国家总动员与抗战建国. [J]隆昌县总动员宣传周特刊,1939(1—26):2.
[4]傅润华.抗战建国大画史[M].上海:中国文化信托服务社出版,1948.7:254.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