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炉”的烈焰中淬炼成金
2017-07-01耿密云
耿密云
【摘 要】郭善人是贾平凹先生在《古炉》中塑造的一位民间圣人形象,他热爱生命,心怀悲悯,平等待人。在人性恶大爆发的动乱年代,不被外境所染,运用医术和中国传统文化默默地救治人们身体与心性上的疾病,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的守护者,儒释道圣贤文化的传承者,人性真善美的示现者,是《古炉》中扭转世风拯救人类的希望所在。
【关键词】古炉;郭善人;形象
《古炉》是贾平凹先生2011年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它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古炉”村的人事变迁,它让人们透过历史清楚的认识到:人性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类的进化就是在人性的演变过程中进行的,人类的斗争就是人性自身“恶”与“善”的斗争。贾平凹先生在《古炉》中塑造了各种各样鲜活的人物形象,充分展现了人性中魔性的强悍与放纵,以及它给人类自身和社会所带来的磨难与灾害。与此同时,作者也塑造了一位身處逆境而舍身忘己拯救人性的民间圣人——郭善人的形象。
郭善人原来是洛镇广仁寺的和尚,社教中被强制还俗,属于政府强制改造的对象,被政府安排到古炉村,成为了古炉村的村民,住在山上的窑神庙里。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平时话不多,只是闷头干活,接受劳动改造,遇到开批斗会的时候,作为牛鬼蛇神一类分子,有时会与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一起陪桩,用当时的造反派黄生生的话来说——“破四旧不仅是收缴旧东西,脑子里的四旧更要破”,所以他还要接受思想改造。古炉村民没有政治信仰,不懂得政治斗争,因此将文化大革命演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家族矛盾或个人恩怨,他们贪婪、自私、小气、蛮不讲理,追逐权力、情欲、金钱,在斗争中,相互依赖,又相互攻讦,人性的缺陷和丑恶充分爆发出来。郭善人与古炉村民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然而他不被外境所染,心定神闲,清净如水。因为郭善人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又会接骨说病,村民们自然也不会过分难为他,而且遇到谁家有医院治不了的病人,还会特别请他去说病。他热爱生命,心怀悲悯,平等待人,无论是支书队长还是村民百姓,不论是造反派还是“四类分子”,无论是强横的夜霸槽还是弱小的狗尿苔,他都同样礼敬,只要人们需要,他都尽其所能予以帮助。他运用医术为村支书朱大柜的儿子等接过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为无数的村民化解心里的疾病,他用自己的生命彰显着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郭善人是民间的智者。贾平凹先生在《古炉·后记》中写道“这个善人是有原形的,先是我们村里的一个老者,后来我在一个寺庙里看到了桌子上摆放了许多佛教方面的书……王凤仪是清同治人,书中介绍了他的一生和他一生给人说病的事迹。我读了数遍,觉得非常好,就让他同村中的老者合二为一做了善人”①。郭善人生活在乡村,生活在百姓中间,他了解村中的规矩民俗,了解每一位村民的家庭状况,了解每一个人的经历,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洞悉各种人的习性及心理,知道每一种疾病的病苦症状虽然反映在身上,病根却跟人的心理有关,病由心生。所以,善人能随缘说病,能直指人心,一语中的。例如:村里有一村民叫护院,他的家境好,在村里就很骄傲,和邻居们关系紧张,甚至连家人也处不和,一大家人各自为政,是个苦恼家。护院肚里长了一病块,在医疗站扎针没好,到卫生院吃中药西药还是没有效果。善人告诉他:你的性子是木克土,天天看别人不对,又不肯说,暗气暗憋,日久成病,你要想好病,就得变化气质,要不化性恐怕性命难保。护院很惊讶:你来古炉村不长日子,平日咱又不接触,你咋就知道我的习性?善人说:要么我咋能敢给人说病?护院不得不承认:我这人没上过学,比不得霸槽和水皮,连守灯也不如,可我却瞧不起他们的本事,甚至支书队长处理些事,我也不是全都服气,我平素是爱找人毛病。善人于是借机引导护院道:怨人是苦海,怨气有毒,存在心里,等于自己服毒药,好人不怨人,怨人是恶人……他教护院要改掉不服气、爱找人毛病的习性,不抱屈不生气,找人好处,认自己不是。善人说话和气,能运用生活化的语言为村民讲说做人做事的道理。他平时话少,但讲起道来滔滔不绝。讲道的内容因人而异,讲道的方法多种多样,或直言相谏,或以自身经历相劝,或设喻令病人自悟……。他的说病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切中要害,他使愚迷的村民解脱了身心的痛苦,所以,人们一有病首先就会想到他。
郭善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用儒家、道家、佛家的道德观念对古炉村民讲人伦之道、五行之道、因果之道。劝人孝敬父母、恪守本分、隐忍不怨、除恶向善,化解性、心、身三界的病。例如,护院的媳妇不孝敬婆婆,厌烦婆婆的好管闲事,对婆婆恶声恶气说话,指桑骂槐,不体贴丈夫,阴气久积,身上长了疮痨,善人就为她化解说:婆婆好管闲事,是盼望你们好,婆婆是天,你不满意她是伤了天,你看世人没一个好人,才生上这疮痨。又如,开石不孝父母,却跟秃子金一起拍支书的马屁,他在开着手扶拖拉机出差回来的途中,出了车祸,摔断了腿,请善人为其捏腿。善人边捏腿边说“断腿是断腿,可断腿是有原因的”,于是为开石讲解家庭五行之道:家庭中每个人都要各行其道,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姊妹尽悌。如果每一个人做人都不知到位,没有承当,互相埋怨,就会生气打架,也就因此会出祸、生病乃至于败家。又如,善人见面鱼儿坐在墙根的石头山吃纸烟,却是满脸的泪水,一问方知,大儿子儿媳闹分家,小儿子们吃饭抢铲子,偷家里钱去买吃豆腐……,善人引导面鱼儿:为人不能刻薄,刻薄感召穷鬼。你为人刻薄,在当打麦场厂长,扣减场上人的伙食;腊月替生产队烧酒,你私藏一罐子。他的自私,影响了家人。面鱼儿听了这因果之道,哭着进了院子。再如,村子里天不怕地不怕的夜霸槽,不甘窝在古炉村一辈子被人踩着踏着,外出县城和省城见世面,看到原来的同学和老乡,他们都过得比自己好,受到刺激生了病,逼着善人为他禳治,善人就为他解说如何不被事物所迷的道理,苦口婆心的劝导夜霸槽要好好炼透人性:“炼透了就坚固,炼不透的就如砖坯子,一见水就化了”,善人还说:“人想明道,先悟自己的道,再悟家人的道,后悟众生的道,最后再考察万物的道。有不知道的便自问自答,慢慢地就明白了,这叫问天”,“ 世人学道不成,病在好高骛远”。然而、执迷不悟的终究没能听进善人的话,最终在文革的冲斗中,在权名利的追求中,丧失了卿卿性命。郭善人为人说病无数,他曾教守灯要学会与村里人沟通,他给看星的老婆讲忠孝节义善恶报应,也给立柱和守灯讲行道的事理,他为中邪的六升解仇化怨,他从鞋底中拿出仅有的四元钱给开石的父亲治病……
郭善人是贾平凹先生在《古炉》精心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在《古炉·后记》中,贾平凹先生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放不下心的是在我们身上,除了仁义理(应为“礼”)智信外,同时也有着魔鬼,而魔鬼强悍,最易于放纵,只有物质之丰富,教育之普及,法制之健全,制度之完备,宗教之提升,才是人类自我控制的办法。②”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贾平凹先生创作的《古炉》,不是为了简单地记述文化大革命时的经历,也不同于那些文革时期的伤痕文学,他是要借助文革的背景,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善与恶的斗争、每个人自身中人性善与人性恶的斗争,进而探究人性善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我们应如何战胜魔性的问题。小说中的郭善人,是作者基于对传统圣贤文化的认识和现实生活的了解,重力打造的一位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艺术形象。
善人的形象是平凡而伟大的。他从儒释道圣贤文化中洞视了人性的善恶,默默地救治人们身体与心性上的疾病,拯救苦难中痴迷的人们。他是儒释道圣贤文化的传承者,他用自己的德行修补着古炉村人缺失的德行,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人性的真善美,以期改变险恶的人心、扭转败坏的世风、拯救愚迷的人类。他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守护者,最终在“古炉”的烈焰中淬炼成金,修成正果,并将自己充满爱和道德的心留给了狗尿苔。
郭善人的形象是神圣的、宗教的,他为拯救世人、挽回世风所做的不懈努力,乃至牺牲生命也义无反顾的精神,体现出学道之人风范。郭善人的形象是令人敬仰的,他的忍耐、宽容、奉献堪为世人的表率。
注释:
①②贾平凹:《古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05页,第30页。
【参考文献】
[1]周会凌.历史阴影下的人性写意[J].延河,2011(11).
[2]张群峰.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J].延安文学,2012(1).
[责任编辑: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