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微环境 提升活动品质

2017-07-01周茹

创新时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区域化幼儿材料

周茹

区域化学习活动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特点,受到广大教师们的青睐,成为现今很多幼儿园组织教育活动的一种活动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有较多教师只追求形式上的区域划分,忽略了区域化学习活动中“微环境”的教育功效,缺少对一些看似细小但是具有关键性因素的考虑。我们对区域化学习活动中的“微环境”是这样理解的:它是区域化学习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状态的环境,包括区域空间、操作材料、师幼互动等因素。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对其中一些重要构成要素的体会。

一、小材料,大讲究

(一)材料的开发

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知的中介和桥梁。材料开发不仅需要注重体现教育目标,而且要符合幼儿兴趣和需求。我们把教育目标物化在所设置的每个区域的操作材料中,以及班级环境的创设中,当幼儿进入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景或环境时,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

1.生活原始材料的开发

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再根据活动需要进行筛选、清洗、整理,能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

如在“和纸做游戏”活动中,教师前期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并在教室进行了布置,为开展后面的区域活动做准备。由于幼儿参与了材料的收集,所以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幼儿总喜欢到展示区中摸摸这个,闻闻那个。在之后的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开设了游戏“纸花开了”。由于有了前期的经验积累,幼儿在挑选纸的时候往往会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的方式来选择,在触摸和观察比较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相关经验,不但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更培养了幼儿的专注力。

另外,幼儿生活中的各种书籍、图片、光盘、网络教育资源等都可以配合我们开展的相关内容使用,它们在教师有目的的投放中成了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操作材料。

2.二次加工材料的开发

区域化学习必须以大量操作材料的准备和环境的创设为前提,我们在提供材料的时候往往以幼儿能独立使用为出发点,所以开发和投放材料之前需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点有所了解。区域化学习除了依靠部分现有的操作材料外,还需要教师利用现有的生活材料,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再加工,或根据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而重新制作操作材料。

例如,在小班“车子叭叭”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将幼儿收集到的汽车图案剪下,并分割成若干小块投放在“汽车拼图”区域中,使幼儿认识并巩固各种车子的特征。再将收集到的各种质地的罐子装饰成汽车,并富有童趣地贴上幼儿的大头贴,放入“有趣的滚滚车”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车子滚动距离和车子轻重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尝试,以各种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对车子这一日常交通工具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材料的投放

1.明确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区域化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教育性和探究性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让材料有效地服务于教育目标,同时将目标化解到各个区域中,通过多样性的材料提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与主题相关的直接的、完整的经验。

如结合“动物王国”的主题活动,围绕“运用多种手段与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动物基本特征的认识”这一活动目标,我们将这个总目标分化到“阅读区”,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创编并大胆讲述有关动物的故事;美术区域则是让幼儿通过利用废旧材料,尝试运用折、拼、粘、画等方法制作“我喜欢的小动物”;科学区是让幼儿通过了解动物的不同特征及生活环境的特点,将动物进行分类;数学区是结合“给动物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自由探索,尝试对同一种物品按不同的规律进行不同的排序。

2.顺应幼儿发展的需要性

第一,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都存在着差异,我们支持与鼓励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满怀信心。因此,我们通过观察每一個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既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也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如在大班区域化学习活动“动物王国”中,教师在数学区“给动物排队”区域中,通过记录表格的设计体现对不同能力幼儿的要求,问号的个数代表排序方法的数量,问号越多意味着想出的排序方法越多。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给动物进行有规律的排序,鼓励幼儿挑战自我。

第二,根据活动的逐步深入提供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我们通常每周安排两次区域化学习活动,教师要根据幼儿第一次活动的情况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区域的设置和增添第二次活动时所需的材料,以使空间和材料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学习活动的需要,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激发自身的挑战欲望,并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

如在“有趣的叶子”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掌握探索、发现排列成封闭状物体的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教师有目的地把操作材料进行了划分,分别提供了三个不同难易层次的材料。

二、小空间,大规划

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不断思考如何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有所体现。作为教师,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幼儿活动的空间是多元的,活动的地点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应将幼儿领入充满生机的大课堂,学习那些在教室里和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本领。而这些活的知识和本领,正是人生所必需的。

例如,在中班实施的区域化学习活动“和纸玩游戏”中,我们初步设计了美术区“创意贴”,将材料按类别放置在幼儿桌子旁的操作架上,分为1号架子—“工具类”,主要投放制作需要的剪刀、双面胶、订书机、胶棒等制作工具;2号架子—“纸张类”,主要放置前期幼儿接触到的各类纸张;3号架子—“参考类”,主要放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到的纸贴画书籍、图片等。同时,考虑到幼儿在家庭中已有使用电脑的经历,所以利用教室中现有的电脑与网络供幼儿进行资料查询。区域边上的墙饰上不仅有教师的范例,还有其他班级幼儿制作的作品展示,这样就初步为幼儿构建了丰富而又充足的材料空间。

又如在大班“恐龙”活动中,恐龙爪子的归类既有他们在图书资料中查找到的,又有他们自己发明的,并且按照他们的理论进行一一对应,划分不同的类别。恐龙蛋的演化是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再经过自己的理解并运用独特的方法做了统计和分类。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标记来说明,如有的用“O”表示这是我找到的,有的用小红花表示这是我发明的,等等。因此,我们支持幼儿在活动中运用书籍、报刊、上网、电视、广播、VCD、照片、玩具、现场采访、探索实录等各种途径去获取信息。

三、小策略,大作用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恰到好处的师幼互动是最重要的。考虑到区域化学习活动需要充分的自主宽松的氛围,所以教师应尽量减少干预性指导,以隐性的指导为主。

1.等一等,帮一帮

区域化学习活动中,大部分时间是幼儿自己自由探索与操作,其间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必要时,教师要学会“等”,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与材料互动,给予他们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例如在小班活动“交通工具大集合”中,幼儿对教师说:“今天我想造一辆公共汽车。”“好的,这回你的公共汽车要造得牢一点噢,过会儿我来乘你的车,好吗?”幼儿连忙点头。但是在用瓶盖做轮子的时候,他选择了固体胶棒,结果无论如何粘,轮子总是掉,教师在边上观察到以后还是默默等待。经过数次失败之后幼儿改选了双面胶,但是撕不下白色一层,此时教师上前询问:“需要帮忙吗?”终于,“公共汽车”完成了,幼儿十分高兴。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有利于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激起幼儿对材料探究的更大兴趣与欲望。

2.说一说,评一评

区域化學习活动中,幼儿的自我学习和自主探究占了活动的大部分时间,那么活动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如何解决,重要的知识点如何来化解呢?

第一,交流、讨论式。从形式上可以分为集体交流、小组交流和个别交流,适当的时候可以灵活转变、交叉使用。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交流、讨论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于小班可以重点围绕活动中的兴趣情感、坚持性、专注性等,如:“今天你玩哪些区?”“你都做了什么?”而中大班可重点交流创造性、再探索的愿望、自信心、合作交流等方面,如:“今天你有新的尝试吗?”“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第二,展示、示范式。教师可以展示幼儿的作品或活动成果,如幼儿的作品、区域活动中的记录单等,它使幼儿活动有了持续性,能给予幼儿更多的成就感和向同伴学习的机会,体验活动的乐趣。当然,还可以展示、示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内容。如在“水中开放的睡莲”区域中,要求幼儿比较三种纸制的花在水中开放的快慢。有的幼儿自己一个人操作,先放两朵花,再迅速放剩下的一朵。而有的幼儿则是两个人、三个人一起合作,同时将花放到水中。于是在评价时,可请两位幼儿示范他们合作操作的过程,让幼儿从中领悟到活动中合作的重要性及怎样的操作才是更加科学的、正确的。

第三,设疑、激趣式。在评价环节设疑、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积极思考与探索。设置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而提出的具有提高、加深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惑。而问题的设置者并不局限于教师,也可以是幼儿自己。如在“电珠亮了”活动评价中,大部分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后,教师适时地抛出了一个问题:“除了电线,还有其它材料的线能让电珠亮起来吗?”教师设置的悬念一下子把幼儿引到了“什么物体能导电”这样一个更深层次的探索上,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

微环境的创设不仅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在其中乐此不疲地探索与发现,而且使幼儿保持好奇和学习兴趣。让我们彻底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让我们的活动更加贴近幼儿,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区域化幼儿材料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职工代表区域化协作管理的实践探索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