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2017-07-01吕小军
吕小军
摘 要:扶贫攻坚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贫困村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脱贫摘帽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发达地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和经验可为它山之石。以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例,对贫困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做了分析,指出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脱贫攻坚 集体经济 贫困村 发展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作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决策。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明确贫困村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统筹考虑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2016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精准脱贫摘帽标准及认定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83 号),明确了“贫困村脱贫摘帽标准”,贫困村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实现达标的12项考核指标之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该项达标:行政村有集体企业、土地租赁、场地(铺面)租赁、农林牧渔或其他集体经济收入;在1 个(含)以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扶贫合作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有股份权益,按股分红;有其他收入。笔者自2016年3月起担任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乔板村“第一书记”,通过研究良庆区大塘镇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希望对其它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有一定借鉴作用。
1 国内关于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探析
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不仅可以而且应该有多种实现形式。近年来,许多领导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尽管各自的角度与侧重不一。如习近平在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1990)就提出扶贫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他建议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一是乡村两级可依资源、市场情况举办各种工业企业;二是部门和企业可以包乡、包村,帮助他们举办工副业;三是大部分乡村继续搞好种养加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举办集体果业、养殖业,进而搞深加工;四是适当调整某些不合理的提留基数和收费标准,增加公共积累;五是对集体办的林、茶、果或其它厂、场,凡承包合同不明确、不完善,或承包基数过低的,要依照经济合同法予以完善[1]。刘先才、李明[2]从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分别挑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村落,逐一介绍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苏南永联村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并带动其他两大产业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使永联村成为苏州首富村;苏中孝化村创新组织建设,选举企业董事长担任村党委书记,采取村集体控股、村党委成员入股的方式成立公司,公司盈利成为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苏北草庙村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以长茄作为农业主导产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形式,同时发展观光农业,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2]。王景新[3](2013)归纳了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的三种形式:一是集体所有,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生产和管理。其下,或者由总公司与分公司签订合同,集体专业承包经营; 或者实行职业经理负责制,由村企集团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其经营利润全部归村集体所有。二是集体所有,集体办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全体村民履行投资人权利和义务,村企集团独立经营。村企集团的经营利润或者按年度预算全部上缴村集体;或者按集体股和个人股,由企业集团、村集体、村民和企业管理者和技术骨干按比例分红。三是“村企一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企集团的产权关系没有严格边界,企业集团按公司制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村民以股本、劳动力投入介入企业经营管理和分红; 或者“村企分开”,要集体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劳动力及其他资源,村企集团独立经营管理[3]。
2 贫困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大塘镇4个贫困村基本情况
乔板村位于大塘镇中西南部,距镇区12 km,下辖新坡、板玉、坛堒、乔头4个自然坡16个村民小组,454户1569人,其中贫困户33户98人,劳动力人口952人,外出务工600余人。农林作物以水稻、甘蔗、速生桉为主,全村旱地面积203 hm2,水田135 hm2,林地面积146 hm2,人均耕地面积0.217 hm2。村民收入以种粮、甘蔗、木材、外出务工为主。该村2016年人均纯收入3818元。
南洲村位于大塘镇西南部,距镇区14 km,下辖南洲、那甘、那罗、段于、板回、康力6个自然坡19个村民小组,555户2227人,其中贫困户49户151人,劳动力人口1200人,外出务工350人。全村耕地面积233 hm2,林地面积928.6 hm2,林果面积80 hm2。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水稻、甘蔗、木材、百香果及外出务工为主。该村2016年人均纯收入4128元。
那造村位于大塘镇西南部,距镇区25 km,全村共有9个自然坡12个村民小组,453户1665人,其中贫困户81户301人。该村有林地2371 hm2,耕地92 hm2,主要产业为速生桉、松树、百香果,经过几年的发展,那造村百香果产业种植100 hm2,初步形成了乡镇级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带动90多户近400人(其中贫困户19户72人)参与到百香果产业中。该村2016年人均纯收入3900元。
锦亮村位于大塘镇北部,距镇区22 km,下辖敢琶坡、那侣坡、六冷、莫模、那六坡、团亮坡和六留坡7个自然坡19个村民小组, 441户1786人,其中贫困户33户128人,劳动力人口920人,长期外出打工500多人。锦亮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主要以泥土山丘坡地为主,平地较少,种植有水稻、甘蔗、火龍果等农作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甘蔗、火龙果、速生桉以及外出务工。该村2016年人均纯收入3240元。
经调查,4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见表1。可见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大多来自租金分红等收益,而且收入偏低,2016年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低于1.5万元,创收能力严重不足。
2.2 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土地
大塘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比较彻底,将所有土地分配到各家各户或生产小组,村本级没有留一分地,导致现在村集体要进行种植养殖,必须租用村民的土地。在一些人均耕地较少的村,土地难以流转。
2.2.2 缺乏能人
发展集体经济需要一个集政治家、企业家于一身的致富带头人,往往就需要村支书或主任发挥领头羊作用。但实际上目前大部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或忙于乡镇政府布置的各项业务工作,无暇顾及其它;或不愿意揽这个活,怕麻烦,怕承担经营风险;或没有经营头脑、销售能力,不知如何发展。
2.2.3 缺乏引导
在当前的扶贫形势下,资金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发挥扶贫资金的效益。2016年,上级财政陆续拨付大塘镇2个当年完成脱贫任务的贫困村每个村61万元的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钱有了,怎么用好这笔资金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的难题。上级只给钱,具体发展什么项目,組织论证少,专题调研少,座谈研究少。
2.2.4 同质化现象
从大塘镇几个贫困村的发展规划来看,大部分把发展百香果作为重点。一哄而上,未来可能出现供过于求局面。这从2016年南宁市大部分贫困户把养殖鸡鸭作为主导产业,集中上市导致销售价格大幅下滑可见一斑。
2.2.5 盲目干预
某些上级部门没有经过深入研究、调查、论证,凭借主观经验,便禁止贫困村开展某些种养项目,指定要做什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利于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
3 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
第一,给村集体留置必要土地。做到家庭联产承包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者的有机结合。在本轮土地承包到期之后,要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留置必要土地给村本级,以避免村本级成为空壳,难为无米之炊。
第二,加强引导。县级政府要组织发改、经信、农业、商务等部门对贫困村集体经济专题研究,编制发展规划。乡镇政府要加强技术指导,组织技术专家为贫困村农业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第三,做好统筹规划。市级农业部门对本地产业发展加强宏观调控,避免各贫困村一哄而上,做好产能预判,优化产业布局,力争做到“一村一品”。
第四,建立激励机制。把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村“两委”班子年度绩效考核中,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好的村“两委”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予以奖励,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第五,培育乡土人才。发展村集体经济核心在人,要从村民中选拔一批公道正派、头脑灵活、有奉献精神的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对他们进行现代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培训,将他们培养成精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经济能人。
第六,引入“第三方”。由政府部门组织贫困村和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对接洽谈,由专业化的农业企业对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开发资源,村委通过流转土地、入股或投资等形式与公司开展合作,降低村委市场风险。在村委主导的专业合作社中,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销售,让专业人才发挥最大效应。
第七,走差异化、精品化之路。涉农部门要在贫困村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普及新工艺。贫困村发展产业抓住产品这个核心,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摆脱贫困[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202.
[2] 刘先才,李明.凝心聚力强村千方百计富民——江苏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J]. 江苏农村经济,2011(1):18-21.
[3] 王景新.村域集体经济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