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经性哮喘从厥阴论治的思路

2017-07-01赖伟娇李卫青禤少敏马全庆夏洪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6期

赖伟娇+李卫青+禤少敏+马全庆+夏洪涛+刘艳艳

摘要:月经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特殊类型,病因复杂,症状多变,病程迁移,临床观察发现月经性哮喘患者多表现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症状,其特点与厥阴病相符,临证治疗应以寒温并用、虚实兼顾为法。

关键词:月经性哮喘;厥阴理论;论治思路

中图分类号:R271.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6-0096-02

月经性哮喘是指哮喘妇女与其月经周期有关,在月经前期或月经期哮喘症状加重的现象,一般常于育龄妇女在月经来潮前5~7 d左右明显的哮喘发作倾向,尤以月经前2~3 d发生率达到高峰,故又称为“月经前哮喘”。月经来潮后症状可逐渐减轻。有的则在月经期间发作,可称为“月经期哮喘”。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主要与月经期激素水平波动、痛经等有关。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月经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特殊类型,属祖国医学“哮证”范畴。早在《内经》中即有“喘鸣”的记载,元代医家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提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后世医家认为,哮喘的发病多因“宿痰内伏”,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诱发,导致痰气搏结于气道,肺失宣肃,气道挛急而发病。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为诸经气之要冲,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其经脉起于胞中,有分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任主胞宫”。任脉与冲脉同起一源,说明冲任二脉之功能与妇女的月经生理特点密切相关[1]。月经前期冲任脉盛,若有宿痰内伏胸肺,冲脉之气不得下降,反循经上冲,阻碍肺气肃降,使肺气雍塞不通;同时月经期阴血下注于胞宫,全身阴血不足,体虚更甚,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袭,扰动体内伏痰,内外夹击,故引起典型哮喘发作。

月经性哮喘与普通支气管哮喘虽属同一类型,皆以痰为致病夙根,以外邪犯肺、痰浊内蕴、情志失调、久病劳欲为主要发病机制[2],但其也有着自身特性。李卫青教授根据其发作时间的规律性及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热入血室,肺肾阳虚,痰瘀内结是月经性哮喘的主要病机。其指出:月经前期为黄体退化阶段,阳长阴消,阴充阳长,肾阳由盛趋衰;月经期体内激素水平下降,阳气至重,重阳转阴;月经后期为卵泡早期,血海空虚,阴精不足;月经间期重阴转阳,阴阳转化。上述病程如果不能调整平衡,病情日久,反复发作,肾气虚耗,累及肺中阳气,水津失布,化液生痰,久病成瘀,痰瘀互结,最终必形成“肺肾阳虚,痰瘀内结”的病机特征[3]。因此该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病机特点尤为突出。

2厥阴病虚实寒热错杂证探析

《伤寒论》厥阴病辨证总纲为:“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属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参与脾胃运化机能。若邪入厥阴,一方面气郁化火犯胃而为上热,另一方面肝气横逆伐脾而为下寒,形成上热下寒之证。因气郁化火,灼伤津液,故见消渴;火性炎上,相火冲逆,则气上撞心;厥阴之脉挟胃,上贯胃,胃热循经上扰,则心中疼热;邪热伤及胃阴,致中虚不能消谷,呈现饥而不欲食;脾虚肠寒,蛔虫上窜,故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本证属上热下寒,治宜清上温下,若见上热而妄以攻下,则更伤脾阳,反易致邪内陷,下寒更甚。从2组矛盾症状可知厥阴病提纲证即具备虚实、热寒错杂的病理特点。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说:“阴阳各趋其极,阳并于上则热,阴并于下则寒”。统观《伤寒论》全书,仅出现于厥阴病篇的方剂共有6首,而其中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三方均为寒热虚实错杂证所设,其中乌梅丸更被历代医家奉为厥阴病主方,可知寒热虚实错杂证实为厥阴病中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一类病证。结合生理特点来分析,厥阴病是六经病证的最后阶段,若病入厥阴,厥阴主脏在肝,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易致阴阳失调,又因厥阴具有阴尽阳生,极而复返的特性,且厥阴与少阳相表里,内寄相火,因寒凝则郁而生热,故厥阴病常以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为主。有学者认为厥阴病具备“肝热脾寒,或上热下寒”的病机特点[4]。

3厥阴论治的理论基础

厥阴经包括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但根据《伤寒论》所述详于足经的特点,此处厥阴当立足于足厥阴肝经。《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足厥阴之别……其别者,径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灵枢·经筋》曰:“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由此可见,足厥阴肝经乃十二正经中与月经关系最为密切者。月经性哮喘病位恰属足厥阴肝经循行之路径,从厥阴论治该病正合其理。厥阴阴阳寒热虚实错杂,攻则太过,补则有余;温散则助热上逆,清泄则助寒下陷。现代经方学家胡希恕认为,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证,由阴出阳,故法宜和解[5]。月经性哮喘多具有厥阴病寒热虚实错杂之特点,故在治疗上应以寒温并用、虚实兼顾为主要治法,此也屬广义之和法。

4体会

综观本病具有阴阳失和、寒热错杂的特点,与厥阴病病机特点相符合,并寒热虚实错杂证属于厥阴病最具代表性的一类病证。“辨证治疗”或“随症治疗”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独特规律,现从厥阴病寒热错杂证论治,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不失为一种新的有效的辨治思路,并且超越中医对月经性哮喘以肝郁血虚、肺肾阳虚、痰瘀内阻病机立论的传统认识。

参考文献:

[1]于绍卉,张红.《妇人大全良方》中调经门的特点[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125.

[2]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9.

[3]方宇林,李卫青.李卫青治疗月经性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山西中医,2015,31(2)7-8.

[4]朱章志.伤寒论临床发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00.

[5]冯世纶.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