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及思考

2017-07-01王梦玲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气象预报

王梦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摘 要:作为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在气象工作普惠广大群众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气象服务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对现阶段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关键词:基层公共气象服务;气象系统;防灾意识;气象预报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1.044

公共气象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具有非盈利性、公共性的特征,其在为公众提供气象资讯的基础上,在防灾减灾工作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受多方面因素的约束,目前,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基于此,应探索科学手段来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促使其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1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性

在整个气象系统中,基层气象部门无疑是非常关键的组成因子,其担负着为基层政府、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气象服务的任务,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基层广大民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让气象服务信息走完“最后一公里”,实现公共气象服务“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实现气象服务的全覆盖,努力提升基层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为基层政府、基层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及灾害防御信息。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贫困地区由于农民防灾意识淡薄、抗灾害设施不齐全等因素,这些地区在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上明显较弱,如果相应的基层公共气象服务不够健全,则势必就会对贫困地区的持续发展以及农民的创收造成巨大的损失。无论是基于公众的生活起居、身体健康,还是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而言,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气象科学技术的进步,气候预测预报准确率大幅度提高,人们依据气象预测预报安排生产、生活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作为气象部门,理应更进一步思考和谋划以服务为中心的公共气象服务。

2 贫困地区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

台江县位于黔东南州中部,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级贫困农业县,全县98%的人口为少数民族,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该县的灾害性天气和极端气候(暴雨、干旱、大雾、山洪等)频发、多发、重发,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80%;因经济发展滞后,受教育程度不高,广大民众抵御灾害性天气和极端气候能力低,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引起了公众关注。相比于中东部地区公共气象服务而言,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气象服务存在明显不足:①投入不足和缺乏相应的经费保障,科技支撑和创新能力低下制约了当地气象事业的发展。②基层气象人才奇缺。对于该县气象局而言,专业技术人员均不是大气科学或气象专业毕业的,均为培训出身,由于专业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预测预报人员难以得到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难以接收新常态下现代化气象知识等问题极为突出,对省、市预报指导意见订正能力不足,是导致预测预报不准确的根本原因。③公众获取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单一,时效性不高。目前,该县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只有手机信息和有线电视2种途径,手机服务为有偿服务,况且该县98%人口为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儿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难以阅读手机信息,加之有线电视普及率不高,导致大多数民众,特别是乡村农民,不能及时获取气象信息,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天气聚变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极易造成人畜伤亡、房屋倒塌、农作物毁损的严重后果。④气象科技知识的普及宣传流于形式,气象科普宣传仅限于3·23气象日,广大民众对气象科技常识的了解非常浅显。⑤贫困地区基层气象局条件差、专业人员的科研能力低,导致职称晋升难度大,多数人员纷纷转往公务员或一般行政管理单位,人才队伍素质不高,稳定性差。

3 完善对策

3.1 加大地方经费保障力度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涉及面广,其服务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同时,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无疑对基层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提升、人才队伍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依法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保障机制,才能保障气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2 提高时效性

应建立高效的信息渠道,把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列为公益事业,由政府购买,无偿向全体公民提供。不断完善面向公众的气象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对现代传播载体的充分运用(比如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网络、农村喇叭等)来构建气象信息传播网络。在人员密集地(比如学校、集市等)设立预警发布终端显示屏系统,将广播系统与预警发布系统充分结合起来,保证预警信号传递的及时性,从而为公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气象服务。完善县、乡、村三级预警发布体系,充分应用业已建立完善的村级广播,结合当地实际,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将突发极端天气信息第一时间传播出去,让更多的民众及时获取信息,切实解决公共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3.3 深化气象人才体制改革

气象事业的发展以科技和人才支撑为基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当前,贫困地区气象专业人才奇缺,而大学毕业生又不愿意前往贫困地区,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气象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创新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是各级气象部门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具体而言,应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模式,不断提升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采取备案制方式,加大市、县气象局引进人才自主权,定岗不定人,让气象专业人才流动起来;制订科学的岗位风险绩效分配方案,激励机制向预测预报岗位倾斜;放宽基层人员职称晋升硬件条件,下放具有职称评审条件地区自行评审权限;借鉴文教卫生系统经验,设置基层气象专业高工岗位认定机制,激励和稳定基层气象专业人才队伍。

3.4 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

及时了解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中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根据需求适时推出新的服务产品。具体而言,不但要做好基础的气象预报工作,对每一个农事关键时段也要提供专业的专题气象分析与预报,多部门协作,并根据不同的預报结论来提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措施。比如,在油菜移栽、春播育苗、稻谷收割等重要时段,基层公共气象服务部门就应该及时发布专题农事天气预报。当出现低温、高温、强降雨、冰雹等极端气候灾害时,在预报产品中应告知农民相关防灾减灾的科学知识。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与涉农部门的联系,积极地与农民及农业专业户进行沟通,构建定时定点的联系走访制度,以此作为基础来有效拓宽收集、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从而及时了解并掌握当地最新的农业变化特点及发展趋势。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林、牧、渔等其他农业的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积极开发养殖、农作物生长条件、森林防火等农业气象预报产品,以此来为农民提供专业化、针对性强的气象知识。

4 结束语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宏观背景下,突发极端气候事件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在防灾抗灾能力薄弱的贫困地区。在全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应努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产品多样化、时效及时化、覆盖全员化、预测预报精准化,积极探索更新、更高效、更具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方式,切实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贫困地区对气象服务的实际需求,切实推动“气象为农”建设工作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郑云汉.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01).

[2]洪杰,章威,刘丽琴,等.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技与创新,2016(04).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气象预报
基于物联网的蔬菜主要病虫害动态气象预报模型
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分析
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需求与发展
遥感技术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关于农业气象预报的简析
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及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航空气象预报人为因素的分析初探
浅谈气象预报质量提高的策略
浅析气象科技档案的管理及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