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7-07-01刘艳秋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1期
关键词:移动支付短信

刘艳秋

摘 要:移动支付已成为互联网支付发展的重要方向与未来的大势所趋。当前,我国移动终端用户人数位居全球第一,超过6.95亿人,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但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总数相比,其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仍然十分巨大。简单阐述了移动支付的概念,介绍了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移动支付;短信;WAP;NFC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1.004

近年来,移动支付呈现爆炸性的增长,根据IDC数据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今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0×1012美元,成为了现代支付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用户带来各种全新体验的同时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全新的商机。

1 移动支付

1.1 移动支付的概念

关于移动支付的定义,国内外移动支付相关组织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目前,行业内比较认可的是2002年“移动支付论坛”(Mobile Payment Forum)的说法——移动支付是交易双方使用移动设备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获得商品和服务的债务。这是一种依靠短信、HTTP、WAP或NFC(近场通信技术)等无线方式完成支付行为的新型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AD、移动PC等。目前,手机是主要的移动支付终端,因此,也有人把移动支付称为手机支付。

1.2 移动支付的分类

根据支付时支付方与受付方是否在同一现场,可以将移动支付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比如,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在电子商务网站购买产品后,按照商家提供的付款界面,跳转至手机银行或第三方移动支付页面完成支付属于远程支付。而在实体店等店通过金融IC卡(带闪付)、手机支付宝(包括咻一咻声波支付)、微信支付、Apple Pay等手段进行的支付则属于现场支付。

根据支付金额的大小,可以将移动支付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虽然移动支付已经普及,但由于大多数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意识较强,主要以小额支付为主。

根据是否事先指定受付方,可以将移动支付分为定向支付和非定向支付。比如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完成水费、电费、有线电视、固话宽带等的缴付属于定向支付,而在商场等经营场所使用手机支付商品费用则属于非定向支付。

2 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移动支付的现状

我国移动支付最早起源于2000年,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推出的手机银行服务。21世纪之初,由于受当时的技术水平以及人们的消费理念的限制,移动支付的发展非常缓慢。

近年来,由于无线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支付环境安全性的不断提升,我国移动支付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2017-01-2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12,我国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4.75亿人,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达到4.69亿人,年增长率为31.2%.移动支付涉及领域广泛,涵盖了科教文卫全方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众多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积极参与,力推移动支付。

在安全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12-28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从2016-07-01起开始实施。新办法将个人支付账户分为3类,即I类、II类、III类,使用限额分别为日累计限额5 000、日累计限额1 000、无限制,有效降低了用户使用银行卡的支付风险,保障了金融安全。

2.2 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

2.2.1 移动支付城镇化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4G网络已在我国各地实现全方位覆盖,各地政府部门对农村电商的大力扶持与推广,使得农村网民数量飞速增长。在此过程中,广大城乡居民均享受到了移动支付带来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带来的便利,有数据显示,四、五线城市网民在实体店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已分别达到了43.5%和38.0%.由此可见,由于市场的开拓,移动支付行业与其他各类行业一样,呈现出了从一二三线大城市向四五线小城镇发展的趋势。

2.2.2 支付场景多样化

由于网络支付企业的大力宣传与市场培育,移动支付的范围也从单纯的转账汇款业务发展到网上购物、自助缴费、个人理财等诸多领域。数据显示,2016年,天猫双十一当天销售额高达1 207亿元,其中,82%的交易额来自无线端。不仅如此,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正由线上向线下快速蔓延。商场购物、外卖订餐、网络约车,甚至街边买个路边摊都可以通过支付宝转账或者微信红包等各种移动支付方式支付。网民在线下实体店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已高达50.3%,移动支付正逐渐代替现金以及银行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易主要的支付工具。

2.2.3 交易金额高频化、小额化

水电费、煤气费、就医挂号等使用频率高,消费金额小的交易在各级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社区便民服务的推动下也实现了移动支付。由此可见,移动支付为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效促进与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

3 移动支付存在的问题

3.1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突出

虽然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凭借其及时性与便捷性,受到人们喜爱并得到广泛使用,但它在给人们带来

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近年来,互联网诈骗犯罪的行为越来越多,新型欺诈手段也层出不穷,使人防不胜防。

根据国内首个警民联合的网络诈骗信息举报平台——猎网平台发布的《2016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该平台共收到全国用户提交的网络诈骗举报20 623例,举报总金额为1.95亿余元,人均损失达到9 471元。与2015年相比,网络诈骗的举报数量虽然下降了17.1%,但人均损失却增长了85.5%.其中,男性受害者的比例为73.6%.大多数受骗者在被骗后不知如何处理,而且网络诈骗由于其具有的隐蔽性和分散性,造成了立案难、侦查难、索赔难,受骗者维护权益追回损失更是难上加难。目前,常见的欺诈手段有手机自动安装恶意程序、短信木马链接、社交账号盗用、骗取验证码、钓鱼网站、诈骗短信及电话等方式。犯罪分子进行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呈现出“高科技化”的特点,比如病毒传播者通过伪造微信、QQ、支付宝等软件,欺骗用户安装。当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时,骗取用户的银行卡个人信息、卡号、有效期、卡背面的CVV码、短信验证码等,从而盗取银行卡资金。

3.2 移动支付领域法规体系建设滞后

虽然我国在电子支付方面设立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但在现实中却面临着执行操作困难、约束力不足等问题,发挥的作用也极其有限,而且在移动支付方面的政策监管上仍有许多空白,缺少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4 相关建议

4.1 完善移动支付领域的法律法规

面对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相关部门应携手合作,尽快出台《移动金融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移动金融支付服务实施细则》,明确移动终端支付安全标准和要求,防范支付风险;完善银行法领域的法律法规,充分借鉴先进国家管理办法,制订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法律法规;规范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统一行业应用。

4.2 推广购买银行卡或账户盗用保险

相关部门要提醒并鼓励用户,通过购买银行卡或账户盗用保险来转移用户使用风险。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半数的被访者表示已经配置银行卡或账户盗用的相关保险。从保障效果来看,在发生风险后,90%的受访者已通过保险公司理赔。因此,推广购买银行卡或账户盗用保险非常必要。

4.3 加強银行卡移动支付验证

针对安全事件频发问题,金融机构应着手建立移动支付监测平台,发现用户支付环境异常或大额支付时应启用短信验证或电话确认等方式来降低受害人的损失。

4.4 加大金融机构的宣传力度

可通过LED显示屏播放横幅、张贴宣传画、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短信、微信推送等方式,普及安全用卡知识,培养用户安全用卡习惯,让用户不轻意点击短信链接,不随便连接无密码Wi-Fi,不随意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使用手机杀毒软件等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孙天一,吴余环,樊婷.我国移动支付的应用现状与对策

研究[J].电子商务,2015(12).

[2]张雨辰,杨坚争,王林.移动支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J].电子商务,2015(06).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移动支付短信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以微信红包为例分析移动支付对互联网金融的促进作用
从财务角度探讨支付宝移动支付业务对医院的挑战与对策
移动支付中NFC创意新技术
电子商务环境下移动支付模式研究
打车软件的普及对城市交通压力缓解情况研究
短信笑坛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
短信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