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沈阳,有这样一位文化老人

2017-07-01初国卿

共产党员(辽宁)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东北作家

◎文/初国卿

在沈阳,有这样一位文化老人

◎文/初国卿

他是硕果仅存的东北沦陷时期重要作家,有笔名36个,同时期作家中笔名最多。

他的行书,被海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称为20世纪以来“碑与帖结合得最好的典范”。

他曾冒死营救抗日志士梁肃戎,还是“三下江南”等历次战役中的东北民主联军军人。

时光进入丁酉五月,李正中先生过完了97岁生日,他愈发的精神矍铄,意态雍容。他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在20世纪东北文学史和书法史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和地位。因此,崔永元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从东北选中的唯一一位口述历史的人就是他。

他是东北沦陷时期的重要作家。在国破家亡的14年里,曾以柯炬、韦长明、李莫、韦烽等36个笔名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是东北沦陷时期笔名最多的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乡怀》,短篇小说集《笋》《走向旷野去的人们》《绿色的松花江啊》《炉火》,散文集《无限之生与无限之旅》,诗集《七月》《春天一株草》等8部作品。和妻子朱媞一同与吴郎和吴瑛、山丁和左蒂、柳龙光和梅娘并称为“东北四大知名夫妇作家”。在那国破家亡的特殊岁月里,他的作品以特殊的语意和符号,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压抑与苦闷,并以作家的良知、信念、勇气和文字做着精神上的抵抗。

他同时又是20世纪东北书坛上的著名书法家。1938年,他17岁开始参加东北地区书法展,相继获得银奖、金奖。1940年他参加“中日书道展”,获得最高奖,那幅作品将赵之谦“魏底颜面”的书法风格显现得惟妙惟肖。1946年,他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戎马倥偬,从此辍笔35年。直到1981年,他离休后信笔参加“沈阳市群众书法大赛”获得一等奖。2001年,他受邀于加拿大温哥华卑诗大学亚洲中心举办“求索书法展”。2004年应邀到世界知名的英国牛津大学举办“墨海留痕书法展”。因为他的书法和旧体诗在中国诗坛和书坛的影响,2011年,中央美院编辑了一部《中国当代学人自书诗词墨迹选》,选入33位在世的80岁以上学者兼书家的自书自作诗,每人5首。此书汇集了当今中国学界和书界的大师级人物,其中东北只有他一人入选。他先后出版的《正中翰墨》《九秩挥墨》《李正中书法集》《楹联墨瀋》等书法集,一经问世,即获好评,并得到海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首肯,称其行书是20世纪以来“碑与帖结合得最好的典范”。

他的书法研习从“龙门二十品”入手,以北碑为基础,兼容秦篆、汉隶笔意。晚年又融入萧散冲淡、直率朴拙之晋人手帖的书卷气,从而一变,自成一格。字里行间既有跌宕的风致,又有翩然的气韵,既显现出自由而又充沛的生命本原,又真正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对于书法创作,他曾经这样说:“书法作品要呈现一种精神,一种真诚和一种学养。”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对书法艺术的精辟理解,才使他的书学修养和艺术创作达到了一个不同凡俗的境界,使其作品具有了醇雅的文化意蕴和郁勃的时代风采。

97岁高龄的李正中先生,仍能登上所居住的6楼,仍能不厌临池;仍能写小题跋,创作大对联。虽然他是东北沦陷时期著名作家中的硕果仅存者,但他仍然出奇的低调、平和、冲淡,与他传奇的经历形成鲜明的反差。

李正中先生1921年出生在吉林省伊通县,曾就读吉林一中,师从著名学者孙常叙和李文信,之后考入长春法政大学法学系,1941年毕业,几经考试,就职长春地方法院。任上他做了两件最具中国人良知和血性的事,一件是1942年冬,一名日本警察夜间被人在街头勒死,日伪统治者以酷刑逼供,将王本章等8名农民屈打成招,以杀人罪名公审。李正中和三名实习法官自愿担任辩护律师,据理力争,最终迫使法庭不得不做出无罪判决,8名农民当庭释放。另一件是为同班同学梁肃戎做辩护律师,梁肃戎大学期间即从事地下抗日工作,曾任国民党长春市党部书记长。1944年被日本人以“反满抗日”罪逮捕入狱。为营救老同学,李正中挺身而出,毅然做梁肃戎的辩护律师,最终使梁肃戎获得减刑并假释。

李正中书集义山七言联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正中当月即在长春创刊《光复报》,免费散发。当年10月,长春进步作家集会,成立《东北文学》编委会,编发文学月刊《东北文学》,并一致推举李正中为主编。至1946年该刊共出版6期,后因战事影响而停刊。其间重庆国民党当局为了渲染内战,在《中央日报》上发表了一篇《作家韦长明在长春遇难》的消息,造谣说“八路军抢先进驻东北,烧杀掠夺,胡作非为,作家韦长明被无缘无故杀害”。恰逢此时,刚刚从苏联回国的李立三出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联络部部长,他拿着这张报纸找到了李正中,让他站出来揭露这条假新闻。之后还多次邀约李正中谈话,并代表东北局宴请他。在李立三同志的鼓励下,李正中深刻认识了国民党当局的险恶用心,并深感“为国为民,责无旁贷”,于是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做政治宣传工作,同时负责《东北日报》的“解放军人”副刊和战地通讯专刊。不久,妻子朱媞也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留在后方做教育工作。

在东北民主联军序列里,他参加过“三下江南”和后来的“辽沈战役”等重大军事活动,既当指挥员的参谋,又是战地记者。有时一个晚上要急行军100多里路,三九严寒,所有人的水壶里都冻成了冰坨,只有他的水壶还能喝,因为他装的不是水,而是白酒。一个晚上的行军途中,他就能喝掉一壶二斤多酒,在别人看来还像没喝过一样,他自己也觉得越喝越暖和,越喝越有战斗力。长此以往,导致他身体越来越差,于是不得不在一次战役之后手术切除了大半个胃,才活了下来。

沈阳解放后,他全家定居沈阳。在60年间,他曾被审查过和误解过,既做过车间的装卸工,又做过石棉制品厂红专学校的校长。“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下放到建昌县碱厂公社东大杖子大队,茅檐篷窗,瓦灶火炕,过了10年没有工资,只有戴月荷锄、积肥锄草挣工分的日子。那10年,他样样农活都精通,贫下中农夸他是生产队里最好的把式。1979年落实政策回到沈阳后,继续在石棉制品厂任职,1982年以正处级离休,陆续被聘任为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顾问,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离休后,李正中仍读书写作,绝少交游,从未把自己当成作家、书法家或是离休干部,低调生活,乐观处世。由于他原来的工作单位沈阳石棉制品厂是中央直属企业,转制后企业归属等问题,致使他多年无法报销医疗费、采暖费,但他依然不惊不怒。他儿子背着他给相关领导写信反映医疗费的事,相关领导见信后作出批示,在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等部门协调下,积压了12年没有报销的医药费才得到解决。他听说此事后,竟埋怨儿子说:“咋那么沉不住气,我的工资还不够我吃饭吃药吗?干吗要麻烦政府。”

就是这样,90多年的岁月,对于李正中来说,可谓大起大落,经历丰富。从少年才子到血性法官,从知名作家到投笔从戎,从做工务农到书法名宿,不管是腾达还是落寞,始终是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将沧桑的人生阅历和丰厚的文化修养凝聚在笔底毫端,散发出一种文化老人所特有的经典恒在的气韵。这种气韵虽然有些寂寥,却是诗样美好,令人钦羡。

本栏编辑/邹文静 邮箱/zouwenjing51@qq.com

猜你喜欢

东北作家
作家的画
东北铁锅炖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作家潞潞
大东北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