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学化学教学生态模式
2017-06-30郗畅
郗畅
(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五中学校)
摘 要: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要求公民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一个“教”字,以传授知识作为重点,很大程度地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已完全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为入手点,作为构建新的中学化学“生态教学模式”的尝试,目的是以创建“教学生态环境”为突破口,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为充分体现此项原则,抛锚式教学模式可以被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所引用。
关键词:中学化学;生态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应当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积极构建知识。抛锚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学建立在有影响力的真实问题或真实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凭借学生的自主学习,亲身体验从目标的识别、目标的提出直到目标实现的全过程。以这类真实问题或事件作为“锚”。
情景创设:
[引入](播放一组抗击非典图片)在2003年春夏交替之际,“非典”病毒在我国多地方肆虐,为抗击“非典”病毒,我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消毒剂。有哪些常见的消毒剂?它们的构成成分有哪些?它们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以某品牌84消毒液产品说明书为例)请大家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将该产品的相关知识从说明书中发掘。
[学生]阅读、归纳和交流。
根据上述情境,以挑选出的与此项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学习的核心内容,制造一个现实问题让学生立即去解决。这些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问题探究:
学生要以“锚”为问题,进行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推断出84消毒液所含的主要成分——NaClO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有:①弱碱性(NaClO为强碱弱酸盐);②氧化性(Cl元素为+1价);③漂白性(HClO,Ca(ClO)2等有漂白性);④还原性(Cl元素为+1价);⑤不稳定性(HClO是NaClO水解的生成物,HClO不稳定,易分解)。
[学生活动]分组设计实验,以验证推测出的各种性质。
[实验1]用pH试纸测量NaClO溶液的pH大小。
[实验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mLKI-淀粉溶液后加入几滴
NaClO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蓝色。
[实验3]将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ClO溶液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4]在一支装有1mLNaClO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的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是否有褪色现象。
现象和结论:
[实验1]用pH试纸测出NaClO溶液的pH值大于7,说明NaClO水溶液呈碱性。
[实验2]通过观察发现溶液变成蓝色,证明NaClO溶液能使I-氧化为I2,因此判断NaClO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实验3]可以看到溶液先变成蓝色而后褪色,表明NaClO溶液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碱性,可以使有色物质氧化并使有色物质褪色,因此判断其具有漂白性。
[实验4]在短时间内没有观察到溶液有褪色现象,因而无法确定NaClO溶液具有还原性。
问题深化:
在学生已对NaClO溶液的相关化学性质有了初步了解之后,继续抛“锚”,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究。
问题1:NaClO溶液可以使KI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说明其具有氧化性,但能否确定其具有强氧化性?能否与H2O2反应?如果可以,是使H2O2氧化还是还原?
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实验设计如下:
将H2O2滴入NaClO溶液中,若有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H2O2被氧化生成了O2,说明NaClO溶液的氧化性比H2O2的氧化性强,即强氧化性;反之则说明NaClO溶液不能与H2O2反应或者被H2O2氧化。
[实验5]在一支装有1mLH2O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NaClO溶液,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有O2生成。
现象和结论:
如果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NaClO溶液可以使H2O2氧化生成O2,因此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
问题2:NaClO溶液用途十分广泛,你可否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方法来制备NaClO溶液?要求做到操作安全简便、原料易取、成本低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进行点拨,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根据2NaCl+2H2O=2NaOH+H2↑+Cl2↑设计电解池,电极饱和食盐水,将石墨作为阳极,铁作阴极,阳极会产生Cl2,生成的Cl2通入生成的NaOH溶液中,根据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思考如何实现NaClO溶液的制备?
协作学习:
为提高上课时的教学效率,把学生按若干个小组分开,每个小组负责设计一个验证NaClO溶液性质的实验方案。各组成员把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与本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和相互补充来完善实验方案,这也是协作学习的重要宗旨。在学生相互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则要尽量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锚”中问题的可能办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评价反思:
抛锚式教学通过灵活的教学系统、真实的情境、适当的教学策略以及学习者主动建构,可以使学生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更好地解决,从而获得可迁移的一般技能。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教学设计者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重点,重视发展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要更好地开发设计综合教学环境,例如设计适当的“船锚”,以利于学生在背景或者模拟背景中通过活动进行知识上的意义建构,同时获取可迁移的一般性技能。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重视教师角色的转变,重视学习效果的评价。
中学化学教学生态模式的基本思考:
通过对中学化学生态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和思考,一方面获得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研究者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不再只是组织教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仔细倾听,认真观察,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更好地掌握课堂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以便考虑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经统.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课程,2006,36(4):22-31.
[2]张建伟.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教育研究,2007,44(3):18-31.
[3]劉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5,32(4):63-72.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