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沟通到厂务公开
2017-06-30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信息沟通成为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单位内部有效的信息沟通,把许多独立的个人、群体联系起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统一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动,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单位成员之间的信息传播,从而对知识的传播、生产、应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企业而言,厂务公开是搞好企业内部沟通比较适当的载体或切入点。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厂务公开工作经过如火如荼的开展,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厂务公开已成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厂务公开也确实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企业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愿望不断增强,厂务公开的内容、形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流于形式。有的行政领导把推行厂务公开看作只是党委和工会的事,而有些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对推行厂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也不够,认为企业的
决策经党政研究,企业重大问题经职代会讨论,没必要还搞什么厂务公开新名堂。因而仅仅把它作为应付公众舆论或上级检查的形式,以至于大张旗鼓地办起了厂务公开栏之后,其内容却好几年都没有任何变化;一些单位公开的仅仅只是机构职责、办事程序、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或者是时过境迁、无关痛痒的陈年旧文,而对于一些与职工、企业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相关的文件却以种种借口不予公开。
——仅有结果。厂务公开工作已经开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企业从机关到班组都已参与其中,小到班组奖金的二次分配、困难补助,大到企业的招待费支出、物资采购、工程项目招标等,都有公开。然而在公开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公开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仅仅是结果公开。随着企业里企务公开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如果只是停留在结果这一阶段,是远远不够的。
——范围有限。虽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对厂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如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问题,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等。但实际操作中,有的单位存在假公开、半公开、晚公开的行为,甚至回避全员,缩小范围,留有余地,不敢公开深层次的问题;有的企业把厂务公开工作与决策管理工作对立起来,没有把厂务公开纳入企业决策管理之中,形成了“两张皮”;有的企业厂务公开缺乏应有工作制度和机制,存在随意性,效果不明显。
——信息不畅。因为信息公开渠道不畅,许多信息得不到利用,这不仅导致信息资源的浪费,而且带来了管理上的混乱,一些管理部门经常报怨不好管理,其原因之一就是广大职工不知道或者不理解你的政策或要求;而普通职工想解决某些问题,也不知道向谁咨询、如何着手。这种信息不通的状况已经成为阻碍企业深化改革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一个瓶颈。虽然各级组织采取过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利用报纸、廣播、电视等媒体发布有关信息,但由于这些信息通道自身的局限,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信息社会的现实需要;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如有些企业公开的内容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回避热点、焦点问题,只公开一般问题;甚至杜撰数字,制造假象,向职工公布的数字,职工不知是真是假。这样造成的结果,只能是“职工不明不白,干部不清不白”,使得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受到很大局限,与厂务公开的初衷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推行厂务公开,不清除来自各方面的思想障碍,势必导入误区,或难以实施,或搞假公
开。要让厂务公开这一良好势头保持下去,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厂务公开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和深化。
一、由被动式公开向主动式转变
厂务公开推行之初,为加大力度,普遍实行党委领导挂帅,行政参与,工会、纪检具体操作,职工群众参与并监督的体制;甚至还规定,哪个部门和科室不及时公开,要给予相应的处罚等等。这对于厂务公开工作迅速打开局面当然有着积极意义,但也多少使一些企业行政感到有些被动。因此,随着厂务公开的推开,应努力实现这项工作由过去的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应努力将厂务公开纳入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工作范畴进行安排,成为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这样,厂务公开的主要工作职责就在行政,企事业行政主体在厂务公开中将真正起到主体地位的作用,而工会和纪检主要是实行监督。
二、由结果公开向源头、过程公开深化
厂务的过程、源头公开,与厂务结果公开是有区别的。许多厂务公开搞得好的企业的实践说明,把深化改革、摆脱困境等难点问题向职工群众公开,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不仅不会分散精力,而且会上下形成一股合力,为搞活企业增添动力,促进企业改革。
在企业中,知情权是职工最基本的权利,尤其是职代会更有权知道企业决策的来龙去脉,也有义务代表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对企业的决策提出质询和建议,为企业事务决策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尽己所能。只有在决策前认真听取各种意见建议,面对众多的职工代表的旁听或质询,决策者必须以真实的东西说服大家,让那种瞒天过海、徇私舞弊的腐败决策过不了关,此外,决策者从开始到过程进行公开,会迫使决策者或决策集体自身也会增强决策的责任意识,加大科学论证力度,杜绝那种“拍脑门”决策。
三、由表层公开向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延伸
厂务公开要深化,不仅在于不断提高公开内容的含金量。还应要求下属各分厂、车间以及班组根据自己单位的特点和广大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公开并在公开过程中及时反馈信息,实现双向交流,拓宽领域。比如,企业一些重大投资问题应公开,以有效杜绝企业个别领导“暗箱操作”,降低企业风险;单位大宗物资采购应公开,或比价采购,或公开投标,不仅有效防治腐败,而且为企业减少开支,降低成本;此外,诸如股份制改革等广大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要实行厂务公开。同时,相关牵头单位经常深入企业检查厂务公开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厂务公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职工监督到位,就是由相关单位定期不定期地请职工代表评议和暗访厂务公开的真实情况,以督促厂务公开的真正落实到位。
四、由“躲躲闪闪”向公开与保护并重
从宏观看,厂务文件保密和公开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更好地发挥行政信息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只强调信息公开,不顾及应当保密的部分,或者只强调使用,不注意保护措施,都会伤害企业和职工的合法利益,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把两者统一起来。同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信息必须保密一样,企业商业秘密和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为了自身发展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所有权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能将其公开。这就要求各级组织可以本着维护集团利益、满足职工需要的原则,认真研究公开的标准、确定公开的范围。一般来说,对一些涉及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改革方案、集体合同的签订和续签等重大决策可适当放开,而对于涉及企业经营机密的重要资源、重要基础数据、重点工程项目、重要领导人活动的则应慎重开放。
五、由“传送”型向联动、互动型方向和领域拓展
目前,厂务公开主要以公司、厂矿、车间向职工“传送”为主,公开方式单一,公开内容不够全面,公开的面也不够广。要真正推进厂务公开向纵深发展,应实行上下联动,使企业职能部门之间、公司与厂矿、厂矿与车间、车间与职工之间的广泛沟通和互动回应成为可能。这种机制可以打破时空之间及各级组织部门层级之间的限制,提企业的内外交流效率——企业可以及时传达施政意图、方针与政策,了解职工的要求和呼声,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广大职工也可以借此获得企业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服务,同时也有机会参与、监督和评价企业行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