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美食 唇齿相依
2017-06-30
中韩一衣带水,其间情感可谓源远流长。虽韩国提出外交照会,要求我国将其首都改为“首尔”,因“汉城”之名有将韩国列为我泱泱华夏附属国的嫌疑。自然要尊重人家的意见,但不置可否的是,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与历史已使两国骨血相连,荣辱与共。文化的升级,带来方方面面的唇齿相依,美食便是其中的代表。
中韩两国的饮食文化浩瀚多姿,博大精深,仅凭一张嘴能够体验到的,真的是管中窥豹。仅取一例相比较,便可看出其间奥妙。
对韩式料理印象最深的就要算烧烤了。任何习惯于早上包子油条中午米饭面条晚上路边烧烤加冰镇啤酒的中国老百姓,一旦接触了韩式烧烤,想必一定会对这异域美食产生极度的适应与极大的热情。同样的烤、煎、煮、炒、炸,为何其间的味道迥异,内在蕴含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在这之中,又有多少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呢?
韩式烧烤的肉品多选肥牛、牛舌、牛排、上好的五花肉,店面越大,肉的成色越好。肉切好后用酱油、香油、芝麻、味精、花椒、料酒等十几种调味品腌喂。然后架在不锈钢的篦子上烤,或在平锅中加油煎。待至血色褪尽,肉色金黄时夹出,蘸上甜辣酱油,或者用辣椒面、孜然面和芝麻拌成干料佐以下酒。一般人喜欢用麻酱、香菜加白糖,掺点酱油或白醋,有的人也喜欢用生菜包着烤肉、蒜瓣、辣椒片、肉酱,打包入口。肉香、菜香、酱香、佐料香混在一处,口感霸道到极点。
韩式烧烤的蔬菜一般用茄子、地瓜、土豆,北方有时会加上青椒和茼蒿,南方则适时地加上藕片与笋尖。原料简单常见,可烤出的味道却别有洞天。由于在各大城市,韩式烧烤均已登堂入室,烤具干净,环境整洁,并无过多的油烟在室内残留,基本上能都在店内做到无烟无尘。但这也失去了很多客源。烧烤本来就是平民的美食,最讲究的,就是个气氛,适合各色人等大口喝啤酒,大声说段子,大口吞下香辣的菜与肉,高潮不断,此桌唱罢彼桌兴,不认识的可以合桌品拼酒,陌生人也能够勾肩搭背。这种场景,韩式烧烤是看不见的。在韩式烤屋内,注意的是吃相、肉质、与菜的内容。这样,吃饭也就失去了意义。
韩式与中式,前者温和典雅,后者火爆刺激,并不像肯定一方或者否定一方,只想在吃韩式时能够像中式般淋漓畅快,吃中式时能够像韩式般安静隽雅。韩式易让人感动的细节是每餐必喝的大麦茶,将大麦炒熟,用开水一冲,麦香四溢。此茶消食开胃,焦香隽永。吃韩式烧烤配大麦茶,就像穿唐装旗袍的女子脚踩一双绣花鞋,搭配得无懈可击。中式烧烤在这一点作得并不是很到位,最讲究的也就算西安平娃烧烤。西安的烧烤吃起来很霸气,点肉都是几百串几百串的。有时吃到酣处,抓过老板手中兜售的烤串,根本不数。这样的吃法看起来就舒服。每次在平娃烧烤吃到撑得想吐时,喝上一口老板自制的酸梅汤,感觉胃里似乎又有了空间,再吃二十串也无妨。
值得一提的是,在韩式烤屋内,永远也吃不到味道纯正的花生毛豆,老百姓最喜欢的,永远只能在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地方找到。与韩式烧烤的卖相相比,中式的要略逊一筹。北京汉拿山韩式烧烤,将烤碟中装饰上鲜花,而不是雕花,有时是玫瑰,有时是非洲菊。虽这些花不能吃,但看上去也感觉肉中沁满花香,满口都是春天的感觉。
饭后的餐点两国大同小异,无外乎面条和炒饭。韩国冷面主要以荞麦面为主,滚水煮至变色,以最快的速度放入冷水中抄,冷面会在冰水中打卷,入碗加汤加辅料。最讲究的冷面汤是用牛骨鸡肉炖出来的老汤,加糖、醋、酱油。不过,随着饮食业的产业化与工业化,这样的冷面即使在韩国也很少能吃到了。大多的做法是用冰水做汤,这样的冷面也不错,可在饱食肉餐后解腻。
中式餐后面食最具代表当属川渝的小面了。一碗小面中的调料据说能够达到十几种,这样一碗廉价的面条中饱含的是民间的从容与奢华。叫面时可扯着嗓子喊:“一碗小面不要葱蒜多加辣子多加菜!”而吃冷面的地方,远不见这样的自在与自信,只是一个人静悄悄地吃冷面。
说到饭,两国可以斗法了。最具代表的韩式炒饭可说是石锅拌饭了,把炒好的蔬菜与肉放在煮好的米饭上,放入滚烫的石锅中,打一个生鸡蛋,加韩式甜辣酱拌匀。热腾腾地吃起来大补。在就一碗紫菜汤,舒服得一塌糊涂。
中式拌饭让我记忆犹新的,就算是当年的荤油拌饭了。年轻一点的都没吃过,想必现在也不愿意吃了,但最具代表性的還是蛋炒饭。蛋炒饭做到至高境界,要米饭粒粒见蛋,一般人已做不出来了。蛋炒饭最代表中国宽容的心胸,只要有米有蛋,就敢接待八方来客,就敢款待天下人。简简单单的米和蛋,饱含了中国人包容天下的雄心。
简单的对比也许不尽详尽,每人的感觉也都有所不同。两国相交近千年,在方方面面都达到了唇齿相依的层次。两国也都能包容他国精华,这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丰富。从烧烤一餐能看出,吸引百姓的餐饮才最具有生命力,而餐饮业只有心思缜密才会博得满堂喝彩。
让唇齿相依的两国文化继续下去,相传万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