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园艺课创新教育“好声音”
2017-06-30杨慧芹
杨慧芹
摘要:园艺课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要从教师开始做起;教师要选准对学生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关键词:观念创新;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综观我们现今的学校教育,一些地方死守“考分”,急功近利的做法普遍存在,教师把所谓重点翻来覆去,过于机械地训练,“死记硬背”、“题海”压得学生昏头转向,不同程度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这和目前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是相违背的。因此,在园艺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一、创新要从教师开始
1.观念创新
要树立新的“教育目标观”,创新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本质,因此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去发展他们的创造个性。教师要树立新的“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惟命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使师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仰,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關系。我国的教育虽然有成绩斐然的一面,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根源是旧的教育模式压制了人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冲动,扼杀了开拓进取的创造个性。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中职园艺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园艺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2.创新处理教材
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作适当的变动是十分必要的。如:讲农药品种时,教师要随时关注产生的新药及国家新禁止上市的药品名称;如:介绍某种花卉品种时,教师要在第一时间知道该花卉最新培育的品种。通过对内容的更新,使教材更科学合理,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前沿。
3.教学创新 首先是主体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做探究的主体,放手让学生根据提供学习的材料,伴随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是方法创新。要将讨论式、研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定的基础。再次是手段创新。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想像能力、逻辑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师要选准对学生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1.在观察现象中,教会学生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质疑问题是钥匙,常有疑点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创新。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科学上很多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作为自然学科的园艺,其研究的范畴是园艺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千姿百态的生物所表现的种种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给了园艺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充分发掘、利用好这些现象,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一方沃土。如“锄头下有火,锄头下有水”,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锄地在土壤水分多时有促进蒸发的作用,在土壤干旱时有保持水分的作用。
2.在研究问题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在学生初步形成了寻找问题的习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后研究问题的习惯,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如在学习花瓣的颜色与花对太阳光的吸收有密切关系时。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花瓣一般比较柔嫩,温度过高,就会灼伤花瓣。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教师是避而不答,而让学生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在学生相互讨论中找到原因后,教师再总结该问题。
三、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创新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珍惜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教师应改变过去的一言堂,把每节课都做为学生创造探索的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首先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要嘲笑,杜绝从语言上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以一腔热情,换来教师的不冷不热。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生疑”的欲望,锻炼他们“提问”的勇气。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上,最终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地。学生在没有思想禁锢和盲从中无拘无束地探索和创新,愉快地学习,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巧问精问,学生敢问善问,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效率。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提高,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智能因素的健康发展。教师课堂提高要做到少而精,抓住知识的主题、难点和重点,有导向性、示范性,言而不繁,繁而不厌,注意趣问,巧问,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接受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许多教师经常认为:学生不爱问“问题”,或者没有问“问题上”的习惯。其实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没有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已设疑形成“问题”空间,促使学生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思。在上课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并鼓励提问多的学生,由此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时代需要我们——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和学生。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学生才能实现创造性地用。让学生在营造的宽松、民主、平等、各谐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在“平常”处设问,于“无疑”处生疑,养成多思善问,动手动脑的习惯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的教育才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2015.5
[2]《园艺学报》2016.2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县职业教育中心 4537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