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社会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2017-06-30邓荟陈尧嘉

现代交际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信息社会信息化

邓荟++陈尧嘉

摘要: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万事万物不断更新交替。在进入信息社会之后,信息技术的成果日益丰富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将在分析信息社会特征、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探析信息社会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信息化 信息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178-01

一、信息化与信息社会

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用以提高社会生产率、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使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获得高度发展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信息社会。近年来,以计算机和电信为主的信息技术浪潮持续地冲击着现代社会,激起了一阵阵社会思潮。正如维克多·斯蒂卡格利所说:“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发现和发明。这些发现和发明是如此巨大惊人,所以总是使人类产生一种希望,相信一个由技术革命导致的社会革命立即到来。”[1]

在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中,在幻想与担忧的讨论中,信息社会逐渐形成,有关的讨论也逐渐变得客观和具体。信息社会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而第一个明确提出“信息社会”概念的是法国的让雅·塞尔旺-施莱贝尔。现在西方学界普遍认为,信息社会是以3I、3C、3R、3A为基本特征的社会。3I是指信息、智能、集成或整合;3C是指计算机、控制、通讯;3R是指与信息化相关的三种技术革命;3A是指信息社会带来的全面自动化。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说:那些“现实的、有形的、站在稳固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人类不仅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观点。进而又明确提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类只能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这也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这形象生动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决决心。既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信息社会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于信息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丹尼尔·贝尔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不再面对自然界,人与物打交道已大大减少,后工业社会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奈斯比特认为:随着人类对自然征服任务的完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将在历史的发展中上升到主导地位。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与人的交流已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视频聊天等信息技术成果来交谈、沟通,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受地域限制,越来越便捷。坐在家中就能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各个方面的不同信息。在这种情形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人类看似无需与自然直接接触,看似不受自然制约,看似主宰世界,然而现实却不是如此。我们接触的信息仍然来源于生活,通过网络购买的产品仍来自对自然物的加工,生活的环境包括所呼吸的空气也来自大自然,所生活的一切都与自然息息相关。即使是处在信息化的社会也不能主宰自然,仍然受到它的影响。

在信息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没有疏远,仍然紧密联系着,自然仍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技术发达的程度,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社会不能平衡、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信息社会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微妙,更应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端正态度,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树立了端正的态度,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人类对自然的前提和基础作用,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才能在实际行动中切实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其次,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正确的生态理念。只有在实践中践行正确的生态理念,才能真正地做到保护自然,实现人类社会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造福人类社会、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8.

[2]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41.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537.

[5]奈斯比特:大趋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7.

[6]刑贲思,李晓兵:当代西方社会思潮[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

[7]李慧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与当代价值[J].清华大学学报,2008.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社会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年俗文化的变迁及传承创新探析
快速阅读法宣传推广研究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
浅析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技术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