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实现路径探析
2017-06-30李特周晓波
李特++周晓波
摘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针对大学生群体出现的道德失范等问题,道德教育显然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迫切任务。“立德”才能“树人”,要想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首先需要“立德”。高校要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从理论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和环境育人四个维度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将“立德树人”中心环节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 中心环节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100-02
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此次会议重点突出了立德树人在高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对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立德是指树立德业,树人是指培养人才,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实现树人首先要立德,可以说德育是整个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育的灵魂,统领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社会上“扶不扶”现象、清华大学高材生用特制“化学武器”在北京动物园的“烧熊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的背后原因在于我们的道德教育出现脱节。因此,高校不仅要为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把有效的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培养其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规范其道德行为,防止缺失德行的大学生成为社会上的“蛀虫”。
二、“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一)在理论育人中实现“立德树人”
习近平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但是,社会上高文化低道德的大学生不占少数,例如:被称为“大学里的屠夫”的马加爵,还有成绩优异,在校曾获13份奖励的药家鑫,复旦大学“投毒者”林森浩,他们无不是大学里文化课上的佼佼者,但却成为了泯灭人性的“校园杀手”。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公共基础课上,33%的大学生不认真听讲,约67%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违反课堂纪律。[2]这说明,我们的课堂没有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论教育,没有将枯燥的课堂变为有趣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死板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追求新鲜事物、跟踪社会热点的大学生的需求。因此,高校要真正做到在理论育人中实现立德树人,关键是转变教学方式,将枯燥的教学实例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呈现出来,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西南大学采用微课、慕课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通过转变创新教学手段,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无兴趣到喜欢学,也使得“立德树人”在理论育人中得以实现。
(二)在实践育人中实现“立德树人”
高校仅通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理论层面的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做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3]大学生爱国在社会活动中表现为:升国旗,唱国歌;参观革命基地;维护国家统一;坚决维护我国领土与主权。高校要积极开展爱国实践活动,通过展播爱國电影,阅读红色经典书籍,并针对国家热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敬业”是个人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3]“敬业”体现在对大学生日后就业工作的敬业上。高校要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展大型就业指导宣讲会与指导讲座,这有利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乐观地辩证地面对就业的艰难,化苦为乐,爱岗敬业。“诚信”是个人道德的基本准则。[3]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积极营造“诚信氛围”,例如借鉴江苏大学三区学生公寓中心推出的特色服务项目——无人售报。在无人监管售报下,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友善”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3]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和尊老爱幼是“友善观”的具体体现。高校可以对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免费的志愿心理辅导,组织大学生广泛参与支教活动,发扬大学生乐于助人的友善品质;通过开展敬老院关爱活动、关注自闭症儿童心理成长活动以及义捐义卖等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人情冷暖,感知人文关怀。
(三)在网络育人中实现“立德树人”
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因此,高校要顺应时代潮流,以新媒体为抓手,融合传统媒体,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道德教育。近年来,全国大多数高校虽然设立关于自己学校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但是,“粉丝”仍然不多,浏览量依然突破不了“千”。原因在于学校发布的内容过于死板,趣味性不高,形式老套,而且微信公众号的“状态”久久不“更新”,导致大学生对其“取消关注”,转而关注更加新颖、话题度更高的明星微博和娱乐订阅号。针对以上种种现象,高校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首先要利用新媒体及时“更新状态”。不仅要及时发布学校的公告和通知,还要对近期学校举行的学术理论报告以清晰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易于大学生接受,增加学校的亲和力。同时,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近期大学生的“好人好事”,让大学生能够荣登“光荣榜”,以大学生为榜样引领校园道德风尚。大学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根据每一期发布的好人好事进行评价和留言,进而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互动,让微信公众平台不再“死气沉沉”,而是更加“接地气”。其次,高校要改变在官方微博上“说官话”的模式,以学生的角度来进行网络德育工作,及时了解学生“想听什么,听你怎么说”。高校通过运用“草根化”的语言发布“接地气”的内容,使得类似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彭彩金的“孝女”等事迹得以传播。高校在不断转变、创新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中,让大学生在趣味性、人文性的网络环境中讲述高校故事,感受道德“磁场”,传播高校“正能量”。endprint
(四)在环境育人中实现“立德树人”
习近平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1]因此,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服务学生的育人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心理疏导机制建设方面和教师师德师风队伍建设方面实现立德树人。
首先,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更加重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高校可以依据自身的校园特色和校园优势,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例如西南民族大学的“三舞四节五风情”系列活动,展示了独特的校园文化;陕西省依托享有摇滚重镇的西安,为在陕130万在校大学生举办“音乐节”,并为此特开设音乐培训课程,更好地服务大学生。河南理工大学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邀请当地老兵参加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听革命战争年代老兵的故事,让大学生在当今幸福生活中重温红色经典文化和红色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高校要加强心理疏导机制建设。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1]大學校园里的马加爵杀室友案、复旦高材生林森浩投毒案,他们的杀人动机都是因为生活上一些琐碎的小事,由于没有和同学和老师及时沟通,一时扭不过劲,最终酿成大祸。目前,虽然各大高校都设置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但是光临的“顾客”极少,服务大学生的效果不显著。一些学生认为只有心理有疾病的学生才会去看“医生”,自己没病就不需要医生的治疗;另一些同学认为自己的私密事情不好意思和老师说,一旦暴露就会觉得很没面子。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大学生,高校不但要对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还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学校心理咨询网站,网站要新颖,吸引大学生的参与,设置“有病没病,进来看看”项目。这个项目主要设置一些心理测试题,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如实回答,并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治疗手段”。“病情轻”的学生可以听取测试结果推荐的治疗方式审视自己的心理问题,“病情重”的学生可以借助在线人工服务进行治疗。高校心理咨询辅导教师在学校心理咨询网站上借助人工服务的角色,为“病情重”的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这种不用面对面的治疗,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防止大学生因寝室关系、恋爱关系、师生关系等烦恼扩大,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再次,高校要加强师德师风队伍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因此,高校教师“是否有德”成为学生立德的关键。第一,高校要“以德评师”,不断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的择优上岗、晋级、评聘职称、评先推优、绩效考核相挂钩,对学术不端、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缺失的教师,根据学校条例及规章制度进行惩处,以改善学术风气,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4]第二,高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育人质量和水平作为量化指标纳入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中去。同时,高校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被否决的教师实行“教学假”措施,让教师能够在教学假期间认真反省自己的不足以及作出如何改进提高的措施。第三,高校要发挥名师榜样作用。例如大连理工大学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和学习“院士讲坛”活动,邀请全国师德模范代表邵春亮教授等开展“名师讲堂”系列活动,引导青年教师树立师德榜样,以优秀的师德师风事迹为标准,完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神圣使命。[5]
总之,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国人才”,传播弘扬“中国正能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秦华,闫妍.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1.
[2]骆郁廷,郭丽.“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7):46-48.
[3]周苏娅.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97.
[4]张鹏洲,刘剑波.融合创新 立德树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63.
[5]方晓珍.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75.
责任编辑:孙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