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通过废旧物品手工制作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017-06-30钟华
钟华
摘 要:3-6岁幼儿是习惯培养和兴趣爱好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环保意识的重要阶段。手工制作是运用各种工具和手的技能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的一种造型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本文就如何通过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来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工作同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环保; 手工;废旧物
幼儿园是孩子进入学习的第一个“学校”,在这期间,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可以引导孩子正常的成长,同时对加强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幼儿进行环保理念的教育,贯彻“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理念对推动社会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种大背景下,在幼儿教育中通过手工制作来加强孩子的环保意识,特别是通过利用环保废旧材料对教学环境的创设,已经成为当前将幼儿教育同环保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引领幼儿认识环境,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学前儿童通常都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大小、声音等等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基于这样的观点,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引领幼儿借助于自己的感知觉器官去感知周围世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引领幼儿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的自然资源与各种自然现象,从而萌发起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的冲动以及进行主动探索的強烈欲望。
比如,春暖花开的春天或硕果累累的秋天,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领幼儿进行一些春游、秋游之类的活动,引导幼儿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动物园,走进植物园等,引导幼儿们借助于感知觉器官去自主体验、去自主发现、去自主探究周围世界中一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进一步激发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对周围世界的广泛关注,让幼儿们初步了解到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明确到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是一种自我毁灭,从而让幼儿们进一步明确到保护与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是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一份义务。
二、加强对废旧环保材料的应用
要加强对幼儿进行环保废旧材料再利用的正确指导,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要实现对环保废旧材料的高效利用,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幼儿手工操作的正确指导,通过收集更多的具有创造性的废旧材料,在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的同时,也能实现对幼儿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用比较适合开发使用的废旧材料 ,比如旧报纸、旧玩具等,可以指导幼儿用牛奶纸盒制作小动物,或者是用饮料瓶制作机器人等,在幼儿完成手工后,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幼儿不断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环保废旧材料的发现能力,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幼儿园中空闲的地方,将幼儿使用环保废旧材料制造的小物品进行集中摆放和展示,在加强对幼儿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环保废旧材料在幼儿手工制作中的利用。
三、丰富幼儿环保知识
为了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在日常幼儿教学时还应渗透一些环保知识相关内容,教师课前应做好充足准备,筛选幼儿能接受理解的知识点,培养孩子关爱生命、爱护植物、亲近大自然、珍惜资源的崇高情感。要使幼儿轻松简单地接受环保知识,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展开教育:
1.组织有丰富环保知识的活动。比如,教师可组织野外绘图课,外出写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个特点先带幼儿感受美好的风景,并告知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在感受美好的同时引导孩子去发现其中不和谐因素,比如乌黑的浓烟、草丛中随意丢弃的易拉罐和纸屑、枯朽的树桩、不再清澈的河流等,看到这些老师可先让幼儿讲讲各自不同的认识,并借助这个机会告诉他们一些不懂的知识点,直观感受、主动思考再结合语重心长的讲解会使孩子们环保知识的掌握得到长足的进展。
2.通过游戏加强、巩固环保知识的学习。幼儿思维大多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比较欠缺,因此应组织一些生动形象的游戏来辅助环保知识的学习,以孩子们能接受的形式,多开展有趣味性的游戏内容。比如,让幼儿回家收集大小各异的盒子带到园内,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城堡搭建游戏,牙膏盒、牛奶盒、奶茶杯等盒子大小形态各异,给幼儿留有充足的想象发挥空间,这样不仅能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可谓一劳多益。
四、加强对环保特色情境的设置
要提高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对环保废旧材料的利用,还需要加强对幼儿园特色环保教学情境的设置,充分发挥环保废旧材料在教学主题环境中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主题,让幼儿在教学主题的环境下寻找到合适的环保废旧材料并进行制作,提高幼儿对环保废旧材料的有效利用。比如教师可以为不同的班级设定为不同的环保主题,有的班级可以作为一棵大树,有的班级可以是小蝴蝶,通过将幼儿引入到不同的主题情境创设中,充分发挥幼儿对环保废旧材料的使用。比如幼儿要进行有关大树的主环保特色情境的创设,就可以使用不同的废旧报纸和各种购物绳索袋子进行大树枝干的制作,还可以将蛋糕包装纸和废旧的彩色图画装饰到树杈上,让幼儿能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感受对环保废旧材料利用效果的同时,通过构建环保特色的教学情境,加深幼儿对环保理念的体会,以促进幼儿园对环保废旧材料的高效利用。
五、丰富教学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幼儿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当幼儿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经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同时,对幼儿来说,手是他们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
动手操作是幼儿主动学习和获得技能的重要方法。废旧物手工制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同时能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提高想象能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身边一个个废旧的物品改变成各种各样的装饰物品,将生活环境变得生动、有趣,如报纸制作成的小鱼、空气袋制作成的十二生肖小动物、纸心筒制作成的小人、纸板制作成的相框,在一个个小小的制作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发散性思维、合作精神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在幼儿的心中种下“废旧物品再利用”的环保理念,知道不随便乱扔垃圾、不浪费资源、关注环保,懂得并铭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将对他们今后正确爱护环境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幼儿园要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培养,在课程中融入环保教育,加强引导,提高幼儿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加大力度研究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不断提高美术手工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为幼儿提供发挥自我的空间,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使学前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俞琴.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0).
[2]周迎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制作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4).
[3]杨玲菊.垃圾不落地生活更美丽:浅谈幼儿“垃圾分类”环保主题教学活动[J].文教资料,2006(23):171-172.
[4]陈丽湘.环保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有效利用——以福州丞相坊幼儿园为例[J].金田,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