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17-06-30赵松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德育中职

赵松

摘 要: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存在着 “知行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教学相分离,不能形成一体化德育体系,德育思想很难渗透到学科教学。本文针对中职学生德育范畴,把德育思想渗透到德育课程、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构建出一种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社会培养出“知行统一”高素质的中职毕业生,真正实现学生與社会同步、和谐、全面发展,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

关键词:中职;德育;四位一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信息和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渗透,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与挑战,学生的“知行脱节”的问题成为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即德育课程、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力求德育教育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实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好社会公德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劳动者。

一、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知行脱节”原因分析

中职德育课程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必修课,每学期开一门课,规划学时为每周两学时。知识有些碎片化,自成一体,缺乏纵向的融通,更无法与文化课、专业课及实践课融合与渗透,导致了传统德育内容单调僵化。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等诸方面原因,“爱国主义”一直是我国德育的主旋律,在德育界,一直是“重大家、轻个人”,从而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片面与失衡。很多学生接受的是做“四有新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大德育”教育,而与顶岗工作所需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节能降耗、团结协作、服从守纪等职业素养的教育却略显空乏,这是导致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知行脱节”的主要原因。

二、“四位一体”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共产主义接班人”无疑是我们德育教育的大方向。但操作起来却很困难。怎样培养“四有新人”,具体有哪些步骤、如何进行操作等都是不甚明确。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目标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更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实际效用不大。对老师而言,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更强调的是道德知识的传授,在很大程度上,把德育课作为一门知识课程来传授。在这种情形下,学生都懂得了“我应该如何去做?”而事实上有没有去做,谁也不知道!知行脱节、知而不行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这种道德教育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因此德育不能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德育目标要具体化,可操作性要强,德育才能有实效。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知行脱节”的问题,就必须改革传统德育模式,对此我们提出了“四位一体”德育教育模式的架构,以提高德育的实效。

1.德育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德育理论课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教育的主阵地,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主干课程之间的纵横向联系与渗透,多采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提高德育效果。同时还要加强与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之间的联系,以此实现“四位一体”、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德育合力。

2.文化课中的德育渗透。文化课教学要从过去的学科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知识与育人并重的模式。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物理、化学,都要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如:学科发展史、名人案例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时代责任感,从而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实现实行合一的育人效果。

3.专业课教学的德育渗透。专业课教学也要改变传统的知识与技能教学为主的模式,教学中针对专业特点,挖掘提炼与本专业、本行业有关的专业素养,并在专业教学中予以渗透与融合,以技能学习、专业学习为载体,把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渗透进去,把学生培养成懂技术、有素养的一代工匠。

4.实践课程的德育渗透。顶岗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完成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在提供给学生走上未来岗位所必备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与人格发展。

总之,通过“四位一体”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门课程中,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德育教师,让每门课程都成为德育课,积极开展教学中的课堂德育渗透,做到“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者”。学校德育工作取成了显著成效,学生整体素质得以不断提高,毕业生整体质量明显上升,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