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旮旯的小学作文教学
2017-06-30黎运君张德国
黎运君+张德国
自古以来,山旮旯的小学教育与城市相比,就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作文教学,距离更大。我在山旮旯里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一直都在摸索作文教学的路子。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说普通话,组建班级图书角,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山旮旯里的学生平时的语言交流都是用地方话。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仍然不用普通话表达。这给作文教学带来极大的阻力,习作中土话、语病连篇,令人啼笑皆非。于是,我每接任一个班级,都强调用普通话交流。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校外还是校内,我都要求同学们用普通话交流。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普通话演讲比赛,训练学生快速灵敏的思维反应能力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口头造句水平渐渐提高,习作中的语病也逐渐减少。
在山旮旯里,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有限,孩子在家里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里缺乏熏染孩子的文化氛围。加上信息不灵,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写作思路不宽,缺少写作素材,中心思想表达不清晰。学生们一有空闲就玩闹,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于是,我每期把班上的班费节约一部分,自己再出一部分,为学生买一些优秀的作文书和课外读物。这样,班上就办起了图书角。班级图书角的开办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窗戶,充实了他们单调的写作内容,开阔视野。班级图书角成了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同学们一有空就到图书角认真阅读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习作素材丰富了,思维也拓宽了,语句也流畅了。我再也不为学生写作发愁了,
二、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好日记
身处山旮旯里的农村学生,大多热爱劳动,对生产实践活动有真切的体验。大自然优美的风景、富有特色的民俗风情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怎样挖掘这笔财富?我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好日记。大部分学生对身边的人、物、事熟视无睹,临到写作时就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我指导学生要留意身边的人、身边所发生的事,并及时的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积累写作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身边的一景一物、人情世事都成了学生笔下的写作素材。这样,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锻炼了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习作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材料新颖、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流畅、具有真情实感。
三、多用激励的话语,创设竞争环境,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位老师,它又是动力源。只有让学生想写作文、会写作文、内心有“我要写”的欲望,才算打到作文教学的成功目标。
学生习作难免存在许多毛病,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步子蹒跚。我从不笑话他们,总是从文中寻找一些好的地方加以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而对毛病用带有鼓励启发的话语委婉的指出。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在老师善意的批评中得到启发,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在反复跌倒爬起的训练历程中,学生逐渐克服了对作文的恐惧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作文。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同学们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里。于是,我在班级创设了作文榜——“争章夺星”。当同学们看到朝夕相处的伙伴在“争章夺星”中露头时,都有跃跃欲试的劲头,从而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山旮旯里的作文教学与城市相比虽有不足,但也有城市不具备的优势。我在教学中摸索的这套方法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持之以恒的。只要按教学规律去探索努力,指导方法得当,扬长避短,相信城 市学生做得到的,山旮旯里的农村孩子也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