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

2017-06-30魏嘉

中文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现实意义异化

魏嘉

摘 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在其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异化”思想,指出了是资本主义制度造就了工人日益贫困的境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警惕“异化”现象的出现,关注劳动者本身的生存状况,从而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成果能够为广大的劳动者共享。

关键词:异化 异化劳动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 -0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馬克思寓居巴黎时,于1844年5月至8月写成的,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当时,欧洲的各个国家陆续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而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随之上升,贫富差距急剧拉大,阶级矛盾日益激化。马克思意识到,对当代世界的批判,决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现实问题,其中心点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所以在《手稿》中马克思开始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提出了著名的“异化”思想。

一、《手稿》中的异化思想

马克思认为“异化”即是“异己化”,“异化劳动”即是指劳动者的劳动成为一种异己化的东西,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越发达,生产水平越高,劳动者就越贫困。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的异化,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和人之间相异化,人和人之间相异化。

首先,马克思在文中提出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对于劳动者自身来讲,它的生产技术越发达,他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越多,那么这些产品的价值就越少,所以劳动者通过它得到的财富就越少。“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1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其次,马克思认为之所以会导致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的异化,归根结底是因为劳动者和劳动活动本身之间存在异化状态,因为在劳动者看来,“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1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本应该是人类的本质所在,人们劳动是对自身一种需要的满足,然而正因为异化的存在,使人们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报酬,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

再次,马克思还提出了异化的第三个规定,人的类本质与人之间的异化。他说道:“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1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这一带有人类意识指导的目的性活动本来应该使得人与动物相区别,但是异化劳动使得人和动物一样将劳动仅仅当作生存的手段。而且正是由于人与自身相对立,那么人与他人之间也是一种相对立的状态,这也就是马克思提出的第四个规定,人与人之间的相异化。异化劳动加深了阶级矛盾,使得劳动者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紧张,同时也使得劳动者之间竞争加剧,关系恶化。由于在社会中人们都是为了自我生存而进行劳动,那么自然就会导致各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剩下单纯的经济关系,而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关系,这就是人与人的异化的表现。

马克思在文中非常深入的分析了这种“异化”思想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的巨大危害,给与其严厉的批判和谴责。马克思认为这种异化劳动的现象使得统治阶级能够更加残酷的压迫无产阶级,破坏无产阶级的幸福,从而攫取无产阶级的劳动成果,巩固自身的统治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中,工人阶级沦为一个精神空虚,丧失自我,失去对生活本身的追求而单单追求生存的完全异己的存在物,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他越是努力工作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就会导致他的愈加贫困,也就是说他越是追求生存,就越是生存艰难。

二、研究“异化”思想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对于“异化劳动”现象的分析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经济越发展,工人越贫困。而在马克思去世之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更加迅速,尤其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自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相比较19世纪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异化”现象是否也逐渐消失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比较19世界,工人的生活水平确已提高,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依旧巨大。资产阶级掌握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物质财富,一些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依旧非常艰难。此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越来越多,人际关系日渐被单纯的经济关系所取代,人们的相处愈加冷漠。所以,在当今社会之中,研究“异化”现象依旧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逐渐涌现,似乎也陷入了一种“异化”的困境之中,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行业差距种种现象亟待解决。与此同时,“异化”现象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人的类本质与自身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异化。在当今我国的社会之中,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现象层出不穷,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人与人之间缺失了起码的信任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诚信缺失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利益成为了一切人类的行为活动之中的终极目的,人们在行为活动中开始将行为带来的利益作为评价行为活动的标准。这正吻合了马克思在《手稿》中所提到的人的类本质和自身的异化现象,人们将生存作为人的本质,劳动仅仅作为生存下去的手段,而非人的本质需要,而这种人与自身本质之间的异化现象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现象。

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及时遏制此类现象的继续发酵。首先,大力发展生产力,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只有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才会减少对物的依赖,进而不被物所控制。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对劳动者本身的关注。国家和政府应该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和改革社会制度、社会政策、法律法规,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保证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最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劳动者的道德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帮助劳动者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财富观,进而创建起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2]彭冰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综述[J].嘉兴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3] 刘晨晔.《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思想新读[J]. 社会科学辑刊,2004 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现实意义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