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2017-06-30周甜甜
周甜甜
摘 要:中职学校作为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要想能够紧跟时代发展,不仅要加大人才培养的数量,更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能够加大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作为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要想能够紧跟时代发展,不仅要加大人才培养的数量,更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能够加大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本文对中职学校应该如何建立实训基地的举措以及基地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谈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培训为服务方向,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建成一个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要树立中职特色意识。实训基地建设是形成中职教育教学功能和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实践教学是有意识的、以提高影响受教育者的技能应用能力和促进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具有教育的基本属性,在建设中要遵循教育规律。
实训基地建设要树立宏观实训意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它既不是几个单纯的模拟实验室的叠加,也不仅仅是开辟几个毕业实习场所,而是基于两者之上的能满足专业实训需要的包括场所、设备、师资、教材等各方面的综合建设。实训基地的功能也是全方位的,既是学生实践教学、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的基地,也是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的基地,同时还是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窗口。实训基地既要满足学生基本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又要满足综合技能训练的要求;既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要满足生产的需要。
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推进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
1.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一”指搭建一个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校企合作平台; “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
2.形成适合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1)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以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训练内容,以游戏体验为主要训练形式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将提供一个巨大的施工现场操作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实现工程识图、房屋构造、安全文明施工工地、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岗位、钢筋平法、手工算量等功能,使施工现场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2) 11 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需要建立真实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综合实训中心该包括建筑构造技术实训室、建筑装饰技术实训室、建筑工程设计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招投标实训室、建筑设备(水暖电)实训室、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车间、钢结构加工技术实训室、水暖管道施工技术实训室等。建筑工程实训中心应能够满足建筑工施工专业学生进行构造设计与装饰技术类实训;工程造价与项目管理类实训;建筑施工技术类实训。
校外实训要以人才培养中心为依托,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公司企业联合的方式建立校外生产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实现校企合作的共同发展。并且中职学校校可以向企业聘请一些技术骨干到学校进行授课和实训指导,以此方式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实训教学的发展。
三、实训基地建设应处理好的三个关键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不足
一方面,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缺少在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和发展长远规划指导下的经费投入机制,使实训基地的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针对专业课教学实验而言,缺乏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经费来源单一。实训基地管理相对开支不足,缺乏资金支持力度。
2.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不规范
实训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学校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在学生的认识实习及教学观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实训基地建设还不完善、不规范,从整体上来讲还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
3.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中职学校的发展,实训基地规模的扩大,仪器设备的更新,设施档次的提高,如何适应中职教学与科研的需要,科学地管理好、运用好这些实验设备和场所,充分发挥其作用,处理好各类矛盾,原有管理体制的不适应性就凸现出来了。一些行业已经不再满足中职学校输送普通员工的需求,而是要求學校能够提供技能强、懂管理的一线基层管理人员,需求层次也有了变化。
总之,中职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更好发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矢. 浅谈高职学院实训基地的开放式教学[J]. 职业教育研究. 2010(S1)
[2]郑伟.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03)
[3]戴勤友. 建筑类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建筑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4]郭永红,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江西建材.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