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材资源在课堂展学中的挖掘与创生
2017-06-30郑翔
郑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
教材是最有价值的教学工具,对于教师而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刻理解、准确定位、恰当使用教材。《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课标》也明确提出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灵活、创造性使用教材,参与教材开发,使教材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教学的需要。
在开展《思品课学生个性化展学》课题实践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充分挖掘学生身上更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资源,创设的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促进学生有更丰富的情感价值体验。下面就以粤教版七年级《2.3绿色上网》为例,阐述个性化展学中对教材挖掘与开发的具体做法。
一、在个性化展学中挖掘教材资源
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前个性化展学—《走进网络新时代》侧重了解学生的日常上网行为及习惯;第二环节、课中生成性展学—《发现网络新世界》《掌握网络新技能》侧重对网络世界进行再认识,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第三环节、课后探究性展学—《践行网络新规范》,侧重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生成。
1.课前个性化展学——《走进网络新时代》
学生进行课前主题式展学《我的网络新生活》,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将他们日常上网行为进行展示。在展学过程中,了解到初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行为已经十分普遍,且已经能夠熟悉使用手机来为自己服务。聊天和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等是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仅有部分学生懂得使用手机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通过学生展学,对学情有了了解:一方面,是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能力,懂得使用互联网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正确辨析网络信息能力还不强;使用网络语言不文明现象比较严重;媒介批判能力有待提高;科学合理使用网络提升自身素质能力较为缺乏。这就给我们在开发教材资源提供了依据。
2.课中生成性展学——《发现网络新世界》《掌握网络新技能》
课堂中,我提前利用课前学生展学内容,对本课做了预设。设计了几个生活学习情境。
活动一:《上网行为我来判》
小组为单位分别对上述情境作出判断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理由说明。
行为:1.校园贴吧怎么发2.低头族中有你吗3.学习利器我用他4、建议意见随便发
讨论:1.判断是非对错;2结合课本分析理由;3.给出正确做法。
结论:1.网络之利:信息共享、快捷便利、平等开放;2.网络之弊:不良诱惑、违法行为。
在说明理由时,学生现身说法,举一反三,对自己上网中出现的类似错误行为进行反思,时刻提醒遵守网络道德及法律规定,懂得正确合理的使用互联网。
在第二个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网络素养,更好的利用互联网,我还设计了《掌握网络新技能》的小组大比拼活动。将各种不同类型手机APP图标进行竞猜,其中手机应用涉及娱乐、学习、效率、生活等。最后让学生应用APP对自己的周末进行安排,并分小组进行展示,评选出最优方案。
活动二:《指尖上的周末》
以小组为单位,应用你所熟悉APP工具,合理安排你的的周末一天。
上午:事件(出行,阅读);应用(掌上公交、滴滴出行、今日头条);效果:略
中午:事件(用餐,听歌);应用(美团外卖、QQ音乐);效果:略
下午:事件(娱乐、作业);应用(王者荣耀、微信聊天、作业帮);效果:略
通过课堂中成功的预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课堂里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对自己的上网行为进行分析反思和再认识,形成自己的新看法,教师在预设后,鼓励学生举一反三,通过课堂交流碰撞中有了新生成。
3.课后探究性展学——《践行网络新规范》
在课堂展学后,学生对互联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绿色上网》这课学习目标,也掌握了上网的新技能。为了实现教学的知行合一,课后布置探究课题《论智能手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鼓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探究联系起来,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当前困扰家长和老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出现的问题,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
附: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提出的看法
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应自觉抵制一些不良信息,不被虚假信息所骗,谨慎网络交友,不沉迷于游戏;
手机产家应与学校联系,联合推出适合学生使用的智能手机(如取消游戏功能、可自动屏蔽不良信息等);
对于未成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网路中的不良信息,智能手机消费充值等,应颁发一部相关的法律;
课堂每个环节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通过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任务是搭建教材与学生的桥梁,扣紧学生已知与新知的纽带,打通学生道德体验与道德实践的通道。
二、教材资源开发对个性化展学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我对教材挖掘开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更新充实教材;二、重新整合教材;三活化超越教材。从效果上看,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性高,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1.充实教材—促学生主体地位实现
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和情境。 例如在情境选择中使用时代感强的热点。如:网络谣言,微信新功能,手机最新APP等素材。既充实了教材资源,又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学生多了自主选择的余地,提高的学习主动性。
2.整合教材—促进高效课堂达成
展学课堂的三环节,环环相扣又逐步推进。学生从对互联网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参与行动实践。将教材内容打破重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3.活化教材—促学科素养形成
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时代感强,能够更好的让所学知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的最后环节,让学生使用网络工具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讨论、质疑、反思中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课后探究环节,放手锻炼学生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网络素养和道德法律意识的养成。
总之,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校本教材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采取加工和整理能力;在展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进行学习体验、实践反思,有利于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个性化展学课堂为教材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养料,而校本教材又为个性化展学的实现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