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2017-06-30彭章敏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构建阅读小学语文

彭章敏

摘 要: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但在广大小学,阅读教学所延续的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较为被动,感悟和体验自然不够丰富。要构建有效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还得立足学生实际,以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为出发点,加强课堂互动,辅以拓展,让学生经历阅读过程,读中感悟,读后应用。

关键词:构建;有效; 小学语文; 阅读; 课堂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获得体验。在阅读教学中,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为此,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背景而导入新课,以情境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感知,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一、以兴趣为基础,让学生喜欢读

兴趣是阅读活动有效进行的内部动机,兴趣浓厚则阅读中的自主性就较强,反之亦然。结合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是很高,甚至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学生不喜欢阅读,在读中过程中不知道要读什么。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看,课堂氛围、情境和评价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作用较大。为此,教学中就需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而优化教学。

首先,要注重创设和谐的阅读氛围,借助情境而多鼓励学生看、听、说,让阅读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如《沉香救母》中先以《宝莲灯》的动画片片段引导学生观看,看后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接着追问“沉香为什么要救母亲?”由此而引入课文阅读。又如《“黑板”跑了》的教学中,先指着黑板问“黑板会不会跑?”学生自然回答不会,再追问“那怎么课文会说黑板跑了呢?课文中的黑板是什么?”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兴趣就很好地得到了激发。

其次,就评价而言,就低段的阅读而言,要针对学生的朗读、课文的理解而采用小组打分、小红花等形式给予学生鼓励。高段学生则可分层进行评价。如学生基础差一些,阅读中的要求就低一些。如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对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评价中不仅要他们能准确概括,还要做到精简,而对理解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则只要求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即可。

二、以体验为核心,提倡合作探究

新课标中明确强度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且强度要提倡合作探究式的阅读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的确,阅读重在理解和体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教师已经习惯了用“讲”的方式告诉学生课文的内容、写作方法、主题等,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体验自然难以得到丰富。提倡合作探究,更多的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在问题启发下探究,获得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去阅读,问题引导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以《三袋麦子》第二课时中第1--4自然段的引导为例,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引出“哪三种不同的结果”的话题,组织学生阅读1--4自然段问“三个小动物收到的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一样)追问“小动物们看到的也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后突出小猴看出是“上等的麦种”,因为它看得仔细,有丰富的经验。继续追问“小猴会怎么做?”(种)“为什么要种?”(吃不完)交流:从小猴身上看到了什么优点?学生交流后教师明确“聪明而且有远见”。对于小猪,先问“收到礼物的心情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交流后并小猪的特点(虽然又胖又懒但喜欢吃,是一个美食家)。对于小牛,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问“小牛是怎么处理麦子的?”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句子并交流后教师明确其勤劳、节俭、有打算。

可见,在阅读中先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并交流,教师再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指导,这样方可让学生深入到课文阅读中,在读中体会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构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展开,要借助问题探究而促进目标的达成。如《桂花雨》的教学中,为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可问“课文围绕‘我和妈妈讲了一件什么事?”由此而引导学生围绕主人公归纳。当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宜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结合内容自主归纳,教师再进行点拨。如《桂花雨》中对层次含义的概括,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教师再以“思故乡”、“恋故乡”及到杭州后赏桂花,恋故乡帮助学生总结。

三、以拓展辅助,丰富学生体验

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情况,课后拓展较少,多以书面练习方式来代替拓展活动。其实不然,在课文阅读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而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拓展,不仅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内涵,获得体验,也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练习中,除了对生字词进行巩固外,重点是要围绕内容而引导学生练习。在练习中,一是可用主题交流的方式组织小组学生进行,如《荷花》中对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就可分组交流。二是要注重结合课文进行拓展练习,如《普罗米修斯》的学习后展开讲故事活动,如《荷花》、《珍珠鸟》学习后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在练习中,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組织学生展开小组竞赛,如诗歌学习中组织学生背诵比赛,如好词佳句的巩固,可组织学生仿写。

首先,课堂内容的拓展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要注重以复述、留白、说感悟等方式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巩固。如《我不是最弱小的》的阅读后引导学生围绕“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的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而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说中体会“保护弱小者,关爱他人”的主旨。又如在《三顾茅庐》的教学后以讲故事形式引导学生巩固课文内容。

其次,要结合学生生活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以“我是否这样做了”为主题,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是否随手丢垃圾、浪费水、没有按顺序排队等日常社会公德进行反思,以此而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又如《花瓣飘香》的教学后为让学生更好地懂得孝敬父母,可组织学生在生活中为父母做一些家务,也可引导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亲自为父母做一些小礼物,如此,把人文教师渗透到生活中会让阅读更加有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基础,阅读体验是核心,课后拓展则是丰富学生体验的重要途径。要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教学中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经历文本阅读过程,在读中理解、感悟,获得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召旭: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04期.

[2]刘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初探[J],赤子(中旬),2014年04期.

[3]高扬燕: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上),2015年10期.

猜你喜欢

构建阅读小学语文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