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智能手机为中职语文课堂助力

2017-06-30黄新贤

中文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合理利用中职语文教学智能手机

摘 要:智能手机因其功能强大,可以直接上网,普遍被中职学生拥有,而语文教学是种传授丰富知识和传递丰富信息的教学活动。所以将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恰当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增加知识来源渠道,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也顺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需求。

关键词:智能手机 中职语文教学 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136-01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作为一种便携式的通讯设备,一般都具有图像、音视频、高速无线接入互联网的功能。目前智能手机因其功能强大,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经济实惠,所以普及率极高。在学生中也出现了大批的“拇指一族”,尽管很多学校都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但是收效甚微。表面上学生使用手机是因为离家远,方便跟家人联系,但实际上是绝大部分学生沉迷于用手机上网聊天、看电影、打游戏和浏览娱乐新闻,令老师们很是无奈。

面对如此状况,一味地对学生携带手机进行压制是不现实的,任其泛滥也是不负责任的。作为当代教师,有责任结合教学内容教书育人、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不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迷失。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加强教学效果,就成为教师们要思考的问题。经过摸索探究,我认为学生的智能手机完全可以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服务,其优势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得到凸显。

一、因势利导,通过智能手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长期以来,中职语文课都是以老师的教学活动为主,即师本教育,但往往是老师在台上说得“眉飞色舞”,而台下的学生玩手机、睡觉、讲话,长久如此,老师越来越懈怠,学生越来越厌学,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氛围越来越不和谐。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见语文课堂要想取得实效,师本教育模式必须淘汰。

在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尝试“激发式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评价反馈——拓展延伸——感悟体会),这种模式就是在外部诱导和激励下,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依托合作学习平台, 形成的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普遍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自信心明显增强,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自己的成就感也得到增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工具是学生手中的手机。如口语交际的演讲训练,由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演讲风格,单凭老师的示范演讲是不够的,因此在课堂上就要求学生使用手机上互联网去搜索精彩的演讲视频,然后学习视频中表现出来的演讲技巧。每个人在小组中进行初赛,每组的第一名必须到讲台上进行演讲决赛,最后的优胜者由班级进行奖励。

二、依形度勢,让智能手机成为课堂教学互动的桥梁

课改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当我发现学生们几乎都有在晚修放学后打开QQ聊天的习惯,所以我就要求他们每天花上十来分钟浏览腾讯网迷你版的新闻栏目,达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良好效果。并让学生们自主选择有感触有积极作用的素材入库,保证了写作时候素材的鲜活性。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演讲方式,让学生报道社会热点新闻,分享感悟,从而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社会的能力,而中职语文就更需要从这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当有次进行佛山小悦悦事件和社会对国人道德滑坡的大讨论时,有个学生发表了她的感触:不单单小悦悦事件是这样,原本淳朴善良的农民自到了大城市打工后也被影响了,回家种菜卖也打农药。讲完之后,马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别人冷漠我们不能干涉,但要做好自己;一种观点是,当下还是热心人比较多的,不能只盯着少数的冷漠事件;再有的观点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理应担负起匡扶正义的社会道德的责任……这样的智慧火花不时闪烁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们尝有了继续浏览要闻的动力,并持之以恒地实行下去。这次讨论的源头就是智能手机网络腾讯中的新闻,手机就成为了课堂互动的桥梁。

三、顺势而为,让智能手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缺少阅读积累,对语文教学无异是釜底抽薪。许多文化名人在回顾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时都会说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提倡:把语文课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主阵地。从事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都知道,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没有了升学这个紧箍咒的约束,更应该让阅读成为诱人的奇葩,开出灿烂的花朵。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时,针对此文旨在让人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向学生推荐了《哈佛零晨四点半》、《把信送给加西亚》、《如何才能停止焦虑开始新生活》、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卡内基的《唤醒心中的巨人》》、比尔盖茨的《不抱怨的世界2》、刘庸的《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等类似的励志书籍,要求他们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分别找到这些书的简单介绍,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本书在课外使用互联网上的电子书进行阅读,读完后写一篇100-300字的读后感,下次上课时交流。在上语文课期间要求他们每两周读一本书。形成阅读习惯的学生,课内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整体素质也高。

实践证明,“堵不如疏”,与其严禁学生使用手机,不如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来学习,让它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助力。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

[2]《语文课的几个辩证关系》曹文轩

作者简介:黄新贤,女(1976-3)广东省惠州,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 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和乡土教材编撰

猜你喜欢

合理利用中职语文教学智能手机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