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2017-06-30杨若琳

大观 2017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实效性互联网

杨若琳

[本论文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2016年度院级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620)的研究成果。]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教学面临很多挑战,高校思政课应该顺应学生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积极占领新媒体阵地,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课;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性课程,而是一种态度类课程,按照功能主义的观点,体现的是教育的隐性功能,它的首要任务就是传“道”。所以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理论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律观和道德观,并做到知行合一。但是我们今天处于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打破了学校在信息方面的垄断权,各种社会舆论和思想流派充斥在网络中,博取学生眼球、占据学生头脑,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外部教育环境,增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难度。本文将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教学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第一,学生方面,易受网络负面影响。大学生是网络世界中最活跃的群体,使用网络的频率很高,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网络的快速发展,虽然在信息搜集等方面给大学生带来很多便利,但也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拿来主义”,远离经典、疏于思考,缺乏理论基础,思维趋于简单化,只看信息但不会分析信息,导致很多大学生不具备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加之,西方发达国家是信息传播的优势方,利用先进技术和话语权,不断地向我国传输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不断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教师方面,知识话语权的衰落。受课堂时间的制约,教师传递的知识量是有限的。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甚至在某些领域的知识量要超越教师,因此在知识传递的时效性方面出现滞后。而且,网络上一些所谓的“公知”、“大V”受西方国家收买,长期在微博等网络平台打擦边球,宣传负面信息,他们拥有大量的粉丝,在微博中只言片语的影响力甚至超过教师,因此在教育的实效性方面出现滞后。

第三,教学方面,传统教学方法式微。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以老师讲授为主,師生角色分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网络信息推送便利快捷,学生每天接收大量的信息资源、热点话题,关注焦点变化极快,网络信息的双向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性产生冲突。传统教学模式与图文并茂、视觉冲击强烈的网络信息相比,授课方式单调,使学生对于社会反面的东西易接受,基本的理论搞不清。很多大学生简单地将思政课定性为“洗脑课”,易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实效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教学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一,根据学生熟悉网络的特点,占领学生活跃度高的新媒体阵地。互联网+时代,学生每天都和网络打交道,与其限制其在课堂中或生活中使用网络的次数,不如顺势而为占领学生活跃度高的新媒体阵地。通过开通微博、qq、微信等平台,和学生建立网络联系,通过观察他们发布的状态,了解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困惑。比如,2015年掀起了一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浪潮,微博中一篇关于《火烧邱少云不符合生理常识》的文章蹿红网络,同学们纷纷转载。如果教师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了解到他们的疑问,就可以立即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惑,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依托互联网,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转变思政课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完成从“演员”向“导演”的身份转变。传统教师角色像一名演员,在课堂中是主角,全程自己讲授。而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平等性的特征,映射到生活中,学生更喜欢和老师平等地交流、探讨,而不是教师利用课堂中的权威去进行说教。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知识储备越来越多,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像一名导演一样设计好课堂、引导好学生,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由老师进行引导和升华,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本校为例,为师生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课前通过微课、翻转课堂,将知识点发布在网络平台,让学生自习。再通过平台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们的困惑。课堂上,将搜集来的学生问题以专题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做总结评价,提炼升华,让学生既可以成为教学的主体,又可以在理论基础上得到提高。此外,还可以将部分实践教学内容放在网络平台。比如在思修课中,笔者发起“日行一善”小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做的小善之事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发布在网络平台的互动区。在概论课中,让学生朗读抗战英雄的家书,并将音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中与同学分享。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结语

总之,互联网+教育是大势所趋,高校的思政课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浪潮。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传统思政课提出了很多挑战,增加了教育的难度,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思政教师应该积极转换思维,将挑战变成机遇,不断创新适应95后学生新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利用互联网+的大背景,转变传统教师角色和教学模式,使思政课的教学空间在网络中得到拓展和拓宽。

猜你喜欢

思政课实效性互联网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