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学者的素描入门方法
2017-06-30温兴明
温兴明
摘 要 素描,即用单色表现绘画对象的明暗,在二维的平面上展现出三维的立体效果。它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以锻炼观察和表达物体的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通常以素描作为习作或创作的起稿。有水平的素描画,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2012年9月5日,在英国苏富比拍卖行举办“古代大师素描与写生”拍卖会上,“文艺复兴后三杰”——拉斐尔,其作品《年轻使徒头部》拍出了3亿人民币的惊人天价。以下来谈谈,对于爱好素描的初学者来说,在绘画材料、石膏像的选择、基本技法、作画步骤、线描训练方面的要点有哪些。以便初学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
关键词 素描 入门方法 初学者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素描绘画学习中的用笔、画纸以及橡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学问。
木炭笔,圆珠笔,粉笔等都是素描绘画不错的媒介,初学者素描应从铅笔开始,铅笔在描绘过程中精确易修改,能较为细致地刻画细处,有利于刻画严谨的形体和反复地研究画面。铅笔的种类较多,有深有浅,有硬有软,比较其全,能刻画出的调子较多,铅笔的色泽能表现调子中的许多灰色层次,对石膏像等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铅笔的B数表示质地的软硬,数字越大,质地越软,可用来画较暗的部分。H表示质地较硬,数字越大,质地越硬,可用来画较光的部分。画纸的选择方面,可选用纸面较粗的,搭配软质橡皮。
素描画入门的临摹对象一般先从石膏像开始,一方面石膏像是白色的物体,便于初学者观察形体结构的转折关系及层次差别;另一方面静态的石膏像比例规范、特征鲜明,这为初学者细致、耐心地观察和描绘对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石膏像的素描绘画应遵循从基本形体到复杂形体再到石膏人体的学习。基本形体有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它们是素描训练的入门级别。初学者容易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其基本结构,明暗和透视,并通过它们的组合与变化,掌握大千世界各种的物体都是基本形体的组合和重复。
素描画的基本技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线和线条技法,素描的要素是线,线在实质上却是不存在的,它只代表物体、颜色和平面的边界,用来揭示物体的形体转折。所以在刻画物体的边缘线时要有意识地进行虚实区分。
(2)用线条来组成物体的形象,素描是用线条来塑造物体的形象,并且描绘于平面之上,即由线条形式引起观者的联想。例如两条线相交所构成的角度,可以认为是两个面的交接处;另外加上第三根线条可以在平面上制造出立体感;人们可以从线条的变化当中,领会到所描绘的对象是什么。
(3)运用辅助材料,在画物体的暗部的时候,因为要多次进行刻画,往往会造成画的过于油腻,这时候可以,运用柔软度良好的干净纸巾或者是衛生纸在所画部位上面进行轻微的擦拭,这样既可以使暗部看上去更加的和谐整体,也可以使暗部更加的“透气”。
(4)线描训练,从造型出发不要从明暗出发,根据视觉先明后暗,先高后低,通过线条挤压出形体。 要点:豍只看高低,远近,不看明暗调子。豎减弱线条个性,增强形体个性,线条轻松。豏抓住自然结构,仔细刻画对象个性。
素描画的基本作画步骤遵循以下四点:(1)确立构图:要仔细的推敲构图,使画面上物体主次得当,构图匀称而又有变化,物体过大、过小,构图太偏,背景太多等问题。(2)画出大的形体结构:用长直线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要求物体的形状、比例、结构关系准确。再画出各个明暗层次(高光、亮部、灰部、暗部,投影以及明暗交接线)的形状位置。(3)逐步深入塑造:通过对形体明暗的描绘逐步深入塑造对象的体积感。对主要的、关键性的细节要精心刻画,之后再从局部当中跳出来观察画面的整体效果。(4)调整完成:深入刻划时难免忽视整体及局部间相互关系,这时要全面予以调整(主要指形体结构还包括色调、质感、空间、主次等等),做到有所取舍、突出主体。
对素描初学者学习过程提的三点建议:(1)观察入微。在铅笔素描的练习过程中,素描必须注重光线、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笔触的运用,将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形体,具体而细致的呈现出来。所以,素描需要培养自己的观查力。
(2)不可急躁。铅笔素描虽然可以得到三维立体的效果,但是有别于照片;照片是将时间和空间在一瞬间记录下来,而素描是绘画者在长期的绘画过程中不断地观察,不断地体会,一点一滴积累出的结果,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看法和体会,画面凝结了绘画者的心血和精力。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是最能体现人的绘画水平的画种,因此,在学习中要踏踏实实,持之以衡,不可浮躁。(3)研读经典作品。优秀的作品中每一个因素的大小去向、结构、色彩、黑白、冷暖、肌理等,都有一部分是占统治地位,与之相对另一部分则以有恰当的比例的附属地位,或有一个因素,主要部分是强的,另一部分是弱的。甚至有第三部分处于中间状态使之协调。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在经典作品中研读,一边在视觉世界中寻找,这个和谐的秩序,体会其中的美感并能应用它。是学习绘画语言表现技巧,能更加自由的表现,在自己的内心去创作,便可去走近陌生领域,更接近心灵的真实,只有这样,才可能进入艺术创作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 陆颖,李斌,刘炜杰.谈《色彩》入门教学的目标与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