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课方式浅谈
2017-06-30郭景芝
郭景芝
摘 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一印象在人们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因此,课堂教学环节的导课便显得重要了。导课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起始环节,导课成功与否,将影响到整堂课的效率。导课是开端,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好的导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精力投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學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显得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应注意导课设计,以求新求异,改变呆板、沉闷的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设计导课呢?下面仅就个人的一点体会发表一管之见,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 初中教学 导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应用引言,开章导入
教材的每一章开始,都有一段配有插图的引言,及其精炼地提出来自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预示本章要学习的内容和可以解决的问题,如同一幅图文并茂的导游图,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引言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巧妙导入本章内容的学习。
比如,我在教学“整式的加减”一章时,利用引言中所举“火车在青藏铁路线上运行”为背景的例子”得出代数式100t+120€?.1t、100u+120(u-0.5)、100u-120(u-0.5)。引导学生观察该式子,发现这一式子含有加减运算,而且又有括号,比之前接触到的代数式要复杂。于是我提出问题“该式子还能不能化简呢?”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之后又强调它还需化简,“那又如何化简?这就是我们本章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一导入,既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又让学生明确了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
2以旧入新,巧妙导入
“温故而知新”,正说明了新知识的取得需要以旧知识为基础。教师教学新内容时应注意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导入新学,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教学的出发点建立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的基础上,通过以旧引新,学生可拾级而上,使学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
比如,我在教学“正、反比例函数”时,通过小学数学中的正、反比例关系的复习引入,使学生学起来特别有亲切感,并未感到初中阶段学习内容的深奥、难懂。
对于同内容而需要几课时学习的内容,也不能忽视导入环节,简短良好的导入可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激发求知欲。这种导入可采取“跳一跳,摘桃子”的方式。比如我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节时,第一课时讲授了没有分母型的,第二课时讲授有分母型的时,先举没有分母型的例子作复习,接着出示有分母型的,并说“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你们能解答吗?”这一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开动了脑筋,学生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自然会想到先去分母,从而为新内容的学习注入了生机,启迪了思维,拓宽了思路。
3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巧妙导入
初中生学习兴趣比小学时期更为广泛,但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入正课,还是很有必要的。简单说来,初中生仍有好奇心,好知心急,好运用心迫切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这些心理特点,适时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仍是很奏效的。
(1)利用求知欲,问题导入。如我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例2时,没有要求学生看例题,而是先提出“如何测量学校旁边的一座小山两侧间的距离”的问题,同时画出小山的平面示意图。一时学生议论纷纷,思维及其活跃:有说从小山的一侧打洞通到另一侧去量;有说在小山两侧建两个比小山高的铁塔,量两塔间的距离可得;有说用绳子量,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山的一侧,拉直绳子到山的另一侧(受平面图形的影响),量出绳子长度可知山两侧的距离等可想而不便操作的、甚至是滑稽可笑的测法。我对他们的测法简评后,说“究竟怎么测才方便呢?我们学习了例2后就知道了。”通过这一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和求知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开好了头。
(2)利用好奇心,教具导入。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准备五根长短不一的小木棒让学生任选三根搭成三角形(其中有三根不能搭成),当选到三根而不能搭成三角形时,学生就会感到奇怪,疑惑不解,怎么用任意三根木棒搭三角形有的能搭成,而有的不能搭成,都想知道个究竟。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我顺势总结得出:“任意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相接不一定能构成三角形,那么什么样的三条线段才能构成三角形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从而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学习探究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作用。
(3)利用好胜心,竞赛导入。如我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首先板书从民间收集到的数学趣题:“木马板凳三十三,有脚一百二十三,问你木马有多少?板凳有多少?”“看谁能完成?”之后,我强调要很好的完成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学习之后看谁能够解答。通过这一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新内容。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课方式很多,但不论采取哪种导课方式,都应力求简短,具有铺垫和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为教学内容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洁.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初探[J].发展,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