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依赖性对农地经营权退出与进入意愿的影响
2017-06-30韩晓宇曹波王晓刚
韩晓宇++曹波++王晓刚
摘要:基于农户土地依赖性测定模型的构建,利用陕西省多地区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土地依赖性对农地经营权退出或进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的土地依赖性对农户农地经营权的退出意愿产生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的土地依赖性对农户农地经营权进入意愿产生较显著负向影响。在控制变量中,家庭总人口、非生产生活支出、是否得到当地政府、村委会或村小组支持帮助、城镇就业意愿与城镇就业难度是对农户农地经营权的退出意愿影响较显著的因素;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总人口、非生产生活支出与城镇就业难度是对农户农地经营权的进入意愿的影响较显著的因素。因此可优化农户家庭内部要素,构建顺畅外部渠道,以促进农地经营权退出或进入意愿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农户;土地管理;土地依赖性;农地经营权;退出与进入意愿
中图分类号: F32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7)08-0303-05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大量农村劳动力资源逐渐摆脱土地依赖的束缚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促使农户农地经营权的退出与进入现象日益增多,合理有序的农地经营权的退出与进入被认为是缓解农地撂荒和闲置问题、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促进土地适度集中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途径[1-4]。同时,对于增强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利益保障程度,提升农业比较利益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机械化、科技化和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与社会高度重视农地经营权的退出与进入问题。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2008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建立健全,为农地承包经营权的退出与进入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通過的决议指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退出与进入进行较为广泛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地经营权退出与进入驱动的影响因素[8-11];二是农地经营权退出与进入问题、原因与对策[12-14];三是农地经营权退出与进入的效果[15-18];四是国外或其他地区农地经营权退出与进入的制度与借鉴[19-22]。已有文献大多重点分析农地经营权退出影响因素或者将退出与进入视为整体进行分析,将农地经营权退出与进入影响因素进行区别对比分析的研究较少,而基于农户土地依赖性角度对农地经营权退出与进入进行影响分析的研究更鲜见报道。个别以农户分化视角进行的研究也多以单因素影响分析为主,尚未见到综合考虑农户土地依赖性分化的研究。
在农地经营权的退出或进入进程中,先后受到多重驱动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是追根溯源,农户农地经营权进入与退出决策意愿与它对土地的依赖性紧密相关,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决定了农户农地经营权进入与退出的可能性,而制度政策、市场等外部环境则为其提供了可行性。因此,综合考虑农户土地依赖性差异,分析农民对农户农地经营权进入与退出意愿产生的推力与拉力作用,在当前农民与土地关系日益分化的时期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陕西省实地调研数据从农户土地依赖性差异的角度,研究农户对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与进入意愿的影响,进而得到合理引导农民农地经营权退出或进入,促进农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政策启示。
1理论基础分析
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生存依赖、保障功能依赖、心理依赖以及生活环境依赖等方面。以工业化与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化进程已经逐渐打破了我国农民对土地的强烈依赖状态,但是由于所处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差异,导致农户在土地的依赖程度上出现了相应的分化,从而影响农户对农地经营权退出与进入意愿的选择。
1.1情景分析:初始假定
1.1.1农地收益与依赖性分化农地收益既包括通过种植经营土地获得的经营性收益,也包含在农地退出或进入过程中获得的财产性收益。农地相对收益越高,即农地收益在农户总收入中的比重越高,说明农户获得非农收入的能力越弱,这类家庭须要极大地依赖农地的生存保障功能;若农地收益比重低,说明农户非农收入比重高,这类家庭非农就业能力强,因此对土地依赖性大大降低。
1.1.2农户资源禀赋与依赖性分化农户资源禀赋包括2个方面:一是关于农地资源禀赋;二是关于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农地资源禀赋主要包括农户农地经营面积、农地肥沃程度、地块区位、土地细碎化程度、机械化水平、交通条件等方面。农地资源禀赋直接影响农户农地生产效益情况,因此对农户的土地依赖性具有间接性影响。农户因家庭规模、劳动力构成、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以及民族特征而对土地依赖性出现分化。目前,学者们的普遍共识是家庭规模小的农户对土地依赖性较弱;非农劳动力比重大的农户对农地的依赖性较小;处于青壮年时期的成员较多时,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弱;平均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户对土地依赖性弱。
1.1.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依赖性分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可以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人均非农就业收入高且稳定性好。因此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农户家庭倾向于在非农生产领域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农户的非农就业收入普遍较高,使得该地区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被削弱。
1.1.4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与依赖性分化土地对农民具有多重效用,其中比较重要的效用是基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甚健全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社会保障功能。倘若农民有能力获得足够土地以外的社会保障,那么土地保障的必要性就会减小,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反之,若农民缺乏其他社会保障资源,只能主要依靠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则对土地的依赖性会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