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初中生寻找新鲜的写作素材
2017-06-30许凤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好米,才能煮出好饭。如果说写作如同炊事,其选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写作素材的选择应从生活出发,选取可用之材。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初中生写作的素材大多无非作业、考试,同学、老师之类,千篇一律,缺乏突破与创新,读来不禁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写作教学中,我们在探讨研究各种写作技巧的同时,能否将眼界放得更宽一些,去寻找新鲜的写作素材呢?答案是肯定的。
素材一:文艺特长
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少学生都有诸如琴棋书画类的文艺特长,若将此作为素材写入作文,定是一大亮点,整篇文章的格调也会自然上升。比如,学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接触到古典诗词,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探究书法的意蕴、学习书法的感悟、书法对其影响等写入文章之中。笔者出过一道以“化腐朽为神奇”为话题的作文题。有学生在文章中写他如何将书法作品中的一处败笔通过运笔,改变作品格局,将败笔竟变成了点睛之笔的,巧妙地化腐朽为神奇。这篇文章点题巧妙,通篇与主题相扣,甚至文末不用语言刻意点题,也清晰可见作者的匠心。加上对书法创作过程的描写,以及融入其中的诗词,整篇文章立马就“高大上”起来。显然这样的选材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纵使没有华美的语言,也足以让人印象深刻。
素材二:传统手艺
如今街头大幅的广告、闪烁的霓虹或许隐埋了许多过往的情怀和回忆。然而,一条胡同也许因为一个手艺人的存在而变得格外亲切,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也许珍藏着传承多年的老手艺。在《记忆中最难忘的风景》一文中,有学生写道,美丽的夕阳下,他儿时常常经过的一条狭长的小巷,一个慈祥的老人,一台老式的机器,炸出香喷喷的爆米花引来一群戏闹贪吃的孩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温馨的场景,成了作者记忆中最难忘的风景。如此选材,怎能不勾起人们的回忆,引起读者的共鸣呢?一串糖葫芦、一个小泥人、飞翔的纸鸢、飞舞的空竹……将如此风景记录在文字之中,别有一番风味与情趣。
素材三:人与自然
人是自然的创造,自然是人的孕育之所,人与自然是永恒的话题。冯至先生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写道:“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再如,冯骥才先生的《河湾没了》:“这样,一条小河便从地面上消失了,随后是一座大型仓库修建起来。原先那条小河流经之地,被筑成一条宽宽的土公路,它离我家门前,还是那五六十步。”感慨人与自然,孩子们固然没有像大家一样强烈深刻,成文自然肤浅,但可以从小处着手,写“满天繁星为何变得寥落黯淡?曾经闪烁光亮的萤火虫又为何消失不见踪影?”等等景象引发的思考和感悟的人生哲理,把这些思考和感悟写入作文中,使得文章除了有细致详实的描写、精心雕琢的语言,更有打动人心的选材与富有哲思的主旨。
素材四:古典文化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门类极为丰富,也是入文的好题材。笔者有一学生出于喜欢,通过查阅资料对青花瓷从淘土、制胚、绘画、上釉到烧制做了深入了解。尔后亲身体验,兴趣颇浓。在写作时,他将青花瓷的制作工艺融入其中,由其经过高温煅烧的制作特点联想到经历困境才能呈现大美,这比选用常见的考试失利或是比赛失败等素材显然要高明得多。再如,又一学生写茶,从茶本身出发,根据不同的茶不同的泡法悟出人生哲理,进而延伸到古典文化,联系茶圣陆羽,引用《茶经》中有关茶的句子,颇有古韵,使得文章文采斐然,格调大为提升。
好文章离不开新鲜有趣的素材。面对作文教学,我们教会學生的不只是作文技巧,更需要教会学生放宽视野,大胆创新,打破思维的僵局寻找“优等”的素材。比如写亲情,除了写父母每日接送“我”上下学、为“我”添衣做饭,能否有其他更新、更感人的细节呢?写老师,除了写老师替“我”讲解题目、分析考试失利原因,能否有更好的创意?写“寻觅”,除了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寻找,可否延伸到更深处,去探寻心灵,去寻觅某种思想或情怀?
有了上好的素材,再加上美妙的语言和巧妙的结构,不出精品也难,所谓“抓好米,方得好饭”!
许凤,江苏如皋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