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中力效对身体语言形成的影响
2017-06-30韩越
摘要:舞蹈中“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力效”学说是拉班对于研究人体动作的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清楚的知道人体的源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各种动作变化、节奏变化充分表现了力效对身体语言的重要影响作用。力效学说的出现使得现代舞有了更加系统的训练方法,使得舞者对身体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研究,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充分认识力效对舞蹈身体语言的重要影响与作用。本文对拉班“力效”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力效对舞蹈的影响作为阐述主导,分析了力效学说在身体表现中的形式以及力效与重心的关系。并借以陶身体剧场为例,从陶身体剧场的创作理念对身体语言中力效的作用加以分析与探讨,从他们的动作形式、动作的发力方式结合力效在舞蹈中的表现方式来更具体的理解力效在舞蹈中的影响。
关键词:身体语言;力效;陶身体剧场
一、舞蹈中的身体语言
(一)身体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交流的方式,通过语言交流可以互相传递彼此的想法。而身体语言的表达与语言同样的重要,不同部位的运动方式所传递出的信息和情感所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同语言一样具有差异性,不同文化,不同民族都会有不一样的语言,身体语言也一样,不同的历史文化都会出现不同的身体语言。[1]
(二)身体语言在舞蹈中的特点
舞蹈表现的媒介就是身体,身体语言出现的时间历史悠久,在还没有语言的原始时代,用身体表达语言就是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的媒介。当人出现任何情感变化时,均会从身体表达出,如人在伤心、高兴,身体会产生不同反应,也可以是某种语言的隐喻表达,使得身体语言具有隐喻性,而不同的舞蹈也是一种文化表现,代表不同符合与含义,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身体语言具有简约性。在舞蹈中不同的名族文化所呈现的身体语言便不同,比如在中国古典舞中身体“圆曲拧倾”的审美特点同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的含蓄、内敛分不开;风格多变的民族舞蹈也是根据各个名族的文化传统以及信仰的不同而风格迥异;以“开绷直”为标准的古典芭蕾舞也透露着欧洲舞蹈从15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变化;而现代舞打破之前对舞蹈身体语言认知将身体的中心向下转移,表现出了一个时代的反叛精神。[2]但不论哪种风格的舞蹈,身体所表达出的各种动作以及情感是最真实的,只要有动作产生就会伴随着力量的出现,不同的情感通过身体所表现的力量也不一样。虽然不同舞种中身体语言的表现会存在差异性但是也有其共性的存在,在舞蹈中通过不同身体动作、节奏等实现与观众情感交流,都可产生情感共鸣。
二、舞蹈中的力效
(一)鲁道夫·冯·拉班的力效学说
鲁道夫·冯·拉班,匈牙利人,一位著名的现代舞理论家、教育家、人体动律学和拉班舞谱的发明者、 德国表现派舞蹈创始人之一,是极其富有创造力的舞蹈艺术家,一生都致力于研究身体动作语言的科学原理,并且在现代舞蹈的理论方面有着重大的贡献,拉班两大重要贡献是“拉班舞谱”和“人体动律学”。[3]舞谱是迄今为止,流传最广,也最为实用的。因他的舞蹈成就被人称为“现代舞之父”。现代舞的建立之初,因为缺乏理性的分析方法,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未能建立起科学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使现代舞的发展严重的之后。而拉班对于研究人体动作理论并提出了“力效”学说,使得舞蹈动作的规律清晰而明确,并从基础出发发展了现代舞中的各种理论基础,使得舞蹈体系更加独立完整。他认为人体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提出了人在完成各种动作过程中,不单单是外在形态发生了变化还包括了身体内在的变化,即人内在的情感换句话说是内在冲动促使了力效的形成。[4]
(二)拉班理论中的力效
力效将人的动作发挥极致并赋予呈现出各种不同情感,各种动作变化、节奏化充分表现了力效对身体语言的重要影响作用。力效包括了时间、空间、重力以及流畅性。时间即在完成各种不同身体动作时的时限与占用时间,有速度、快慢的区别,动作时间的不同所呈现的外在形态也会不一样;空间指人体动作的过程及所接触到的外部空间,直接或者延伸,使动作不仅仅是局限于肉眼所看到的地方;重力指在地心引力情况下而对人的动作所产生的重力感,或重或轻(又称强或弱),可以通过不同的力量来表达人内心的色彩;流畅性与空间相对应指人在完成各种动作时的自由性,流畅或阻塞(可与空间的“直接和延伸”互换),动作收放的情况。(如图)这8个元素通过不同的重组变化,呈现出的是不同的动作质感,并都代表着各自的内心情感,这便是动作的意义所在。
(三)力效在舞蹈中的表现形式
拉班将力效中时间、空间、力量和流畅度分解重组后形成八个种类的力效样式,所有舞蹈动作几乎都是由这八个力效通过内在冲动来外化呈现的,分别是:砍动、滑动、压动、弹动、扭动、轻敲、冲击和浮动。每一个基本形式都是由快、慢,重、轻,直接、延伸来组合呈现的。“砍动”由“快”“重”“流畅”三种元素组成,动作快而猛的向不同方向劈砍;“滑动”由“慢”“轻”“阻塞”组成,身体部位在平面上运动但会停顿;“压动”由“慢”“重”“阻塞”组成,身体部位向下运动并会产生压迫感,使肌肉会收紧;“弹动”由“快”“轻”“流畅”组成,与压动成相反状态,是向上运动的效果;“扭动”由“慢”“重”“流畅”组成,动作呈现扭捏拧转的形态;“轻敲”由“快”“轻”“阻塞”组成,动作快而急促,比较像小跳这样动率;“冲击”由“快”“重”“阻塞”組成,给视觉以冲击力较强;“浮动”由“慢”“轻”“流畅”,不会以快的动作出现,轻飘飘的动作感觉。这就是在拉班体系下的八种力效,力效在动作中所表现的每种力都带有着不同的色彩,不仅给动作赋予了一种意义及表现性,合理运用还能突显舞蹈的节奏性。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对舞蹈的身体语言有更深刻的认识。
“力效”顾名思义是以力带动肢体来表现,但力量的发出总有一个源头,就像一棵树他的枝干的力量是向上长的,但这是一种反地心引力的现象,所以在土壤以下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它的根是向下的一种力量,当树的枝干越繁茂树根也越向地下深扎,所以即使树再高大也依旧屹立不动,因为它的重心向下的,就是这种介于向上的力量和向下的力量之间的部分就是这个力的核心出发点。在舞蹈中,重心是必不可少的。再动作编创的过程中,会切实的体会到每个动作与每个动作的转换都是在重心的带动下形成的,身体的每一个关节部位都会成为重心的一个导向,例如将身体的重心集中在右腿的膝盖处会使膝盖弯曲,这个重心可以通过内在空间转化到左胳膊肘成为两个动作的连接,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就会是有不同样式的力的带动,而不同的转化力量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身体情绪,表现出不同的身体质感。在编创动作的过程中也是在研究身体是如何去运动,如何运用重心,如何把自己的内心情绪外化用身体不同的力来将重心在身体里转化。只有通过亲身的感受,感受到在意识带领下身体运动的根本原因就是重心,重心跟力是必不可分的关系,有重心的地方就有力的存在,而在舞蹈中身体重心的移动是必须存在的,而力正是将在倒换重心的身体上加入了舞者本身的思想,使得重心在身体上的存在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三、力效对身体语言形成的影响
(一)力效对身体语言的塑造—以陶身体剧场为例
从2008年创办至今的陶身体剧场对身体有着严格要求以及对身体语言极度重视,也有着其独特的审美及创作方式。他们将身体放在作品的第一位而将作品内容和情感表达退居其后,作品大都是从一个基本的技术元素出发将舞蹈回归到最简单的身体中。[5]陶身体里舞者们的动作特点最明显的就是在重心的转换上,不管是在一度空间还是二、三度空间,他们总能将重心在身体的内在空间发挥到极致。在陶身体剧场中具有里程碑式经典的作品《重》完全抛开任何表达情感的概念,“重”即是重量又可是重复,在无限重复当中积累出一种重量感:双人舞,不同的空间位置转换,几乎是通过走来发展变化;棍子舞,一根棍子在舞者段妮旋转中像一个空间分割器一样,在前后左右、高中低的空间中运动着,刚开始看这个作品会惊叹于舞者自身的技术能力,但随着时间的增加10分钟、20分钟……在这种近乎机械的运动下,在观者的意识里时间感似乎已不复存在,每一秒都紧张却丰富,时间的概念反而被重复的数量给结构开来,但当重复数量到达一定的时间时反而会出现一种纯粹所带来的感动。
(二)力效对身体语言表达的影响
拉班曾规定过,“力效”不仅仅是身体肌肉的一种反应更是一种“动作根源的内在冲动”,人的四肢并非胡乱瞎动,每一种肢体的呈现都有着他特定的情绪及语言,而这种肢体上的表达必定存在着“时间、空间、力量”的不同。
首先,身体动作是,舞蹈表达中的一大特征,节奏是动作呈现的基本,在不同的力量、速度和空间等形式下来呈现不同形象表达丰富的情感的,“力”是把控身体语言的必定存在的因素,而力效的存在强化了舞蹈的身体语言的节奏性,各种轻重、刚猛等都需要力的发挥与表现。不同的力效元素相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节奏呈现的也是不一样的情感陶身体中的《4》和《5》就由不同的元素组合而成,而两个作品在节奏风格上也相差很大。《4》的身体运动中大都是冲击、弹动和砍动的运动方式,力量大都是重的节奏也都是比较快的,带给观者的即时感受也是激动的。而与之相差巨大的《5》都是缓慢轻柔的力,节奏在滑动、浮动中缓慢安静,像是大地般的沉稳平静之后的再感受到另一种震撼。因此,“力效”赋予了身体动作表现性和,含义性,并形成不同的力度变化和节奏现象。在作品《重》中就是将某种节奏重复重复再重复,在这种特定的节奏中他们对身体的那种情就会逐渐显露出来了。
其次,动作节奏所呈现的就是情感, 无论是发自内心的激情与冲动, 还是曼妙舞姿,或是飘逸动荡的气韵, 都是生命情感的体现。舞蹈动作只有具有了“情”的时候才能体现出自我。但力效在身体语言表现过程中,每一种情感中力效赋予的内涵是不同的,不一样的情感表达需要选择力效的质感也不同。比如力效中的“弹动”“扭动”在《8》中舞者全程仰躺在地面上,由脊椎发力带动身体借以地面反弹的力量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动律,呈现了舞者对自身的极致专注。另一种也是以基本的“弹动”“扭动”来形成动律的,就是维吾尔族的舞蹈,它的动脖、动肩、翻腕等动律基本是以快而强的节奏来体现维族人的性格,当然这跟他们的名族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虽然这两者有着风格上的巨大差异,但是对于力效对它们的影响是同时存在的,它们对于这两种力效都有着自己身体独特的内在冲动,产生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质感、节奏,情感也便大有不同。
综上所述,在节奏概念中,力是极其重要的,身体语言所表现的力, 不单是机械的力,不只是物理的力,“力”一种“本于心”的内在冲动,身体节奏体现的思想情感。总之,节奏中的“力”包含着强烈的“情”,情因为力而形成,力随着情而产生。身体语言艺术的审美就在节奏的力与情的相容之中形成了。
在身体语言的表达中力效带来的不仅仅对节奏、重心的认识,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甚至可以了解自身的个性,完善自身的人格。因为身体运动是生命的特征,在理解身体同时试着去感觉生命,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是有节奏的器官的呼吸,脉博的跳动亦无不具有一定的規律。借用刘青弋老师的一段话:“节奏之于宇宙是生命,之于生命便是特质;之于人是性格,之于民族便是气质神韵;之于艺术是风格;之于时代便是特征。”说话频律,脚步的轻重,无不是生命个性或人本身内在状态的投射。[ 6]
【参考文献】
[1]黄天琪,张颖.身体语言的文化差异[J].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006(04):90.
[2]张晓梅.舞蹈身体语言在不同舞种语境中侧重点的分析与比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 (23):77-78.
[3]王声珅.浅析鲁道夫·拉班“求同存异”的舞蹈思想[J].四川戏剧,2009(06):129-131.
[4]郭明达.拉班动作原理和舞蹈哲学[J].教学研究,1989(04)
[5]卿青.陶冶的创作路径与审美追求[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2).
[6]刘青弋.重提“力效”研究对于艺术教育的启示一一兼论舞蹈教育在当代的失落[J].北京舞蹈学院报,1997(03):32-36.
作者简介:韩越(1987.09-),女,汉族,硕士,山东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