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动画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
2017-06-30袁梦茹
袁梦茹
摘 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动漫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培养不合理所带来的严重影响。针对现存问题探讨出有效的教学解决方法,提出强化师资力量,丰富培训模式等有效措施,促进动漫行业发展可以先进人才支持。
关键词 高校动画专业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的不明确
高校动画专业在开展教学计划中,注重对学生成绩的提升,缺乏结合动漫行业发展前景需求的教学体系规划。长时间在此环境下,所开展的各项教学计划也会受到影响,限制了学生操作创作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缺乏一个整体性的目标,也会影响到高校動画专业人才技能水平的提升。教学目标制定要从多层面进行,制定阶段性的目标与综合目标,但当前的动漫教学模式中,并没有达到这一效果,目标设置缺乏合理性,学生学习动画专业的兴趣得不到提升,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也增大了人才培养与动漫岗位之间的差距。
1.2高校动画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是影响当前高校动画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环境下,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也将会受到影响,难以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来了解动漫行业发展动态。师资力量问题与高校管理重视程度有很直接的关系,教师在工作岗位中个人技能得不到提升,同时缺乏社会实践,导致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过于单一,并不能掌握动漫行业的发展动态,最终影响到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整体水平提升。
1.3动画专业培养方法单一
动画专业教学通常是从理论与实践操作两部分进行的,缺少动漫企业顶岗实习引入,这样的环境下并不能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效果,虽然所培养的动画专业人才具有操作能力,在设计技术上也能够满足人才需求,但由于缺乏顶岗实习,导致对动漫行业的真实发展情况不了解,难以按照企业用人要求来提升个人技能。教学方法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提升,导致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不能应用到工作岗位中,动画设计理念也表现得十分落后。
上述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需要从教学体系完善改革的角度来探讨,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来促进整体动画教学能力提升,满足当前的动漫产业发展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输出,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2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模式优化
2.1明确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方法,高校教育人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掌握最新的动漫产业发展动态。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开展期间,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掌握教学目标落实是否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并根据所得到的沟通结果来优化下一阶段的教学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配合行业发展动态,向高校学生渗透学习目标,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这种方法在最终教学效率提升上也能够得到保障,培养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动漫行业人才。
2.2开展教师培训,强化师资力量
随着教学计划开展,定期对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教师在岗位中个人技能能够得到提升进步,综合全面资源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适合创造性思维养成的学习环境。所制定的教师培训计划,要充分结合当前的动漫产业发展动态,制定长期师资力量建设计划,并根据所开展的成果来探讨学生是否掌握全面知识,强化教学计划落实的效果。日常教学任务要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定位相结合,在教学计划落实阶段也避免了学生接受困难的现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迎合当前的行业技能需求,组织教师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培训学习,将所了解到的先进技术向动画专业学生渗透,提升学生的创新技能。
2.3以动漫行业发展为向导开展培训计划
对于教学期间常见的培训计划单一问题,可以通过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来提升培训计划的多样性,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动漫产业发展在技术方面是不断进步的,以职业分析为向导开展培训方法确立,首先要观察产业结构,以及当前动画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优化解决现存问题,并探讨有效的培训计划调整措施,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办学能力提升,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保障。所制定的动画人才培训教学计划要尊重学生个人差异性,同时面向不同起点的学生来进行,确保每位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3结语
动画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应不拘一格广纳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从市场与产业的需要出发培养人才,从单纯教学转向产、学、研结合的路子,这样,国产动画片才能够走上良性循环之路。高校对这一新专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要确立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有前瞻性,从而使中国自己的动画产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笑君,翟浩澎,李鑫泽.黑龙江民办高校动画专业应用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初探[J].艺术科技,2014(11):12-13.
[2] 汪兰川,张娜,周思.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动画设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设计,2016(1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