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2017-06-30陈刚
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更是人际交往的根本,所有的交流都需要利用语文知识来进行,教师要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课外阅读能力的拓展,从而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初中生进入语文学科学习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耐心的引导,让学生具备采集课外阅读信息的能力。
一、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把文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结合能力。学生对如何进行阅读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所接触到的更多的还是生活中的场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消除对语文课堂的陌生感,在课堂上提高注意力从而高效掌握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保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情境创设,避免情境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比如,给学生布置阅读《西游记》的阅读任务以后,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在文章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哪一位的印象最深并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会认为其中的美猴王孙悟空是最具特色的人物,因为每一次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都是美猴王挺身而出拯救师傅和师弟,有担当、有本领。在让学生谈感受以后,帮助学生把他们的感受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
二、激发学生阅读思考
“一千个读者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用的还是原来的教学方式,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不进行更新,就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文章仔细思考。教师要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与作者产生共鸣,能在阅读中切实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要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社会大环境中的感受来猜测作者的感情,结合想象对文章进行揣测,与作者产生沟通,而不是一味地在教师的讲解中了解课文,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思想。教师在进行阅读任务布置的时候要把学生的这种自由思考的能力加以运用,给学生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对文章进行自我探究,尽量避免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出自己的思想。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思考之前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保证大体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进行文章的二次理解,保证让学生自由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比如,让学生阅读了《乡愁》这一文章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了文章之后进行自由思考,教师还要针对文章向学生提问,比如“作者在表示乡愁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这种情感做多种比喻象征?”“在表达乡愁的时候,作者的情感变化有哪些?”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提高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检索能力。教师在进行阅读引导的时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为了能引导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可以在开始的时候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形式,指定一些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或者给学生罗列一张书单,以此来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在开始阶段,学生可能会把课外阅读当做是一种作业,从而抱着不得不完成任务的目的去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进行主动性地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被书籍本身所吸引,从而能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把阅读故事当做一种和踢球,打游戏等同的消遣方式,从而进行主动阅读,在以后的生活中即使教师不留阅读作业,学生也能由于自己对阅读的兴趣而主动找读物进行阅读。教师在给学生留阅读作业的时候就需要注意选择一些内容有趣,情节紧凑的书籍,比如《格列夫游记》、《伊索寓言》等等比较有童话色彩的书,教师也可以在让学生阅读书籍之后,在课上与学生们展开交流,谈谈自己在读书中得到的感悟,让学生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魅力,教师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也要给学生引导,让学生明白阅读哪些书籍是适合的,比如《伊索寓言》就在故事中赋予了一些人生哲理,让学生明白做人的正确方法,对于一些网络文学小说就不予以推荐。让学生们通过正确的读物拓展阅读视野并培养健康人格。
教师要让学生开拓视野,这就要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主动阅读,设法让学生把进行课外阅读当做一种娱乐方式。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
陈刚,江苏苏州市吴江区莘塔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