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在历史课堂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

2017-06-30丛日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思维教师教学

丛日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35-01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乐趣。但当前的中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数、理、化和语文、英语等“主科”颇为重视,而对历史等“副科”不感兴趣。因此,我们要研究教学艺术,努力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素质发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导入新课的方式因教材的不同而形式各异,有讲故事、唱歌、展示图片等形式。如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可利用美国国旗的图片提出问题:这是哪国国旗?它有什么特点?图案的标志各代表什么?然后点出美国现状,引导学生探索研究200多年前的美国,由此引出美国的独立战争,从而转入到新课的分析上来。再如讲“九.一八事变”时,利用录音《松花江上》,把学生带入到三十年代中去,这样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这些导入新课的办法形式活跃,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受到学生欢迎。

二、创设问题情境,产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在关键处设置疑问,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加以点拨、引导、释疑,帮助学生分析,使学生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讲《秦末农民战争》时,设问: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会爆发吗?先生各抒己见,但不能明确的回答理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因为秦的统治太残暴,秦末农民战争迟早会爆发。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包含的偶然事件,偶然事件对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运用比较法,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共性、特殊性及其规律。例如,在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濟危机和政治危机》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德走向不同的道路?学生思考后,有的认为希特勒有野心,有煽动才能;有的认为德国曾是帝国,有封建军事性的遗毒;有的认为美国民众思想浓厚……教师顺势启发学生从两国的历史传统、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国内阶级斗争情况、领袖的作用等方面考虑。经过热烈讨论,总结出:1.美国的经济实力强,能采取经济上的改革措施摆脱危机;德国经济实力弱,只有建立法西斯专政走对外扩张的道路;2.美国有资产阶级民主传统;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3.美国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获得了好处,保持、提高了国际地位,不愿改变;德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心怀仇恨……通过这种比较、归纳,既克服了枯燥乏味的讲述,又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运用情感教育,启发兴趣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在教学中保持融洽的感情、协调的关系,情感的力量在教学中往往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必须保持一种平等亲和的态度主动的走进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教学模式。其次,学生要尊敬教师。学生尊敬的是教师渊博的知识。由此,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备有一桶水”。通过渊博的学识来打动学生,赢得他们的爱戴和尊敬。由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完美体现。

五、培养学生应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尤以发散思维的培养为重

所谓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就是人们对同一问题沿着不同地方向思考,重现眼前的信息与记忆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的新思想的思维。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征。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1.克服思维僵化,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学生的思维呆板和功能僵化,反映在不能多思考、多探索去灵活解题上。造成的原因是教学中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所谓流畅性,是指学生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信息,并在解题中表现出来。

2.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思维定势,就是事先的思维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他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变通性。教师在授课中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某个例题或习题,而不注意变通的讲解与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受其制约的学生在解题时,方法和思路是固定的模式,而题目一旦变化,学生将会手足无措。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循常规,寻求变异,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广泛的联想。由此及彼,巧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还要做到会教,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自主学习,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锻炼其对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在参与过程中锻炼其思维,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从“苦学”转化为“乐学”,才能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师生都得到解放。

猜你喜欢

思维教师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