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画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价值探析
2017-06-30李圆
李圆
摘要:中国的年画有悠久的历史,从秦汉开始萌芽,唐宋时期逐渐成熟,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我国的年画涵盖了多种题材,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不仅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民俗文化,反映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还具有深远的时代文化价值。
关键词:年画;历史发展;文化价值
年画在我国源远流长,因其含有丰富的地域风格、深厚的人文底蕴、鲜明的民族特点而著名。作为我国的古老民间艺术之一,年画的载体及艺术形式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以原生态的形式承载中我国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传递着经验和智慧。然而在近百年来,传统年画有很大的衰败,甚至到了濒危境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要加大对年画的保护和传承,将年画元素与当代艺术相结合,与时俱进,重新焕发出光彩。
一、中国年画的历史发展
年画是我国古代为了庆祝过年张贴的画,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年画反映着人们的生活现状,并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同时也体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信仰。年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印刷历史的更迭,我国的年画主要有手工彩绘、木版年画、印版着彩年画、石刻印刷、胶板印刷等。
(一)中国年画的启蒙阶段
年画起源于原始宗教,与节日、民俗等密切相关。原始宗教中重要的祭祀仪式固定时间后形成岁时节日,如春节的出现,贴门神是为了驱鬼、驱兽,后来逐渐衍生成为装饰艺术。目前有记载的即秦汉时期的门神,也叫桃符,即年画的雏形在《荆楚岁时记》中“正月一日,绘二神贴于门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谓之门神”。自造纸术发明后,年画逐渐成为纸制年画,生产制作更灵活和普及,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
(二)中国年画的成熟时期
自唐宋以来,年画进入了成熟期,门神中神荼、郁垒被秦琼、尉迟恭、钟馗等替代,甚至至今都在沿用。随着年画的发展,年画的主题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如祝福、祝喜等,表达了大众的美好愿望。唐宋的繁华景象加大了年画的影响力,年画已经成为当下风俗中的代表,木版年画也已诞生,最早的当属南宋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元明清时期,年画进入盛行期。一方面,戏曲、小说插图的出现间接地加快了年画的发展;另一方面,雕版印刷术的加入出现了彩色年画,使年画更加绚丽多彩。尤其是清朝,年画的主要对象集中于历史故事、戏曲人物、演义小说等,而且受西方绘画的影响,生殖出现了明暗透视等表现技巧[1]。
(三)中国年画的衰退时期
清朝末期开始,我国战乱频繁,社会状态急剧变革,年画逐渐显现出衰退。晚清到民国时期,年画基本集中于三条主线:一条是以新事物、新风景为主要内容,如《新出夷场十景》等;第二条则以学习新文化、办新式学堂、提高女权等为主体;第三条主要描写战争,提倡爱国人士的觉醒。但是年画整体上进入了式微状态。尤其到了21世纪,传统年画受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冲击,几乎濒临灭绝的危险,不仅产地稀缺,而且后继无人,杨柳青年画、朱仙镇年画、绵竹年画、杨家埠年画等都空闻旧时盛名,而不复繁华状态。现在传统年画基本成为收藏品和展品,主要为历史文化、民众的审美等提供研究依据[2]。
二、中国年画的文化价值探析
(一)中国年画的民俗文化价值
我国的年画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具有鲜明的原生态特点,描述了大众平凡朴实的生活, 抒发其感触和愿望。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1)节日庆典,如祭祀祖宗、祈祷丰收等,出现了画鸡于户、画虎于门的习俗,庆祝春节的年画有乡舞新春等。(2)生产贸易,如养蚕绩麻、春种秋收等,《二十四节农事忙图》把劳作场景与节令有效结合,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3)礼仪习俗,如武强年画《耄耋富贵》 ,有祥云丽日、蝙蝠、鹿、寿星,象征福禄寿,忘忧草和牡丹代表忘忧长寿,万年青和鸡冠花则代表了万年长青和吉祥如意。(4)时代风尚,通过房屋样式、交通工具、家具摆设、服饰等表现出来,极具时代特点。
(二)中国年画的地域文化价值
受交通不便和小农经济的闭塞性影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年画产地,充分表现出各地的地域文化价值。在《中国木版年画的地域特色及其文化比较》中有比较详尽的描述。如開封的朱仙镇年画,从北宋流传至今,有浓郁的官家精致风格和市井艺术风格;天津的杨柳青年画则受清朝初期多元文化的交融才繁荣发展起来;而山西的临汾年画偏重于造型格调和题材,是典型的黄河文化的代表;陕西的凤翔年画则色彩大胆鲜明,代表着北方的乡土气息;高密年画及潍坊杨家埠年画则在杨柳青年画和朱仙镇年画的基础上结合了当地文化,在黄河下游一带盛行,高密年画还有产生了一种特殊年画:“半印半画”的表现形式,即扑灰年画[3]。
(三)中国年画的时代文化价值
年画不仅是历史的记载,同时也受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元素的影响,虽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容乐观,但是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1)结合艺术市场出现了年画衍生品,如将年画与刺绣、缂丝等结合,从而出现了年画服饰、年画饰品等,从而与当代消费有机结合起来;(2)与艺术材料相结合,将年画的载体从纸张扩展到高科技材料,如金属、玻璃等,不仅能丰富年画的展现风格,还给年画的传承提供了便利。通过与当代艺术的结合,促进年画与时俱进[4]。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年画的历史发展,分析了年画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在当今社会,我们更要注重年画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年画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及宗教价值,更要延续其教化功能,并将传统年画和当代艺术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年画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向云驹.年画:作为一种视觉包围的层次与感性意义[J].中原文化研究,2017(01):79-83.
[2]高雨辰,张礼敏.传统年画价值缺失与当代年画活态保护的反思[J].兰台世界,2015(01):130-131.
[3]王坤.20世纪中国年画的时代变迁——兼及民间文化的自身规律[J].民间文化论坛,2014(03):3-99.
[4]胡雅芳,张寒凝.年画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意义[J].中国包装工业,2015(0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