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爱这土地》赏析

2017-06-30胡志宏张文俊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艾青祖国意象

胡志宏+张文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朴素的近乎直白的诗句何以竟能产生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深切地打动亿万人的心灵,使读者情不自禁地像诗人一样流出激动的泪水呢?因为它道出了人类社会一种最深沉的感情,拨动了人们心灵深处最易引起共鸣的心弦,那就是:土地之恋。与大多数现代作家一样,爱国主义是推动艾青思想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推动他走上创作道路的原动力。

在现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构成了整个社会的情绪氛围,它是回荡在诗人“芦笛”中的感情基调,是浸染于作家笔端的情绪底色。并且由于时代环境、个人生活的不同,在表现这一共同主题时,每个作家所谱写的曲调、绘出的图画也各具风采,各呈个性。令人心悸的童话般的童年和“游浪与监狱”的青春岁月决定了他走上诗坛后并没有在象牙塔中浅唱低吟,而是透过铁窗阴森的栏栅去寻觅太阳的光芒。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拂去往日的忧郁”,迎着“明朗的天空”开始了新的跋涉。他“满怀热情地从中国的东部到中部,从中部到北部,从北部到南部到西北部——延安”,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的广袤的国土。他和那些在战争中丧失家园、流离失所的苦难的人民一道流徙。在路途中,他更多地接触到了现实的悲痛。那满目疮痍的国土,那深重灾难的人民,那不屈不挠为了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战斗者都给艾青留下深刻的印象。火热的战斗,时代的精神激励感染了这个民族志士、爱国诗人,促进了他创作激情的高涨。从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零年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高峰。在这期间,艾青的《北方》诗集出版,收录了《复活的土地》、《他起来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乞丐》、《驴子》、《手推车》和《我爱这土地》等八首诗歌。

《我爱这土地》是北方组诗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國主义名篇,是足以为诗人带来不朽诗名的传世之作。

歌颂祖国,赞美人民是艾青诗歌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而“土地”则是艾青众多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是他爱国诗情的不竭源泉。在《北方》中,诗人以苍凉的笔触描写北方的土地:漫天的风沙、荒漠的原野、干枯的小河及颓垣荒冢,“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就连“惶乱的雁群”也“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但诗人却并没有因北方的贫穷和战争的蹂躏而鄙弃它,相反,“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也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他坚信“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虽然“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的中国”,一幅幅雪夜流民图、一曲曲悲伤的交响乐使我们的心中流淌着许多的“悲愤的河流”,“无止息地吹刮着激怒的风”,但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我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为了她歌唱,即使嘶哑了喉咙,呕出了心血,痛苦而死,也要死在这块土地上。“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化作春泥更护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在艾青的诗里,“土地”的意象是和祖国母亲的形象叠加在一起的,“土地”是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家园,是养育了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的古老的国土,祖国的土地像乳养孩子的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代代儿女;而在“土地”的意象蕴意中,默默奉献的伟大与朴素,沉默中蕴含着宽厚、仁爱、纯朴与艰忍的特征又和大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何其相似。“大堰河——我的保姆”不就是这样的一个沉默的大地母亲的形象吗?在“土地”的意象中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对劳动人民最深沉的爱——忧郁、悲哀而深沉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这正是艾青诗歌巨大思想魅力所寄。象希腊神话里的大地之子安泰一样,艾青的根是深深地扎在祖国大地、人民生活的沃土里的。

诗歌的基调是忧郁和悲哀的,但忧郁中流露出不平,悲哀中显出壮烈。这种忧郁和悲哀是艾青植根于国土的沦丧和人民深重的苦难所特有的感情。它以不同的形态积淀在他的不少诗篇里,具有强烈的社会色彩。艾青曾说过:“叫一个生活在这年代的忠实的灵魂不忧郁,这有如叫一个辗转在泥色的梦里的农夫不忧郁,是一样的属于天真的一种奢望。”但这种忧郁和悲哀不是冷漠的哀愁,而是热切的思虑,它反映了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诚与艰苦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尚未找到回答前的焦苦,它不同于退缩的叹息,这种感情特色往往给诗歌添加了感染和启示的力量。

在《我爱这土地》中,艾青传达自己对土地、对祖国、对人民情真意切的眷恋、赤子忠诚和无私情怀时,他采用了两层写实和象征交织的手法。

第一层是在诗歌第一节中,艾青神奇大胆地自比作一只“鸟”在“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并为之塑造出一组诗歌意象来做烘托,采用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具体地说,“土地”可以看作是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中国大地的象征,“河流”、“风”可以看作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无比温柔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和幸福的希望与追求。那对土地充满深情、向往黎明的鸟儿正是用尽全副心血和精神呼喊的“战斗的吹号者”形象写照,声声悲鸣中夹着纤细的血丝。在这里,客体都著上了强烈的时代色彩。自然界中的鸟儿对大地的依恋、对黎明的憧憬与时代意义中苦难人民对土地的眷恋和对光明的渴求在写实与象征两种手法的交织中融为一体,以虚显实,以实衬虚,虚实结合,具体、真实而又丰富。

第二层表现在诗歌的整体上。在第一节运用象征之后,诗人突一转笔,抛开一切艺术技巧,采用纯现实的直白写法,反躬自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激问之下,长期激荡于内心的感情如潮水般直泻而出,化作一句诚挚朴素的话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一问一答之中,承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现实的“我”与上文象征意象“鸟”此时叠加在一起,给我们耸立起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柔情形象。鸟儿与土地、诗人与祖国相依相偎,鸟儿为土地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为了大地上的苦难和不平而流泪悲伤。为了呼唤光明和理想而嘶哑了喉咙,为了民族的解放、“土地”的翻身而毅然吹起战斗的号角,同时也夹带着纤细的血丝。诗人就是这样呕心沥血、不息地唱着爱国主义的歌声,唱尽自己的全部心血乃至生命。

艾青的《北方》组诗是一曲悲讴,它唱出了土地和农民的苦难;它又是一支恋曲,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民族生活最痛苦的年代里呈现给祖国母亲最深沉的苦恋。不用说,在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歌唱祖国具有格外引人的力量。《我爱这土地》唱出了诗人对祖国真实而朴素的挚爱,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更是极易引起强烈的共鸣。艾青后来在谈到这些诗时说:“在今日,如果能由它而激起一点种族的哀感、不平、愤怒和对于土地的眷恋之情,该是我的快乐吧。”相信艾青的愿望是早已实现了的。

胡志宏,张文俊,湖北黄梅县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艾青祖国意象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艾青来了
我和我的祖国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