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五水行动”让河长制精准落地

2017-06-30宋刚勇

重庆行政 2017年3期
关键词: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湖

宋刚勇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之大事。重庆共有河流400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43条,流域面积在50~1000平方公里之间的有467条;水库3003座,其中大型水库17座,中型水库93座,小型水库2893座。全市尽管相对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加之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活动,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导致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

2016年10月11日,中央深改小组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行河长制工作,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经济带和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落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把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把改善和修复河库生态环境摆在重要突出位置。

当前,重庆市高位推动河长制工作的良好态势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一河一长、一库一长”工作格局,建立起了市、区县、乡镇三级河长体系。为推进全面、精准落实河长制,还应进一步实施碧水、节水、敬水、识水、慧水“五水行动”,促进重庆市生态崛起。

一、清醒认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大历史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和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全国河长制的推行,通过顶层设计的强力推动,全国流域治理和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与保护迎来新的重大战略机遇。基础污染治理政策体系搭建逐步完善后,目前我国环保治理已经进入纵深处理时代,在以实际治理效果为导向的治理理念驱动下,河长制明确了责任体系,将考核结果与业绩挂钩极大地强化了政策执行力,流域治理领域迎来历史性机遇。

二、深入研究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具体内涵

河长制是近几年源于地方河湖管理保护制度的创新。各地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坚持问题导向,党政领导牵头,部门联动,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库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库健康生命、实现河库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以前是从点上出发,解决河道污染、水污染的问题。现在是从系统建设出发,更加注重良好的规划和顶层设计。河长制将被赋予更多的内涵。

三、准确定位重庆推行河长制的目的意义

(一)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把江河湖泊保护摆在重要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江河湖泊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是生态系统和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必须把河湖管理保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行河长制,切实强化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保护河湖的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河湖治理、管理和保护,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河湖管理保护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河道干涸湖泊萎缩,水环境状况恶化,河湖功能退化等,给保障水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解决这些问题,亟需大力推行河长制,推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保障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三)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河湖管理保护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十分复杂。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各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为此,需要大力推行河长制,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

四、大力开展“五水行动”,让河长制精准落地

(一)全面开展“碧水行动”,加强水资源现实保护。立足市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从党政领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区县实施、跨区域协作、社会共治等方面多管齐下,统筹推进河库环境治理、资源管理和功能开发利用。在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意见》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加强水资源保护、河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六大主要任务。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改善和修复河库生态环境,恢复河库水域岸线生态功能,积极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努力实现河库“水清、河畅、岸绿、坡美”。

(二)全面开展“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节约意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并强化地方各级河长责任,严格考核评估和监督。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优化存量取水,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提高用水效率,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要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工业和城乡节水技术改造,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加大科技节水的投入和推广力度。在全市培育科技节水企业,对生产设备和生活用品按新的节水标准予以推广和验收;在全市中小学推行“节水宣传进教材进课堂”,使节水教育从娃娃抓起。

(三)全面开展“敬水行动”,更新水资源开发理念。彻底改变“产业发展到哪里,城市建设到哪里,水资源就配套到哪里”的“以需定水”观念,在理念上实现从“以需定水”到“以水定需”的转变,在对水资源有足够敬畏之心的基础上予以科学开发利用。并通过立法、统一规划等方式来予以保障,真正做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在全社会形成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全面开展“识水行动”,挖掘水资源文明内涵。加大保护水资源的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力度,在将各地水资源现状与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培育水文明,让全社会形成“认识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形成水资源保护“全民共治、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五)全面开展“慧水行动”,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以“互联网+”思维推动河长制精准落地。落实专业人员、专业设备,解决因专业短板而出现的“主观主动、客观被动”问题;尽快完善河长制地方法制体系建设,对执法内容、违法责任、实施主体等进行配套立法。同时制定落实河长制的指导手册,使推进河长制不仅有法律法规依据,也有具体操作规范;建立志愿者协会,调动社会力量推行民间河长制;推行河库智慧管理,实行全流域自动化、智能化监测监控,并建立全市河库数据库,为河流水库日常高效管理和发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决策支撑系统。

河长制的精准落地,将大力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依靠工程建设,更重要的是制度和机制的建立,特别是水文明意识的形成,要让人们思想上建立从“不敢破坏”、“不想破坏”升华到“保护为初心”的河库生态健康理念。由此形成“水清可渔、水美怡人、水兴惠民”的现代水文化特色,以水环境的打造和治理,实现重庆生态崛起、绿色发展、人水和谐。

作 者:重庆市水利局移民工作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全面推行“营改增”及其对会计与税务筹划的影响
一张图读懂推行河长制的“ 山西步伐”
全面推行“营改增”对广西经济的影响
全面推行橡胶工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