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2017-06-30张洪斌

重庆行政 2017年3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

张洪斌

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充分体现了市委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部门贯彻落实好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2022年总体建成与城乡统筹的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文化强市,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丰润文化滋养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坚定“一个方向”——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指引

方向关系全局、决定长远。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确保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方向努力”这一根本问题上绝不含糊、绝无偏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做到在思想上自觉认同、坚决拥护,政治上绝对忠诚、坚决维护,行动上对表紧跟、坚决服从。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方向引领,严格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谋划和推动文化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二、注重“两个引领”——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基础

“两个巩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根本任务。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流思想舆论引领意识形态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动作用。一是用主流思想引领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共享融通,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认真落实政治家辦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的要求,切实抓好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新闻出版单位和各类文化阵地的管理,不给任何错误思想和言论留有滋生的土壤、提供传播的渠道,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民精神文化的新空间。二是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核心价值体系目标化、系统化、品牌化建设,发挥好新闻媒体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作用,利用好网络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做大做强重点文化网站,创作适于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传播,让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底色、一种基调;切实加强对网络文艺、网络视听、微传播、移动分享等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推出更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品,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文化生态;推进志愿服务,促进全民阅读,引领社会文化思潮,筑牢共同理想基础,构建美好精神家园。

三、增强“四个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坚持改革推动、项目拉动、重点带动、人才驱动,既是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重要路径。一是改革推动。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关键突破带全局、结果导向求实效,推动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点改革任务。深化文化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双效”统一的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清理僵尸文化企业,引导文化企事业单位增加有效供给、增添发展动能;健全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管理;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深化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规范体系,健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快文化领域投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国家允许的文化领域,激发文化市场活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二是项目拉动。统筹全市文化资源,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大集群推进的思路,瞄准全球、全国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着力招引、实施一批关联性强、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重点带动。集中人力干大事、集中财力干大事、集中精力干大事,切实抓好引领性、牵引性、带动性强的工作,在重点突破中推动文化全面发展。四是人才驱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实施“文化人才‘十百千万计划”,力争未来五年培养推出10名在全国文艺界有影响的领军人物、100名全市有影响的文艺创作带头人、1000名全市区域性有影响的文艺家、10000名区县(部门)文艺骨干,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构建“六大体系”——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以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艺创作生产、文化传播、文化传承和文化保障六大体系,加快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筑牢全面小康的文化基础。实现文化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要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突破口,补短板、填空白、兜底线、强基础,“聚焦”基层和农村,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力度,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打通文化小康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聚合”公共设施资源的整合利用,重点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夯实文化小康建设的硬件平台;“聚力”贫困地区精准文化扶贫,确保民族自治区县、贫困区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补齐文化小康建设的短板。二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实现文化经济贡献逐年提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优化文化产业五大功能区域布局,着力把重庆大都市区整体打造成文化产业增长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调动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积极性,强化龙头带动、项目牵引、园区集聚,培育锻造一批过百亿的特色产业集群,谋划实施一批攸关长远的重点项目,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逐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市新的支柱性产业。三是培育文化精品创作生产体系,引领巴渝文化新风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重点实施舞台艺术精品、重大公益出版、广播电视创优栏目等品牌文化工程,创建100个文艺创作基地,创作更多“带露珠”“冒热气”“有汗味”的优秀作品,力争到2022年,本土原创能力显著提升,筑就文艺高峰。四是打造媒体深度融合的文化传播体系,扩大巴渝文化影响力。实施移动媒体优先战略,推动主流媒体原创力、公信力向互联网延伸,打造纸媒、视听、固网、动网立体传播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出版广电全领域转型,实施“宽带广电”战略,推进“三网融合”,打造两江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巴渝风情”文化交流工程,加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文化交流,发挥重庆自贸区优势,打造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提升重庆国际影响力。五是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风采。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打造国家文物保护装备基地和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促进非物质文化活态传承,加快渝东南、渝东北两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传统风貌街区修缮利用,使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让巴渝文脉绵延相传。六是完善文化发展保障支撑体系,增强文化强市活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地方立法,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实现文化投入稳定增长,到2020年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达到全面小康标准。

作 者: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委主任、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