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有趣的公务员
2017-06-30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粉丝花朵藤蔓分割线
北宋公务员欧阳修,处理政务之余,与朋友圈中的同道者,来一次郊游,野炊,花费大概不多,又能享受山水之乐,胜过现代某些公务员在高档会所唱K,豪饮多矣。
《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的记游之作。
粉丝花朵藤蔓分割线
文章开头,欧阳修用几个镜头,自然切入醉翁亭。镜头一,环绕滁州城的群山。镜头二,西南方向林木茂盛,幽深秀丽的琅琊山。镜头三,琅琊山中,两峰之间飞泻而下的酿泉。镜头四,酿泉上方,四角高翘的醉翁亭。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体验:一座亭,如鸟儿张开翅膀,轻盈地飞翔于酿泉之上。人坐亭中,举杯畅饮,琅琊山青翠的山色似乎要滴入杯底。欧阳修的心情该是何等恬淡松弛!作者接着交待造亭者乃山之僧智仙,命名者就是我欧阳修。我把自己的别号醉翁送了给这座亭。和尚,方外之人也。酒醉,往往是借酒浇愁。正当壮年的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与智仙交往,以自号名亭,内心深处是否有忧郁,是否想借游山玩水排遣忧郁,是否向往俗世之外的自由,值得玩味。当然,作者自己作了一番解释,太守经常与客人来此地饮酒,喝不太多就醉,而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己取了一个别号醉翁。实际上,欧阳修写作此文时,才39岁。醉翁的兴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欣赏山水。欣赏山水的乐趣,要借喝酒这一行为艺术来表现。多么真实的真情告白啊。
第二段,作者进一步写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太阳冉冉升起,如大幕徐徐拉开,林中雾气缓缓散开,光线渐渐明亮,琅琊山掠起轻纱,露出秀丽的容颜。作者似乎还没有看够,烟云骤然聚拢,暮色四合,山谷一片昏暗,琅琊山沉沉入睡。山间朝暮景色变幻,让人感到樂趣无穷。春则野花绽放,幽香四溢,夏则佳木葱茏,繁阴匝地,秋则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则泉水枯瘦,隐石显露。山间四季之景不同,乐趣也无穷无尽。欧阳修是一个情趣高雅的公务员,他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有善于欣赏美的慧心。
第三段写滁人游乐和太守宴饮,仍以镜头呈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层次井然,脉络清晰。首先展示的是一幅政治清明的滁人游山图。“负者”欢歌,“行者”小憩,前者高呼,后者应和,老老少少,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欧阳修被贬滁州仅一年,由于行宽简之政,百姓安居乐业,才有如此气象。太守的宴席,也是就地取材,有溪中捕来的肥鱼,有山中猎来的鸟兽,挖来的野菜,没有污染,绿色环保。众宾饮酒,没有繁弦急管,没有美人歌舞。有的是一些小游戏,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取胜了,或奖或罚。酒杯酒筹,交互错杂,众宾时起时坐,大声喧哗,没大没小,无拘无束,纵情狂欢。不一会儿,太守不胜酒力,玉山倾倒,醉态可掬。本段似俗实雅,一个率真有趣,与民同乐的太守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拍案叫绝。
文章就要结尾了。傍晚,夕阳栖落于远山之上,随行的宾客抬着醉醺醺的太守回城,人影散乱,没有仪仗,没有队形。树林茂密,鸟鸣声和着潺潺的流水声,让山谷愈显得清幽。酒醉心明的太守不由得感叹: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自有自己的乐趣。所谓“乐其乐”者,当是以他人的快乐为快乐。欧阳修以滁州百姓乃至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这里的欧阳修,不同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范仲淹要求公务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太难做到。而欧阳修在勤政之余,不忘娱情山水,醉能同乐,同时以能著文记游为傲。这样真实有趣的公务员,若是生活在当下,只需拍几张照片,发几篇博文,众多的粉丝一定会疯狂地点击、转载。缀文以成书,必能畅销全国,销量当不让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其一版再版,版税滚滚而来,不需贪腐,即可富贵矣。
(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 肖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