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6-30校来宽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高中政治

校来宽

【摘 要】 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革新中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对于很多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才会充分体现出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不少教师组织的课堂仍然说教意味严重,学生在课堂上还是被动接受教师的各种观点,没有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对于很多内容的理解程度也不够充分。这是我们看到,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的吸收总是欠妥,对于一些问题的探讨难以产生新颖观点的造成原因。教师应当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革新中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要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的对于很多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才会充分体现出来。

一、以环环设疑的形式引发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各种展开形式,结合不同教学范畴以及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教师可以灵活选择。对于那些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教师不妨采取层层设疑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并且可以层层深入地挖掘与探究到问题的实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非常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这种有良好铺垫作用的教学引导过程也会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会对于探讨的问题进行抽丝剥茧似的分析,会逐渐揭示出问题的实质,进而吸收和获取相应知识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创新思维的培养适用的方法会不一样。教师要明确这一点,在教学准备时便要能够理性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然后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教学引导方式,这样才能够让教学过程清晰合理,并且真正实现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预设目标。如,给学生讲解“商品”这个概念时,让学生真正明晰这个概念的界定,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过程。对此,教师可以采取环环设疑的形式来逐步引发学生思维。一开始不是直接给学生以明确的答案,而是先给他们一组选择组:“商品必須是一个物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以引起学生思考。接着请学生举出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商品来,然后问学生:“学习成绩、班级荣誉、思想品质等是不是商品?”引导学生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从而抽象出“商品必须是一个物品”的结论。接着,再问学生:物品是否都是商品?为什么空气、河水不是商品,而煤气、自来水却是商品?引导学生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从而抽象出“作为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的结论。这个环环设疑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探讨概念的实质,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究中很好地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这样的教学引导过程能够让学生对于探讨问题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学生会牢牢记住商品这个概念的界定,会牢固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有不同的体现形式,对于有些问题,学生如果可以以发散式的方式进行思考,这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教师如果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得当,政治课程会变得说教意味很强,学生也难以体会到很多问题剖析与挖掘的乐趣。教师如果善于灵活有效的构建课堂,多以提问的方式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对于具体问题的领会也会更快的达成,并且能够在发散思维的辅助下对于所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宽与延伸。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有效设计问题,并且要多鼓励学生从多个方向与层面来思考与探究问题,这会更加有助于学生思维创新的产生。

发散思维通常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信息,使思考者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时,不能只从单一角度去考虑,而应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说明同一问题的能力。如,在复习哲学常识部分,为什么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时,教师便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方式会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思路,学生的思维可以迅速被打开,思维创新自然也会更容易产生。

三、让学生掌握聚合思维方法

当学生所学知识不断积累,学生会逐渐接触到一些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类问题在分析与判断时往往需要借助学生的聚合性思维,学生要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来层层深入地剖析问题,一个问题的阐释往往需要从多个方面,借助多样化的知识点来展开。这个时候便对于学生的聚合思维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可以结合具体思考问题来锻炼学生的这方面能力,让学生适应以聚合思维的方式剖析问题的过程,并且逐渐积累一些问题分析的有效方法,这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一股内部力量。

聚合思维一般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单一的、确定的答案。高中政治课程中知识点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不少问题的分析中都需要用到聚合思维,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是贯穿于经济常识的主线,对理解其他知识起到了基础和决定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来加强对于学生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复习“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一课时,可借助一些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进行集中思维,让学生能够搜寻和问题相关的信息与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素材聚合起来,形成最终的答案。这样的分析过程其实是学生思维凝聚力的一种体现,学生会在大量信息的搜集、梳理和归纳总结中提炼出一些关键要素,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上的创新,并且会透过最终问题的解答加深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点的领会程度。

【参考文献】

[1]郭子杰. 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文教资料.2006(23)

[2]周奕旻.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18)

[3]路军. 论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4]刘朔,刘颖. 英国的思维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2(10)

[5]滕永义,欧阳君. 关于加强思想政治课实践环节的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Z1)

[6]鲍衍涛,司有雪. 面对“3+X”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0(08)

[7]覃遵君. 再论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功能[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9(09)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高中政治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