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资源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开发与利用
2017-06-30谢亚欣��
谢亚欣��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公共图书馆;开发利用
摘 要:地方文化资源是一个区域内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下的宝贵财富,公共图书馆作为提供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对开发、利用和保护区域优秀地方文化资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以广州图书馆为例,以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为线索,从推介地方文献、培训地方方言、推广诗词曲艺、宣讲民间习俗、展示民间工艺五个角度介绍了地方文化资源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开发和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6-0037-02
一个地区的地方文化资源是满足区域内市民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地方的文化机构,公共图书馆是提供一个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传播地方优秀文化的职能,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主阵地之一。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之一,广州图书馆一直深受市民青睐,截至2016年11月,广州图书馆平均每天的接待访问量达到了2.3万人次,平均每月举办的活动更是多达100场以上[1]。广州图书馆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向市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知识,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是以活动为契机吸引市民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服务效益。因此,为了推广广州本地的地方文化,广州图书馆策划了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组织来保护、传承和宣传地方文化。
1 推介地方文献资源,以“广州文库”建设为载体保护和推荐地方优秀文化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整合原来分散建设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以优化服务体系中资源建设的效益,提高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2]。为宣传和保护地方优秀文学作品,广州图书馆特别启动了“阅读广州——广州文库”项目来梳理地方优秀文学作品,保护和传承优秀地方文化。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反映城市概貌和人文特点的地方文献,广州图书馆立项“广州文库”项目,承接《广州大典》,将分散于全馆的改革开放以后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综合性地方文献进行梳理,形成广州图书馆馆藏参考书目。同时,广州图书馆通过“公众荐书+专家推荐”的方式,融合作者自荐以及书评推荐等形式,广泛争取各界意见,最终活动将邀请权威专家组建评选专家委员会,综合考虑公众建议及专家委员会意见,确定入选“广州文库”的图书,形成反映广州现当代文化的代表性出版物集合。入选图书将充分展现广州现当代文化,并在阅读推广、城市宣传、文化交流等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了扩大“广州文库”评选活动的影响力,推动全民参与阅读和推荐,广州图书馆配套举办了读书分享会活动——“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邀请馆藏参考书目中的部分作者或相关专业人士在广州人文馆举办读书分享会,与现场读者一起重读广州文献,与读者分享读书心得和创作的心路历程,吸引读者关注“广州文库”评选活动并参与其中,一同读地方好书,品地方文化。
2 培训地方方言,以方言为基础保护和传承地方语言文化
方言是一个地区的共同语,包含着区域独特的传统、历史和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鲜明标志,也是地方文化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基础。因而,以方言承载地方语言文化资源开展相关讲座、培训班是提升语言交际技能,传承粤语文化的重要渠道。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了解自己日常使用的语言,广州图书馆开展了“知粤讲堂”系列讲座,通过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的深度合作,向读者推广粤语知识、传承粤地文化,给读者带来一场又一场“方言盛宴”。讲座使用普通话、粤语双语讲授,内容涵盖粤语常识新讲、粤语诗词歌赋等,既让“老广州”领略了新“粤知”,也让“新广州”以此为切入口,欣赏到粤语之美,带领读者重新审读那些深藏在语言中的广府文化(指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它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并亲身感受粤文化之包容并蓄。自开讲以来,系列讲座以其新颖的形式、雅俗共赏的内容获得多方赞誉,并在读者中形成了 “了解粤语,从‘知粤开始”的良好口碑。为帮助“新广州”提升语言交际的技能,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广州图书馆特别打造了“公益粤语培训班”,活动面向公众,采取小班教学的模式,为粤语学习爱好者提供粤语入门教学,力求受训者在完成课程的学习后达到“听得懂,会发音”的效果。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新广州”掌握了粤语的基本知识,并以粤语培训为载体,增强了新广州人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
3 推广诗词曲艺,以地方名家为载体保护和宣传地方文艺
为引导公众了解并弘扬优秀传统本土文化,广州图书馆依托广州人文馆的欧阳初、王贵忱、刘逸生刘斯奋家族、姜伯勤、“南粤风华一家”等历史文化名人专藏,以地方名家为载体吸引市民读者关注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广州图书馆邀请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刘斯翰先生(诗人刘逸生次子),在人文馆定期举办“刘斯翰先生诗词系列讲座”,与读者分享本土文人对中华民族诗词瑰宝的见解。同时,广州图书馆也不定期地邀请地方历史文化名家做主题沙龙,举办了如“岭南文脉一世家——刘逸生刘斯奋家族访谈”“墨韵缤纷,艺术传承——从文化家族的视角认知南粤风华一家”等活动,通过与地方名家的对话,传授了高质量的文艺知识。同时,为进一步弘扬粤剧传统艺术,积极宣传广府文化,广州图书馆聚焦本土戏剧文化精髓——粤剧,与中山大學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粤剧粤曲文化工作室联合举办“粤剧粤曲大家谈”系列活动,邀请粤剧界研究学者沈秉和、程美宝,戏剧专家梁文通先生(原红线女首席小提琴伴奏师)等从不同的角度探寻粤剧粤曲的历史起源,普及唱腔、身段和服饰等相关知识,展现其作为地方特色戏剧的独特韵味。活动进一步弘扬了粤剧传统艺术,宣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广府文化,提升了市民欣赏粤剧的品位。
4 宣讲广府民间习俗,以传统文化节日为契机保护和普及地方特色风俗
地方民间习俗是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充分发挥图书馆公益性文化场所的作用,将文化遗产、民俗节庆等作为重要的宣讲内容,让市民真切感受到了地方特色的民间风俗,这不仅有利于地方民俗的传承和继续,而且也丰富了市民的公共文化生活。为宣传广府民间风俗,广州图书馆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不定时举办民俗展览,同时与品牌活动相结合推出活动讲座。此外,广州图书馆还在尝试与民俗专家洽谈合作,力图将民俗讲座常态化。如:广州图书馆与友好单位联合举办“黄埔区民俗文化摄影展”,这一展览以波罗诞、乞巧两大民俗活动为主线,以“海丝福地 波罗良缘”“品读乞巧”为主题,展出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摄影大赛作品、乞巧摄影诗词绘画作品,以静态作品的展出,将市民带至活动现场,充分反映出地区特色的民俗文化。同时,广州图书馆与广州文库中的民俗专家深度合作,举办“广府过年习俗面面观”讲座,在春节来临之际,与市民分享广府人的过年习俗,带领市民感受过年的氛围,并了解其中蕴涵的丰富的年文化。以传统文化节日为契机,广州图书馆举办了系列民间风俗讲座,着重与读者分享“过年”、南海“波罗诞”、端午“扒龙舟”、七夕“乞巧”等独具特色的广府民俗,通过展览和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使市民了解地方传统的民间风俗。
谢亚欣:地方文化资源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开发与利用
5 展示民间工艺,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保护和弘扬广府文化
广州是一座传承古老岭南文化的城市,蕴藏着丰富独特的民间文化,即当前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促进公众、图书馆资源与广州地方传统文化的充分交流,广州图书馆举办了“广州传统民间工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系列讲座”,邀请了广州民间工艺非遗项目国家、省级、市级传承人邵成村、杨志锋等现场讲授广州灰塑、广州珐琅等“岭南非遗”文化知识,并配合讲座举办作品展,以图书馆为平台,营造特色浓郁的地方传统文化服务氛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广州地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并对亟待抢救的广州传统民间工艺进行了公益性宣传,弘扬了传统本土文化。同时,广州图书馆也与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文木文化遗产技术服务中心等联合举办“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常设展览”,在广州图书馆负一楼展厅举办“梁雪珍师徒广绣艺术展”“彩韵生辉——谭广辉广彩艺术展”“薪火传承——广州市非遗进校园成果展”“招赞惠与东朗红木——传承中的广木作技艺展”等数场展览,向公众普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与工艺传承,宣传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风采,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广州图书馆同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打造“广州味道”系列专题活动,以广州特色元素为主题推介广府文化,展示广州城市形象。活动内容包括“广州年味”“广州商味”“广州韵味”和“广州玩味”等[3] ,涵盖广州民俗年俗、饮食文化、商都经济和岭南文化等主题,全方位展现了广州的城市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佳华.图书馆就是没有门槛的“贵族场所”,而广州市民正变得越来越“高贵”[N].羊城地铁报,2016-12-29(A13).
[2] 肖希明,张新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1):4-10.
[3] “花漾年花”热品广州味道[EB/OL].[2015-02-09].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2/09/c_127472253.htm.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