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2017-06-30王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生命力高职教育途径

王斌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培养与就业之间的矛盾也随之而生,如何保持高职教育旺盛的生命力,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简单阐述了保持高等职业教育旺盛生命力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生命力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职业教育随着社会发展,与企业需求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要想打破传统模式,迅速走上高效、健康和快速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正是高职教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需要。

1加强国家层面宏观上规划和指导

在各国的职业教育中,德国的职业教育是比较成熟的,德国是以立法的形式保证职业教育得以实施的。《职业教育法》的出台,进一步加强和稳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而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自1996年,我国正式颁布《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明确了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1999年,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一次提出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但是,目前还缺少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措施及管理办法等,在课程设置、评价体系、教学大纲等方面都缺少指令性文件或主管部门的指导,缺少配套标准。所以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学习,虽然也都是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但还缺乏沟通与交流,缺少实际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2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加强校企合作,突出“职业化”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突出“职业化”,要紧跟企业的需求,简单地说,企业的需要就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一致,才能使学生“有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才能使学生在“有业”后“乐业”,而且不至于很快的失业。职业教育是社会的各类企业用人前的一道工序,学校的任务就是要满足这些单位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学校明确为什么样的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人才培养中就要突出其相应的“职业化”特色,这样才能使培养的学生迅速适应企业的需要,尽快地融入到企业中去。比如,订单式培养模式,就突出了“职业化”的特色,所以,这种培养模式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与企业共合作。(1)合作办学,共同开发、设置专业,共同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共同进行项目开发与研究;(2)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组织实施人才培养过程;(3)合作就业,与企业实施订单式培养,通过市场需求和毕业生质量反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认真科学地实施培养过程、适时检测过程运行状态并及时进行状态参数的调整,保证培养方案与时代变化同步,培养的学生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3课程开发要与时俱进,突出“时代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都没有标准的教学大纲,有的专业执行行业大纲或行业标准;有的专业执行的是多年前的大纲,大纲的内容严重老化,部分内容已经跟不上社会的需要;还有的专业只有学校自己制定的教学大纲,所以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只能靠实践来检验,并且根据企业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因此,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必须突出“时代性”特色,紧跟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瞄准企业的需求,合理谨慎地设置大纲和课程。课程设置时,不仅要考虑职业能力的发展,还要考虑职业能力以外的“软能力”的发展,如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团队精神、联想思维、责任心以及创新能力等;不仅要考虑学生对特定岗位的能力,还要考虑跨岗位、跨专业、跨职业的能力;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还要考虑他们创业的能力;不仅要考虑学生技能的需求,还要考虑他们人文素质的需求。所以,我们的课程设置必须考虑如何使学生得到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常见模式有四种。

3.1以能力为中心式课程模式

专业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为:专业→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课程体系与内容。

3.2以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式课程模式

对应关系为:专业→职业→能力等级标准→课程→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3.3以模块化式课程模式

这种模式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1)职业思想道德课程模块;(2)职业基础知识课程模块;(3)职业技能课程模块;(4)职业拓展课程模块。

3.4以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模式

对应关系为:职业领域→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 。

这些课程模式各有自己的优点和适应范围,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一种或多种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4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有自己特色的“工学结合”之路

許多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起步都比我国早,如德国的“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技能模块培训(MES)、北美地区的能力本位教育和培训(CBET)等,都形成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些成功的经验中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合理地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不仅可以使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少走弯路,而且也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有利于优化我们自己的教育模式。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的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明确了适合我国高职发展的理想培养模式,那就是工学结合模式。但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场地、设备、行业、企业以及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工学结合”之路。

总之,高职教育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了解企业,了解市场,借鉴国外经验,在实践中开拓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淑萍.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其启示[J].中国职教,2006.12

[2] 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2009,2:17-20.

猜你喜欢

生命力高职教育途径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