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7-06-29李辉安赫跃文关宏博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胰管乳头状黏液

李辉安 赫跃文 关宏博 龚 娜 赵 琳



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李辉安 赫跃文 关宏博 龚 娜 赵 琳

目的 探讨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取4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理学诊断结果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2例IPMN中,良性25例、恶性17例。恶性IPMN患者年龄明显大于良性患者;有临床症状的恶性IPMN患者明显多于良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良性IPMN患者中,4例被误诊为恶性;17例恶性IPMN患者中,3例被误诊为良性,MRI总诊断准确率为83.33%(35/42)。良性IPMN的MRI诊断可见长T1、长T2多房囊状肿瘤;恶性IPMN的MRI诊断可见主胰管长T1、长T2信号单房囊状肿瘤,主胰管扩张以及胰管内等信号的壁结节。结论 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MRI;鉴别诊断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17,32:1208~1210)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1种临床较为少见的胰腺外分泌性肿瘤,是指发生于主胰管、分支胰管,可产生大量黏液的一类上皮乳头状增殖病变[1]。IPMN起源于导管上皮细胞,可分为良性、交界性以及恶性等不同程度[2]。以往IPMN的检查多以超声诊断及CT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3]。然而,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影像学检查不应仅仅满足于对疾病的正确诊断,而应该对IPMN的良恶性进行可靠预测,从而为临床医师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收集了近年来于我院就诊的IPMN患者,并对其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取2008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及排除标准如下:①所有患者均经过明确的病理学诊断确诊为IPMN;②患者均于我院进行手术,并在术前于我科进行MRI检查,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③排除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共纳入患者4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57.7±9.6)岁。42例患者中共31例患者具有临床症状,其中持续性上腹部疼痛患者8例、上腹部不适伴体重减轻患者7例、黄疸患者4例、急性胰腺炎发作6例、肩背部放射性疼痛患者6例。其余11例患者无临床症状,均于体检中发现。

1.2 检查方法

检查前嘱患者禁食4 h以上,检查时嘱患者取仰卧位,使用Philips noval dual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术前MRI扫描,使用16通道线圈,首先进行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参数设置为:层厚5 mm,层间距1 mm,视野24 cm×18 cm,矩阵256×256,T1WI(TR 180 ms,TE 2 ms),T2WI(TR 6000 ms,TE 90 ms)。使用飞利浦e-THERIVE 3D动态增强扫描技术,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Gd-DTPA 15 ml,注射速率为2.5 mL/s,注射完成后继续注入25 mL生理盐水冲洗,注射后25~30 s、60 s以及150~180 s时分别进行动脉期、实质期以及延时期扫描。采集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2D图像,参数设置为:层厚40 mm,层间距1 mm,视野34 cm×34 cm,矩阵384×256,TR 1450 ms,TE 1220 ms;采集3D图像,参数设置为:层厚3 mm,视野:40 cm×40 cm,矩阵320×256,TR 4615 ms,TE 700 ms。

1.3 图像分析及病理分型

每位患者的MRI检查应重点观察病灶部位、体积、形态、边缘情况、信号、内部结构以及强化方式。参考2012年IPMN国际共识指南[4],可将IPMN划分为主胰管型IPMN(MD-IPMN),该型别以主胰管充满黏液并扩张为主要表现;分支胰管型IPMN(BD-IPMN),该型别以1个或多个分支胰管受累为主要表现;混合型IPMN(Mix-IPMN),该型别为病变同时累及主胰管及分支胰管。对于IPMN良恶性的划分,是将无不典型增生或有轻度不典型增生的IPMN划分为良性组,有中度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的IPMN划分为恶性组。患者的MRI检查结果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双盲阅片,对于有争议的检查结果或测量值由两名医师协商得到最终结论。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对于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假设检验标准为α=0.05。

2 结果

2.1 良恶性IPMN临床因素比较

本次纳入研究的42例患者中共包含良性患者25例及恶性患者17例,对良恶性IMPN患者的临床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及临床症状方面差异显著,即恶性IPMN患者年龄明显大于良性IPMN患者;有临床症状的恶性IPMN患者明显多于良性IPMN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良恶性IPMN临床因素比较(例,%)

2.2 MRI对良恶性IPMN诊断的准确率

对良恶性IPMN的MRI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5例良性IPMN患者中,4例被误诊为恶性,17例恶性IPMN患者中,3例被误诊为良性,总诊断准确率为83.33%(35/42)。见表2。

表2 MRI对良恶性IPMN诊断准确率比较/例

2.3 良恶性IPMN诊断特征

对良恶性IPMN的MRI诊断特征进行分析,良性IPMN的MRI诊断可见长T1、长T2多房囊状肿瘤;恶性IPMN的MRI诊断可见主胰管长T1、长T2信号单房囊状肿瘤,主胰管扩张明显超过15 mm,可观察到胰管内等信号的壁结节,增强扫描可见轻中度强化。

3 讨论

IPMN是一种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之外的较为少见的胰腺囊性疾病,仅占胰腺肿瘤发病总数的5%左右。IPMN自1982年首次由日本学者Ohhashi报道以来,逐渐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的广泛研究[5]。IPMN常具有复杂的病理学改变,可包括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等不同上皮分化程度,且可多种类型同时存在,具有良恶性病变共存的特点[6]。有研究证明,不同类型或良恶性程度不同的IPMN患者,治疗方法往往具有较大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术前诊断方案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设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

以往对IPMN的诊断较少使用MRI,是因为该技术成像时间较长,并且可产生呼吸运动伪影,限制了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之脂肪抑制技术自旋回波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梯度回波的应用,MRI对IPMN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本研究首先对良恶性程度不同的IPMN患者进行分组考察,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恶性IPMN患者年纪较良性IPMN患者更大,临床症状表现更明显。提示临床医师在判断IPMN患者良恶性时,需结合患者年龄及临床症状综合考虑。有研究报道显示,恶性患者CA199升高例数明显较对照组高,而本研究中未观察到这种现象,推测可能与患者个体化差异有关[8]。

研究表明,良恶性IPMN以其导管扩张程度及黏液生产量而决定症状与体征[9]。本研究中,MRI诊断IPMN良恶性主要是从胰管扩张程度、胰管壁结节增强以及单房囊状或多房囊状肿瘤来进行判断的。本研究MRI对良恶性IPMN的诊断准确率为83.33%,与文献报道大致相同,提示MRI对于良恶性IPMN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0]。然而有研究表明,慢性胰腺炎及胰腺导管细胞癌均可以主胰管扩张为主要影像学表现,但MD-IPMN的增强扫描后可见胰管壁强化,需与其他两种疾病进行鉴别[11]。

有研究报道显示,MD-IPMN患者恶性程度明显高于BD-IPMN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然而在本研究中并未观察到相仿的结果,一方面可能是由于IPMN类型与良恶性之间关系不甚密切,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例数过少,仅有42例,其中恶性IPMN仅有17例有一定关系。纳入样本例数过少会导致不可避免的结果偏倚,关于这一点,我们定会在日后的研究中继续扩大样本规模,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

综上所述,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 王 尧,王 雷,范向军,等.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32例临床分析〔J〕.交通医学,2015,29(6):596-598.

[2] 陆 闪,许茂盛,喻迎星.胰腺囊性肿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4):360-362.

[3] 张家强,詹 茜,彭承宏.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诊治相关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3):4587-4590.

[4] 年建泽,刘付宝.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诊疗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8):669-672.

[5] 赵义军,耿小平.胰腺囊腺瘤的诊治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15,23(2):152-154.

[6] 边 云,李 骁,陈 炜,等.CT和MRI对主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鉴别的价值〔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5,15(3):182-186.

[7] 曹 锋,刘东斌,李 非.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术前诊断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2):1332-1335.

[8] 段晓峰,董娜娜,张 倜,等.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10):873-874.

[9] 董兴元,温 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12):912-916.

[10] 余鸿鸣,张庆雷,朱 斌,等.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4):458-460.

[11] Tanaka M.Thirty years of experience with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from discovery to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J〕.Digestion,2014,90(4):265-272.

[12] 钟井松,胡春洪,沈海林.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CT特征与病理联系〔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1):66-69.

(编辑:甘 艳)

Clinical Value of MRI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PMN

LIHui'an,HEYuewen,GUANHongbo,etal.AnkangPeople'sHospital,Ankang,72500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RI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PMN.Methods 42 patients with IPM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ir pathological results and MRI detec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 Among 42 patients,there were 25 benign patients and 17 malignant patients.The age of malignant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benign patients,and malignant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ymptoms were much more than benign patient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4 benign IPMN patients of 25 cases and 3 malignant IPMN patients of 17 cases were misdiagnosed.The total diagnosis accuracy was 83.33% (35/42).The MRI results of benign IPMN showed long T1 and long T2 signals multilocular cystic lesion.The MRI results of malignant IPMN showed long T1 and long T2 signals singlelocular cystic lesion,the ductdilatation of main pancreatic and equal signal mural nodule.Conclusion MRI has clinical values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PMN.

IPMN;Benign and malignant;MRI;Differential diagnosis

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人民医院(李辉安,关宏博,龚 娜,赵 琳);71003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赫跃文)

10.3969/j.issn.1001-5930.2017.07.051

R735.9

A

1001-5930(2017)07-1208-03

2016-08-08

2017-03-23)

猜你喜欢

胰管乳头状黏液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MRI平扫结合MR胆胰管造影在胆管壶腹区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