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应树立军人的价值理念

2017-06-29张冕张建利

采写编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新闻媒体就业

张冕+张建利

内容提要:如今新闻媒体面临整体转型,一方面急需新闻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却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局面。高校如何搞好供给侧改革,调整教学思路、内容、重点,补齐大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要的“短板”,解决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在培养新闻人才时,让大学生树立军人的价值理念,在学习、实习时注入些“兵味”作为催化剂,或许是解决目前供需“剪刀差”的良策。

关键词:新闻媒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军事理念

前一段和媒体接触,谈起高校新闻专业供给侧改革问题,媒体反映目前地市一级新闻单位急需大批优秀骨干人才,而高校提供的毕业生多数基础理论比较扎实,但实际工作能力欠缺,急需全方位锻炼培训。换句话说,就是高校毕业生存在“门门清,样样松”的现象,实际工作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差距太大,能够担纲主角、独当一面的几乎没有。媒体领导的期望值很高,一试身手与想象的差距太大。然而,高校大批毕业生反馈给母校的信息却是怀揣远大志向和技术却处处碰壁,不少大学生还为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苦恼。

笔者分析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供需两难的尴尬局面,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从高校方面来讲, 过去和现在有很大差别,高校从培养人才的思路上不能自我陶醉,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脱离工作实际需要,提供的产品(人才)适销不对路。一方面,要瞄准学术前沿搞好供给侧改革,在培养新闻人才的理念上做好调整,准确把握人才市场走向,用超前的眼光培养高端学术人才;另一方面须着眼媒体实际所需,有意识培养锻炼岗位所需的技术型专业人才,达到上岗后不久即能用得上、干得好、出成绩,尽力缩短实习期,让用人单位以小的代价和成本用上得力、创新的骨干。

从媒体需求上讲,以前大学生有较长的见习期,到媒体工作后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实际岗位锻炼培训能上岗就可以。现在媒体竞争十分强烈,讲求效率,压缩成本,最好省去大学生“实习期、断乳期”所需的时间、费用,要求学生上岗就能独立作业,在出成果方面越快越好,恨不得几个月就能打造出一个品牌栏目。这种工作效率,要求大学生必须建立新的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校培养与媒体需要存在一个“剪刀差”。这一空白地带高校目前没发觉,媒体不想付出。应该说,培养人才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供需双方都应分担些,就可以解决好。如今中央建立了一系列的联系机制,非常好。例如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共建实习基地,高校与地方人才交流代职等。这是一项促进校企互相交流信息、密切关注前沿、及时调整思路的有效平台。

如何破解“剪刀差”这一难题,高校更有主动权。笔者认为,理念决定行动。高校应该让大学生及早树立点军人的价值理念,加强素质的培养,使大学生在学校就具备军人一样的能力和才能,工作中用打仗的思路去对待工作,像对待攻山头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提高,或许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一个有效方案。

所谓军事理念,简单讲就是要用军人的思维指导一切行动。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革命加拼命、效率第一等等。大学生在校就准确把握媒体的需求,提前贮备能量,否则,你永远是个尾随时代的人。下面侧重就高校供给侧改革谈四点想法:

一、要像军人一样,树立终身当一个“新闻人”的职业理想

军人把能打仗、打得赢当成终身事业干。著名开国上将粟裕就是很好的例子。战争年代整天就是研究如何实现中央军委的意图,如何打胜仗,如何保存实力,如何攻山头,如何以小的代价消灭更多敌人。和平时期依然保持战争年代的生活习惯,穿衣都放在随时拿得到穿得上的地方,使自己的大脑处于战争思维状态。所以,他不但仗打得好,即使搞经济建设,干工作依然保持军人的作风和理念,头脑灵活,效率很高。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三线建设中,由于他用军人的价值理念指导建设工作,多次受到毛主席的表扬。我们把他称为职业军人,或者叫有血性的军人。学生在选择上大学时,也应该树立这样的理想。如果你不想当一名记者、编辑,不想从事文字工作,不想把采、写、编、播、评做成一流的成绩,就不要选择“新闻”这个专业。当然有些兴趣可以后天培养,但是如果年轻时就没有当“新闻人”的职业梦想,一般来说后面你也不会有远大的志向,不会有百折不回的毅力,也不可能当成终生事业去干,更不用说做出成绩。

二、战场上没有“亚军”,干事业就要当“精英”

打仗除了胜利就是失败,除了冠軍没有亚军,亚军就意味着败将。战场没有纠错的机会。有人说当今是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时代,但我们却认为依然是精英教育的时代。在一个人力资源相对丰富的中国,不是尖子要想在一个领域立住脚是根本不可能的。信息时代突出特点就是竞争。媒体同样存在竞争,而且相当残酷。人才决定媒体实力。人才就是精英。媒体人不光比能否完成任务,而且必须有出色的成绩。用职业的话说就是无论到哪个单位、无论干什么工作,标准一定要先确立,一定要很高。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到岗一段时间后,是否能很快打开局面,是否能做出独具特色的栏目,是否有创新,是否做出生命力很强的“长线产品”,是否能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直接反映在这个栏目推出后吸引多少受众,嫁接广告后有没有关注度,是否给单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衡量一个媒体人学习效果的关键。

三、积极备战,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之人

练为战,靠的是积极备战。平时有准备,关键时刻才能拿得出。艺高人胆大。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新闻学属于应用性学科,多数能力反映在手上,说直接点就是能玩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如今在一个处处讲效益的单位,如果再让企业提供实习时间、场地、经费,很不现实。笔者曾和著名摄影(摄像)家冷冶夫交流过,南方许多大学新闻专业新生一入学就要在群众社团兼职,及早进入新闻人的角色,担任学校自办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记者,向小报投稿,抓紧一切机会扛着照相机、摄像机练习制作微电影,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学生从确定作品主题到如何用最佳方式表达思想感情,从毛片拍摄到后期剪辑,这些基本、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校就非常熟练地解决掉。有许多学生主动参加各种大奖赛,甚至有的还获奖,表现相当优秀。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在学校就被媒体预订,到工作单位就剩升华提高了,到媒体后呈现的作业相当优秀、前卫,深受地方欢迎和好评。俗话说,机会总是赐予那些有准备的人。这些素质都是平时练就的,都是在学校时摸爬滚打出来的。即使少部分学生作品的思想高度不够,认识尚感性些,但是毕竟升华有基础、可塑性大,有潜力、有发展空间。

四、战场拼的是综合实力,吃苦、创新是必备的素质

兵法云: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战场上瞬息万变,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我们说英雄不是随便成功的,需要平时练就,拼的是综合,靠的是素质。新闻界的翘楚,都是用辛勤的血汗和牺牲精神换得的。张泉灵1998年在汶川地震,用军人的作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用军人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深入救灾前线,连续作战,发回一篇篇鲜活、生动的通讯、散记、评论。高思杰更是基层优秀记者的代表,为了采访到感人新闻稿,经常主动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以大爱之心舍私家小利,干出了非凡的业绩。在如今新媒体时代,受众欣赏价值多元化,要想抓住大家的注意力,掌握主流的话语权,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更需要用吃苦、创新的品格去钻研业务,掌握新媒体技术,运用新的方式表现新闻,传播正能量,尽力满足受众难调的多味需求,为受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建华.大学供给侧改革要改什么[J].钱江晚报,2016.3.7.

[2]张奕.如何实现大学“供给侧改革”[J].北京教育,2016.3.24.

[3]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1.13.

[4]李智诚.对当前青年军人价值观念变化的理性思考[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作者简介:张冕,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专业研究生;张建利,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新闻媒体就业
雪中放牧新风景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