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改革的探讨

2017-06-29陈巧灵

科技资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课程体系

陈巧灵

摘 要:为了更好地达到应用型高校培养学习者在技術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目标,该文综合分析了高校数学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针对数学课程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的自我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转型之下的数学课程教学更加贴合实际,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O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5(c)-0138-02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其中地方本科院校无论在数量、招生规模等方面都占有明显优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与企业需求在人才培养上衔接不好,使得即使在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仍然有企业招不到急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大量的毕业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一困局,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该意见的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为了培养出更加贴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一些民办高校和新建本科院校更加坚定了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步伐。然而,学校主要通过课程及课程体系的改进及改革来培养合格人才。因此,就需要根据分析院校自身的情况来量身制定适合自身院校的独特的改革措施。

1 高校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在各个高校进行转型的大趋势下,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是争议较多的一门基础课程。首先,数学课程是高校中工科及经济、金融类学生必修的一门理论基础课之一,其教学质量对各专业后续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普通高校非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抽象的逻辑推理及证明的理解较吃力。其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的培养计划向专业课和实践课倾斜,一些学校对数学课程进行了压缩课时,使原来每周4课时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都变为3课时,但是课程内容没有大的变动,教学时数明显不足。这就使得任务量大但学时太少,如果删减一部分内容,却又影响考研的同学,对他们复习增加难度。再者,学校所选用的教材过分强调了数学的逻辑推理与证明,反而不注重数学在其相关专业上的应用。并且,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数学教材很少,教材的选用上还借鉴综合性大学所用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自学的难度,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学习过后仍然“云里雾里”。另外,现在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实行“满堂灌”,教学内容上过多地强调逻辑推理、计算的方法与技巧,而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应用及学生在创新能力上的培养。还有,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只需要完整的板书就可以上好一堂课。但是在转型背景下学生的培养标准有了变化,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标准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最后,在应试教育下,对数学课程还是倾向于期末对学生的考核,数学课程的及格率较低,有些班级的及格率只有54%,数学课程甚至成为一部分学生顺利拿到毕业证的“绊脚石”。因而,这就需要在数学教学上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协调好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着重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校需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特色,进而增加学生的就业率。

2 高校数学课程改革的措施

鉴于以上原因,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笔者认为课程设置要从本校及社会需求出发进行整体设计。因此,高校分别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一些改革。

高校在转型趋势下,为了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压缩了数学课程的课时,因此,需要重新撰写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还需参考目前的一些教材,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在对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衔接,力求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知识形象化;内容上,应按照学生的需求将知识划分为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两部分,有利于因材施教,实施弹性教学。

此外,依据目前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当务之急是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各自的教学大纲,根据各个专业及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及需求的不同,将数学基础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从而使我们的课程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必修课程主要以讲授各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选修课程主要以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课程设置上考虑以下两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可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让学生将3门基础课中涉及到的实际问题,借助数学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通过解决一些跟自己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不仅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而且对数学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另外,通过开设考研辅导班来满足立志于继续深造的同学,例如微积分课程中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的讲授就可放在这个选修教材中教授。另外,相对其他数学课程,概率课程是管理系学生挂科人数较多的一门基础课程,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将一部分内容变为选修课内容,这样既满足了考研同学的需要,又不影响其他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需把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方式结合应用。教师可结合微课、MOOC的优势将教学视频发布到一些公共资源平台,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后自行下载相关资源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从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这样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进一步锻炼与促进教师的个人能力,因为在制作微课等教学资源时,教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资源的整合,还需要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这对老师的能力也有大幅提升。另外,通过对笔者学院学生关于是否在课下做数学练习的调查显示,学生课下除了做老师布置的练习,几乎不会主动另做数学习题。一少部分同学表示连作业也借鉴他人的。数学习题练习的严重不足,也是数学不及格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改进以前的“一块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概念、定理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大家,从而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在课堂上多做几个练习题,积少成多,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缺乏练习的问题。

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上,既要让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创新与合作能力。相应的,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师资队伍重视学历、忽略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水平较低,为解决这一困境,g高校需要培养应用型的教师队伍。因此,教师不仅要熟悉自身业务,还需要联系所教学生专业中涉及到的数学案例来讲授。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学好数学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的考核方面,不仅要注重期末通过试卷的考核,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的管理,让学生做到每节课都能有收获。另外还可以分小组结合所学专业进行数学建模,使学生向自主性学习、团队合作的方向发展,侧重点放在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素质的考核上。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教师对学生进行分专业教学,进行因材施教;利用微课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增加课堂容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练习时间,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这些努力,使教师的数学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与及格率明显上升,也为其他科目的教学提供了改革思路,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杨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33.

[2] 曾大恒.浅谈打造高职院校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才智,2016(24).

[3] 杨朝丽,沙明娥,付学德.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7(4):79-81,87.

[4] 张腊娥,陈艳秋.基于MOOC与传统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培训,2016(14):148-149.

[5] 郝茹.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5(14):152-153.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