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规模扩大别忘监管加强
2017-06-29宋安勇
宋安勇
近期各大中型城市纷纷上线了共享汽车业务,对于共享汽车这一方兴未艾的新生事物,不少中老年朋友对笔者阐述了他们的想法。这些中老年朋友并不关心共享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而是关心对于共享汽车应该如何进行监管。这些朋友说,现在手里有驾照的人着实不少,然而仅拥有驾照并不代表该驾驶人有着充足的道路驾驶经验。面对没有准入门槛的共享汽车,一旦有无证驾驶者或没有道路驾驶经验者驾车上路,无疑会为道路交通安全带来无比繁多的隐患。共享汽车如何进行监管,已经成为了一系列需要提上议事日程的问题。
说起共享汽车的监管,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仅以北京为例,姑且不谈共享汽车,就是共享单车的监管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北京的共享单车存在着乱停乱放、人为刻意损坏、私自上锁、破坏二维码、骑车逆行等不少不文明现象。有些地铁口附近俨然成了共享单车的世界,不文明现象更是集中。管好共享单车有难度,对共享汽车进行监管更是难上加难。对于共享汽车的监管毕竟涉及到驾驶者资质、路面交通具体情况、车辆保险与理赔、道路交通安全法、刑事民事诉讼等一系列综合因素,还涉及到共享汽车企业、公安交警部门、保险公司、路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法院、金融机构、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一系列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业,加强对共享汽车的监管,需要这些部门和企业形成大数据联动机制。
查阅共享汽车监管的相关资料时,发现近期由于无证驾驶者驾驶共享汽车造成交通肇事的报道屡现报端和网络。更有甚者,驾驶共享汽车肇事的驾驶人竟然是没有驾照的儿童。这些无证驾驶并且民事行为能力不健全的人驾驶共享汽车,在肇事后的责任划定、保险理赔、民事诉讼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虽然这些违法驾驶人的行为令人烦恼,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严格监管共享汽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请设想,本来共享汽车的出现就一定程度上有给道路交通制造拥堵的成分,再加上事故频发,这对交通压力较大的城市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从本质上看,共享汽车业务是一种汽车分时租赁业务,它与传统的汽车租赁业务的不同在于手续办理的无人值守,共享汽車的租赁手续办理,仅需一个APP程序即可完成,手续办理全程不见人,这就使租赁业务中存在了大量的漏洞。笔者以前曾高频次地在某租车平台上进行租车,就在笔者每次进行租车时,工作人员会对驾驶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一旦发现不具备驾驶资质的租车人,坚决拒绝签订租赁合同。
要想加强对共享汽车的监管力度,首当其冲的做法是要设立租赁门槛,建立租车人的资质审核制度。租赁共享汽车的APP中,要进行实名注册登录,还要上传驾驶人的驾驶证正副本彩色照片。驾照与准驾车型不符的驾驶人,一律不能租赁。如果更加严格一些,处于实习期内的驾驶人,不能租赁共享汽车等等。
与此同时,共享汽车租赁企业还应该借助大数据平台,与执法部门进行大数据共享,进一步审核租车人的资质,排查出驾驶人的驾照是否在有效期,排查出驾驶人有无吸毒史或滥用药物史,排查出驾驶人是否为民事案件被执行人或失信人。
还存在着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驾驶人需要上传驾驶证正副本照片。驾驶证当中包含驾驶人的个人信息,一旦间这些成批量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也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因此对于驾驶人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还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管。
归根结底,加强对共享汽车的监管,不仅需要公检法司等执法机构积极作为,还需要开展共享汽车业务的企业全力配合。有朝一日,对于共享汽车租赁者的资质审核能够像银联各家银行的开户账户一样透明和联动,对于共享汽车监管力度的加强将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