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族村落塔西德

2017-06-29周南西

荷城文艺 2017年2期
关键词:西德乌龙彝族

周南西

1

在南华、牟定、姚安三县交界的三尖山脚下,有一个古老,神奇,美丽的世居彝族村落叫塔西德。

塔西德是该村的彝语名字。它的汉语名字因经历的时段不同而有三个名字。

第一阶段叫乌龙坝,据有可考的史料记载,大约在距今五六百的年间,从外地搬来的两支村民。一支因长期栽种小米就叫雨皮里欧,一支因栽种大米叫陈皮里欧。当时村子四周生态良好,村子被上百年的大树环绕。林海茫茫,而且松树居多,村前良田一片,风景优美,人们把这个村就叫塔西德。这一彝族村名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当时没有汉语村名,村里德高望重的周氏老人召集村民商量,有的说村子周围都是大树,叫大树村,有的说村子边松树多就叫松子村;有的说这里出小豆石,就叫石头村,但是都不统一。开了三天三夜的会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名字。这时周家三弟兄(周松、周青、周世达)的老二周青跳出来说,我看天天这样商量也不是办法,我说一个名字,你们大家看行不行,就叫乌龙坝。这时开会的人没有一个人说话,都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最后眼睛都盯着他。周青接着说,叫乌龙坝也不是乱叫,大家都知道我们村背后的大山里和村对面的大山里各有一条乌龙,而且它们都在保护着我们村子,对村子里的人畜秋毫无犯,而且我们村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前良田一片的小坝子,不叫乌龙坝还叫什么呢?大家想了一会,都觉得对,就叫乌龙坝。之后这个村就取名乌龙坝。人们为表示对乌龙的敬意,每年选定一个日子,牵着牛羊去祭乌龙。到现在该地还有每年农历大年初二,全村人都轮流坐庄去祭龙的习俗,该村附近还有一支山叫祭龙山。乌龙保佑该村人丁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日子过得非常和美。随后慢慢地又有刘家村、大窝铺村、菜园村的人搬到这一地带。几十年后在这一地区内,随着村子和人口的增多,人们没有很好的善待这里的生態环境,一些素质不高的人乱砍滥伐树木,乱挖乱采砂石,乌龙忍受不了这样的行为,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走了。乌龙一走,村子后面的大山几天后因山体内空而陷落,大山变成了小山,到现在这一地块就叫陷落地。失去了乌龙庇佑的乌龙坝村,大部分年景不是遭洪灾,就遭干旱,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粮食不够吃的年份还到韭菜地去借荞面吃。

第二阶段叫龚家坟,乌龙走了以后,该地一度时期凋敝萧条,与外界逐渐减少接触。据说大约在清朝咸丰年间,当时县太爷听说太平有一个村叫乌龙坝,认为该村名霸气十足,并且在南边,唯恐对县太爷不利。就问此地有无其他名称,都说没有其他名称,这时一个捕快上前说,乌龙坝村因生活困难,把距村两公里左右的一支山卖给仁和一姓龚的大户人家做坟山,此山已叫成了龚家坟。县太爷一听就说把这个村就改做叫龚家坟吧,从此,乌龙坝村就改成了龚家坟。一些人为了解决家庭困难,不仅把山卖给了龚家村的人,还卖给了太平铺的人,所以现在该村附近不仅有龚家坟,还有太平的杨家山,杨家坟。

第三阶段叫文化村,1950年龚家坟村和全县人民一样迎来了解放,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翻身的人民对建设新中国,建设新家园信心百倍。1958年大炼钢铁铜,在锈水河一带出金矿、银铅矿,很快国家就布点在该村上游开矿,这里地质队、探矿队来了不少人。为加大技术含量,省里把昆明理工大学的一所分校设到了龚家坟村,叫工学院。这时县政府文教科科长陈继平到龚家坟村调研,一看这里山清水秀,而且昆明理工大学的分校都办到了这里,这个村还叫龚家坟,感觉太土,太没有文化,太不协调了。他当即把区公所、大队干部和村民集中起来开会,讲了改村名的原因、理由、意义,说大学都办到村里了,还叫龚家坟,这不行,这么有文化的地方就把它叫做文化村吧。至此,这个古老的古村落又有了它的汉语新名字——文化村。但它的彝语名字从古至今都叫塔西德。

塔西德的人都是从外地迁徙而来,勤劳朴实,宽容隐忍是他们的品质,同时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全村人90%的人都姓周,不姓周的人都是从外地娶嫁或招亲上门而来。据传周姓有的一直以来都姓周,有的是紫改周,有的是鲁改周。全村人都是彝族,语言属彝族中部方言,没有文字,所有的人都能讲彝语,他们能讲彝语多是有语境和靠长辈们口传身教沿袭而来。

2

他们的服饰多为自制服饰。男装裤子无明显特色,少有花饰。上衣多为马甲或为兰卡布花带上衣。女装裤子均有花饰,上装一般以红、兰、黑、粉、绿色为主,且为套装,镶有彩色花边和图案,制作精巧,极具民族特色。一件男马甲或上衣是年轻姑娘缝制给自己心爱的男友,或是婚后老婆缝制给自己的老公。一套女装往往是妇女手工一针一线绣花,一人或数人,少则数天,多则数月绣好花再加工缝制而成。整个彝族服饰从布料到织线的选择,从色彩搭配到花纹图案的制作,从款式、刺绣到穿戴等方面,都蕴藏着深刻的彝族文化内涵和特点,承载着彝族妇女的非凡智慧和爱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再现。

塔西德人饮食习惯简单而不失特色。饮品主要是饮酒、喝茶。食品比较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是荞粑粑蘸蜂蜜,金裹银,猪肝生,羊肝生,骨头生,葱笼把煮鸡等。

酒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当客人到时,他们会用一只洁净的大碗斟满自家酿制的酒给客人,同时年轻的小伙姑娘会跳着左脚舞,欢唱着彝家小调,为客人们饮酒助兴。这些自家酿制的酒酒度一般都在50度以上,清香醇正,大家喝起觉得这样才够味。客人在欢唱漫舞中喝的第一杯酒,叫“客来欢酒”;随后由家庭主妇斟敬第二杯酒,由客人和在场的人轮流喝转转杯,一人一口,叫宾主同饮的“合心酒”;接着主人再为客人敬第三杯“同心酒”。当客人要告别时,还要喝一杯主人为客人特备的送别酒,当地称“拦门酒”。塔西德人喝酒讲究的是豪爽、真诚、欢快!

这个村的老汉还爱喝茶,对于生活在这个村的老人来说,茶同粮食、酒一样重要。他们一般都有一个土制的茶罐,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蹲在火塘边把茶罐烧红,再把茶叶放入其中,抖动焙烤,掌握火候,待茶烤香后沏入开水煮沸,倒出热气腾腾的茶水即成可口的香茶了。晚上劳作收工回家,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边品茶边聊天,一天的疲劳也随之消散、

猜你喜欢

西德乌龙彝族
乌龙孕事乱纷纷:祸起“中国好丈夫”出走十年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古语中“乌龙”是名犬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中国与西德建交的一段曲折历程
乌龙事件
拉西德的玫瑰花
乌龙动物园
1972,另一场“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