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亶《虞美人·寄公度》之“公度”考辨
2017-06-29苏鹏飞
苏鹏飞
[摘要]《虞美人·寄公度》是舒亶的代表词作之一。关于词题中“公度”究竟为何人,学术界聚讼纷纭,至今尚无定论。笔者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试就此问题略作考辨。
[关键词]《虞美人·寄公度》;舒亶;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亦乐居士。明州慈溪(今属浙江宁波市)人。《全宋词》辑录舒亶词50首。他工于小令,善写离情,思致妍密,极有韵味,《虞美人·寄公度》是他的代表词作之一,词曰:“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首词是舒亶词中的名篇,千年以来,为人们所乐道。丁绍仪在《听秋声馆词话》中评价此词:“纵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语。”洵非虚誉。古今宋词选本对这首词大都加以甄录。唐圭璋等编纂的《唐宋词选注》亦选录此词,并作题注曰:“公度:即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莆田(今福建县名)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第一。被秦桧诬陷罢官,桧死复起做官。”①
从生卒年看,可推断词中的公度绝不是黄公度。《宋史·舒亶传》记载:“崇宁初,知南康军。辰溪蛮叛,蔡京使知荆南,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明年,卒,赠直学士。”②也就是说舒亶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去世,而黄公度生于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时舒亶已卒6年,两人并无交集,舒亶更不会寄词于他。
目前已有学者认为,此词中寄赠之“公度”不是黄公度,但公度是何人,却没有定论。笔者通过翻阅相关选本,发现学者们在选注这首词时对词题中“公度”的注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不作考证解释。如《唐宋词鉴赏辞典》解释为:“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公度,或谓即黄公度,字师宪,莆田(今属福建)人,非是。此‘公度似友人之字,其人俟考。”③再如上疆村民编选、刘乃昌评注的《宋词三百首》,对公度也是不作注释。二是指出公度即是崔公度,如《宋词精华》的注解:“崔公度,高邮人,欧阳修得其所作《感山赋》,上之韩琦,琦上之英宗,即付史馆,以直龙图阁卒。《宋史》有传。”④还有《<全宋词>名篇精注》的解释:“公度:據《宋词精华》称为崔公度,高邮人,以一篇《感山赋》得英宗赐史馆供职,后直龙图阁。”⑤三是指出公度即是张宏。如张如安在《北宋宁波文化史》中指出,“公度”当为鄞人张宏。赵淑英在《舒亶及其词作研究》也认为公度就是张宏。
笔者认同第三种观点。后文尝试在张、赵研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搜集有关资料,予以补证。
关于崔公度的情况,可参《宋史·崔公度传》:“崔公度,字伯易,高邮人。口吃不能剧谈,而内绝敏,书一阅即不忘。刘沆荐茂才异等,辞疾不应命。用父任,补三班差使,非其好也,益闭户读书。欧阳修得其所作《感山赋》,以示韩琦,琦上之英宗,即付史馆。授和州防御推官,为国子直讲,以母老辞。……王安石当国,献《熙宁稽古一法百利论》,安石解衣握手,延与语。召对延和殿,进光禄丞,知阳武县。京官谒尹,故事当拜庭下,公度疑尹辱己,径诣安石诉之,安石使邓绾荐为御史。未几,为崇文校书,删定三司令式,于是诵言京官庭谒尹非宜,安石为下编勅所更其制。加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
按照《宋史》记载可知,崔公度字伯益,以《熙宁稽古一法百利论》见赏于王安石,是王安石变法积极支持者,属于改革派。舒亶也是改革派,《宋史·舒亶传》:“王安石当国,闻而异之,御史张商英亦称其材,用为审官院主薄。使熙河括田,有绩,迁奉礼郎。”舒亶和崔公度两人都得到王安石的赏识,并成为他的门下。此外,《苏轼文集》中均提到了二人,如《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看详崔公度所言,显是只将是年淮水偶然不大,便定永远利害,未委崔公度如何保得今后淮水与诸河水永不一时皆涨乎?”苏轼与崔公度讨论开八丈沟导颍河入淮之议。还有《乞录用郑侠王斿状》:“吕惠卿首兴大狱,邓绾、舒亶之徒,构成其罪,必欲置此人于死,赖先帝仁圣,止加窜逐,曾未数年,逐惠卿而起安国。”苏轼在文中对吕惠卿、舒亶等人兴大狱表示不满。因此有学者根据舒亶和崔公度生活在同一时代又是王安石的门人这一史实,认为公度即崔公度。如《宋词三百首评注》中对“公度”的解释:“窃谓此乃崔公度,字伯易。高邮人,乃王安石门下,曾任将作少监、礼部郎中、知颖州等。苏轼元祐六年(1091)十月上《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曾与此人论事。舒亶与崔公度同在王安石门下,必相识,堪称故人。”
笔者认为,词题中之“公度”也不是崔公度。“公度”当为友人的字,而不是名。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说:“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如《论语·先进》中“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点,尔何如”,这是孔子称呼弟子的名,而在《论语》中孔子自称为丘,这是谦称。古代同辈好友之间极少直呼其名。舒亶的这首词为送别友人之作,由此推断,公度可能为作者友人的字。另外,笔者从舒亶《舒懒堂诗文存》中发现,舒亶其他的送别词中也有直呼友人的字或官职的现象,并且词中的友人大多是四明或在四明为官的人,如舒亶的《临江仙·送鄞令李易初》,吴熊和在《唐宋词汇评》中说:“易初当为李延世字。其去任亦在元祐中。《宝庆四明志》卷十二《鄞县志一·县令》:‘李延世,通直郎兼市舶司武骑尉,赐绯鱼袋,元祐二年在任,见袁毂《多福院记》。”⑥再如《菩萨蛮·次莹中元归韵》,吴熊和在为这首词编年时记载:“陈瓘(1057~1122),字莹中,号了翁,南剑州沙县人,舒亶元祐中在四明,陈瓘亦居于此,于鄞县景物,题咏尤多。见《乾道四明图经》及《延祐四明志》。”还有一些词作,据吴熊和考证均在四明府鄞县所作,如《虞美人·周园欲雪》,吴熊和为其编年为“元祐间在鄞县作”。《菩萨蛮·次张秉道韵》,编年为“案,此词作于鄞县西湖水心寺。《菩萨蛮》一词,当即作于元符间。时舒亶以管勾洞霄宫家居”。再如《菩萨蛮·湖心寺席上赋茶词》,编年为“湖心寺在鄞县西湖中。此词疑与前《菩萨蛮》‘真珠滴酒琵琶送同时在宴韦骧席上作,时韦骧为明州太守,时在徽宗元符间”,等等。由此可知,舒亶的词大部分是在罢官后居四明期间与友人唱和所作,正如《墨庄漫录》记载:“舒信道谪居四明,几二十年,独以诗为乐。”⑦《虞美人·寄公度》这首词虽然吴熊和没有收录到《唐宋词汇》,更没有为其编年,但可以推测这首词极有可能是作者贬官蛰居四名而作,公度也有可能为鄞县的友人,而不是高邮人字伯易的崔公度。
此外,舒亶和崔公度虽然同在王安石门下,但二人的流传下来的别集中没有二人诗歌赠送的情况。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崔公度有《感山赋》1卷,未见其诗词流传;而舒亶有文集100卷,已佚。民国时期,浙江鄞县人张寿镛和冯贞群所辑《舒懒堂诗文存》3卷,在《蝶恋花·置酒别公度座间探题得梅》一词中提到了公度。舒亶的文《戊辰游山题壁记》也提到了公度:“元祐戊辰闰十一月己巳,自西湖懒堂率临海赵逢当时出江东宿延福,庚午过东山永安。己巳岁癸酉入大梅护圣,观常师舍利、锡仗、铁鞭、象齿。丙子上保福,已卯抵金峨真相谒中禅师。辛巳鄞江张宏公度、吴升潜道至自郡,留一夕,往象山。壬午游金文,还宿西堂。甲申同中师离瑞相今偕师下东山,迤逦以归。盖在山间十有五日,得僧院者六。独辛巳晴和,登山为斗草之剧余,辄雨雪,所谓梅子真炼丹井、法华泉、石柱山、云外庵皆欲往不果,而公度约余道奉川境上游安岩,雪窴诸山且复不至,亦遗恨也。”⑧
由次可知,舒亶与张宏、吴升相约共同游山,并在山中游玩了半月。文中西湖懒堂应为鄞县西湖,舒亶《西湖记》:“湖在州城之西。废久矣,独西隅存焉,今西湖是也。”另有《西湖引水记》《水利记》《和西湖即席二首》《游云湖过香山偶成二首》《和新开西湖十洲之什》《和刘珵西湖十洲》等,都是和鄞县西湖有关的作品。元祐间,舒亶在鄞县,《西湖记》末题“元祐甲戌三月”,即元祐九年(1094),四月改元绍圣。文中记载舒亶于元祐戊辰(元祐三年,1088年)十一月从西湖懒堂出发,一路参观延福寺、东山永安、大梅山护圣禅寺、保福寺,元祐己巳(元祐四年,1089年)到达金峨山真相禅寺,而张宏、吴升在元祐己巳从鄞江出发与舒亶会合。由于雨雪天气,许多景观未能参观。文中的雨雪天气与《虞美人·寄公度》中的“雪满长安道”很相似。由上文可知,舒亶与张宏是好友,而《虞美人·寄公度》一词极有可能是在二人游览结束后分别时所作。
张宏,《宋史》没有记载,《宝庆四明志》有他的简单介绍:“张宏,字公度,鄞人。元祐二年举经明行修,仕至礼部郎中,历守建昌军泰州、泽州,尝筑慈溪县蓝溪洪庄保之堰埭,民至今赖之。宏六世祖次宗唐会昌中为明州刺史。四世祖仁皓为兵马钤辖使,庙食于奉化,茅山曰“武惠四大王”者是也。”⑨张宏与舒亶同为四明人,舒亶在谪居四明时与他的交往便是理所当然。由此可以断定,舒亶《虞美人·寄公度》词题中之公度为张公度。
舒亶流传下来的作品不是很多,但在北宋有一定的影响。考察清楚词题中“公度”的确指,对于理解《虞美人·寄公度》一詞的具体内涵、推动舒亶词研究的深入大有裨益。
[注释]
①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214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604页。
③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807页。
④顾易生、徐培均、袁震宇:《宋词精华》,巴蜀书社1985年版,第183页。
⑤胡昭、罗淑珍:《全宋词名篇精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页。
⑥吴熊和:《唐宋词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63页。
⑦[宋]张邦基撰、孔凡礼点校:《墨庄漫录》,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71页。
⑧张寿镛、冯贞群辑:《舒懒堂诗文存》,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534页。
⑨[宋]罗濬著:《宝庆四明志》,见影印四库全书,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