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强化县级博物馆保管工作的途径
2017-06-29王晶萍
王晶萍
[摘要]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及赖以生存发展的因素和根本保证。搜集、收藏和保管好藏品是博物馆的基本工作,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也是作为文物、标本收藏机构的首要工作任务。目前,博物馆收藏保管工作也遇到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文物及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本文通过简析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强化县级博物馆保管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保管工作
文物是人类在长久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结晶,它凝聚了几千来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人类历史文化实体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社会教育设施,是收集、保护、展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等相关资料,并出于教育目的向大众公开,用于教育、调查研究、娱乐等活动的机构”。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是博物馆能否存在的关键。
我国是历史悠久并具有革命传统的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的珍贵的自然标本。博物馆将出土、传世、采集的文物和标本搜集保管起来,使祖国的文化遗产得到保存,并妥善地加以保护,以便世代传承下去。如何对文物藏品采取科学有效的收藏保管措施与操作规范,也是文物保护工作中需要加强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发展情况
我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悠久,社会文化遗存丰富。千百年来,前人在藏品收藏保管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从古至今也有不少关于文物保护的法令和规章,为我们近现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文物藏品收藏保管理论的完善提供了先决条件。
早在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古物保存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了《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1960年,文化部、对外贸易部下发了《关于文物出口鉴定标准的几点意见》。1974年,国务院转批了《关于加强文物商业管理和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政策的意见》。1982年11月19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年,文化部颁布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1987年,文化部颁发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199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自从1982年《文物保护法》出台以来,分别于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为了适应迅速发展进步的社会和新时代保护现状,2012年“两会”以来,再次修订《保护法》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其中关于建立民间收藏文物登记制度的呼声很高。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修改决定,对于抢救保护我国丰富的文物遗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日,习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并在指导工作中提出“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文物工作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
我国近现代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发展较为缓慢,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几代人曾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做出了一定成绩。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现代博物馆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总结建国60多年以来工作,吸收国际博物馆学界的研究成果,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发展道路,是歷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二、新时期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法律的逐步完善,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将面临许多挑战。馆藏文物数量大幅度增多,文物类别也随之增加,因此,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渐渐繁杂而艰巨,要做好文物保管工作,就必须克服现存的问题。
(一)文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博物馆收藏保管的文物藏品是人类的文化宝藏,所以,收集、挽救和保护好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首要责任。仅仅拥有安全坚固的库房、专业的管理人员及科学先进的保护设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严格完善的文物收藏保管制度,并确保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当今,有些博物馆关于文物收藏保管制度还相对缺乏、管理工作相对不严、收藏管理人才缺乏、收藏保管工作较为混乱、各项工作记录不够完善、有效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落实不到位等情况,造成工作中的一些欠缺和漏洞,从而影响和制约博物馆文物收藏保管工作的发展。可见,新时期博物馆收藏管理制度的加强完善势在必行。
(二)文物保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队伍必须加强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博物馆保管文物的人员即是管理工作的核心。但是,许多基层博物馆对于文物收藏保管工作不够重视,忽视保管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对此项工作缺乏认可和鼓励性,这些因素造成文物保管队伍专业技术落后、思想涣散、团队凝聚力下降、保管人力资源结构的失衡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及青黄不接的现象。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今,文物保管人员的业务的高低已经成为制约博物馆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文物保管工作队伍、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迫在眉睫。
(三)博物馆文物保管设施、措施相对落后
在我国,目前拥有相对完善先进的文物藏品收藏保管措施的博物馆屈指可数,除了国家级或省级博物馆之外,许多市、县级博物馆的收藏保管条件、措施和国家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许多博物馆的保管条件比较落后,文物库房狭小、保管设施陈旧、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需要改进。如果不重视博物馆的室内装饰材料、文物包装材料,也会对文物造成污染。在对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中,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文博事业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博物馆文物保管的设施及措施亟需提高和完善。
三、加强县级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的途径
(一)健全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制度
健全的工作制度是文物收藏保管工作的前提保障,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博物馆的一切工作顺利进行。靖远县博物馆通过学习、借鉴省、市、县等兄弟单位的规章制度,共同探讨,根据自身的特点,吸取和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优点,依据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不断加强藏品管理,逐步制定完善了《靖远县博物馆安全管理制度》《靖远县博物馆文物建档制度》《靖远县博物馆文物编目制度》《靖远县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制度》《靖远县博物馆藏品保管制度》《靖远县博物馆文物保管安全操作制度》等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保管员工作职责,并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保证了馆藏文物的安全。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促使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
正确、合理的制度都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完善出来的,因此,靖远县博物馆在日常保管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切实完善现有的文物保管工作制度。确保管理制度化、责任层层落实到人。为夯实基础,靖远县博物馆不断完善馆藏文物建档和数据信息化工作,逐步充实和完善文物登记帐、卡、册,及时建立纸质、电子档案,做好相关拍照、测量、登记、妥善入库保护等工作,保证了文物保管有序、提取方便。同时,加大博物馆宣传力度,在网站、领票处、展厅入口、咨询服务台等,多渠道公示免费开放的管理办法、服务项目、开放时间、观众须知等制度措施。
(二)提高文物收藏保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新时期博物馆文物收藏保管工作要提升,不仅仅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需要素质过高、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所以,培养和提高文物收藏保管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引进专业人才尤为重要。博物馆要特别注重收藏保管业务人员定期培训和技能考核,对考核合格的人员继续留用,持证上岗。
靖远县博物馆注重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职工业务培训。有计划、有秩序地组织业务学习,分别讲授馆藏文物登记入库、办公软件常用操作技巧、讲解技巧、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课题,逐步开展对馆藏文物的研究,锻炼和培养了一支各类专业协调配合、老中青互帮互学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博物馆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靖远县博物馆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学习和深造积极鼓励和支持,通过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大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历年来,靖远县博物馆多次派送职工参加了省、市、县有关部门举办的文物保管员、陶瓷器鉴定及修复、青铜器鉴定及修复、古钱币学习等培训班和市文广局组织的“三区人才”培训等学习;组织全体职工参加靖远县博物馆策划组织的“靖远——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陶瓷文化的历史追溯及鉴赏”等学术讲座;组织参加野外考古发掘工作,掌握了田野清理发掘的工作程序,对墓葬及器物描述、绘图、清理发掘报告撰写等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派送6名职工分别参加第七届成都“博博会”和第二届广州“文博会”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各类学习交流,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使博物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注重培养职工的法律意识和安防、消防意识,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相应的政策支持,优化文博系统的进人、用人机制。
(三)改进文物收藏保管工作措施及设施
近年来,靖远县博物馆在县区、乡镇、学校、部队多次开展巡回展览宣传活动,用讲座、公益广告、信息传媒的方式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大力呼吁全民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明,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保护好馆藏文物,靖远县博物馆设立专门的藏品征集、管理部,藏品实行专人保管,分账管理。配备4名专职保管员,保管员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2名保管员均为文博专业毕业。在文物库房、展厅均设有藏品养护场所,并定期开展藏品养护。保管人员每周一次对各类藏品进行察看、养护,严格执行博物馆藏品安全操作规程;建账、建档均严格执行相关规范,严格遵守文物接收、鉴定、入藏、登帐、编目、建档流程,对所有藏品全部进行了编目登记、藏品档案齐全并全部按规定进行了备案。为了有效延长文物寿命,2015年对馆藏字画73件珍贵文物进行修复保护。2016年,又规划申报了680件陶器铜器的修复方案,目前也在努力逐步落实修复工作,争取更好的保護效果。
靖远县博物馆作为三级风险单位,始终把安全保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守值班制度,强调安全纪律,不断改进安全防范设施,提升技防平台。不断改善保管保存条件,靖远县博物馆多次更新文物展厅及库房防盗门并加固门窗防护措施,2009年增设监控摄像设施 ,并不断更新;配置了8组密集柜,将藏品及时入柜入匣妥善保管。2013年11月,完成了展厅玻璃粘贴防爆膜、易损展品防震加固处理等防震防爆工程。2016年新增摄像头12个,确保监控不留死角,同时配备新型水基灭火器11个,安装烟感报警器4个,确保馆藏文物的安全。同时,加强安保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安防及消防应急预案,使全馆上下牢固树立文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强调安全纪律,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安全工作。
目前,面对文物库房十分狭小、设施简陋、无法实现文物分类保管,新入库文物无法得到安全存放,很多长期库存的文物得不到及时修复和有效保护的现实问题,靖远县博物馆积极申请各级主管部门支持,在靖远县政府统筹规划下,近年将筹建新靖远县博物馆大楼,以便彻底解决文物藏品无处存放、保管困难的问题。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县级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改变落后的旧貌,切实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利用高科技合理规划和控制改善文物保护环境,例如,在馆内安装恒温、恒湿系统,实时监测文物所处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文物安全,有效延长文物寿命。对防火防盗工作也要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加以防范,做好防火、防震培训管理工作,强化职工防范意识,配备并及时优化消防器材,做到防患于未然,利用现代高科技设备与技术改善馆藏条件、服务设施、安防设施。配备先进的消防安保设施、电化教育设施,陈列室和库房自动化控制温湿度设备,努力为文物藏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而保护好文物藏品。
四、结语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物是历史文化宝藏、是人类历史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文物收藏保管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新时期,做好文物收藏保护管理工作是博物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刘继武.浅析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6).
[2]丁竹.论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J].中国文化遗产,2005,(4).
[3]章巍.试论如何做好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J].科学之友,2010,(24).
[4]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贾国民.浅谈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