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谋划 精准发力 持续办好敦煌文博盛会
2017-06-29李并成
李并成
[ 摘 要 ] 在首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如何持续办好文博盛会,需要我们精心谋划,精准发力。文中提出了始终坚持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家发展大局的办会宗旨、重视市场化环境下的企业自主模式或行业中介模式的运作、强化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化水平、深化相关领域学术研究、进一步发挥经济方面的独特功能、加强与“互联网+”的泛在融合、深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使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成为常态化等思路和建议。
[ 关键词 ] 敦煌文博会;“一带一路”战略;文化交流
2016年9月20日至21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成功举办。文博会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以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以实现民心相通为目标,着力打造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的国家级文化展示平台,努力建设成为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取得丰硕成果。文博会上通过的《敦煌宣言》,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各国文明对话、文化交流、文脉融通的新的共识,标志着“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新机制的建立,将为今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实现首届“开门红”的基础上如何持续办好文博会,这是值得我们备加关注和认真思考的大问题。为之,提出如下思路与建议。
一、始终坚持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家发展大局的办会宗旨
遵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要求,紧贴丝绸之路精神,按照办好一届、谋划好一届、展望好一届的链条式思维,设计好走向,把握好走势,精心策划,精准发力,精益求精。通过每一届文博会高质量的各项活动及其产生的辐射外溢效应,使其真正形成有良好形象和广泛影响、有强大吸引力和可持续潜力的国际文化盛会,真正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本平台。首先需要科学规划设计,应继续秉持“开门办会、开放办会”的理念,在议题设置以及“论、展、演”等主要构架中,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姿态和包容心态,把握各方尤其是沿线各国的共同关注点,尊重各国的话语权,让文化背景差异、利益诉求不同的沿线国家,找到“最大公约数”。应汇聚更多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我国各省区的优秀文化资源和文化成果,让参会各方产生良好的存在感、获得感,使敦煌文博会成为沿线各国文化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的“百花园”。在突出开放包容的同时,又要注重话语主导,应综合分析研判国际文化领域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主动发声,主动作为,以议题设置引领下一届文博会话语主导权,在尊重彼此差异中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推动多边合作中提升我们的形象实力。
二、重视市场化环境下的企业自主模式或行业中介模式的运作
首届文博会的运营模式政府主导几乎实现了全覆盖,“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了首届会议的成功,这是必要的。但在今后的发展中显然不能全靠政府大包大揽,应进一步重视市场化环境下的企业自主模式,或行业中介模式的运作。政府今后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即在主题、内容、议题等核心关键上,做好顶层设计和掌控调度,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有所不为”就是把市场能够解决的如年展、演出和贸易等,交给市场,逐步弱化或淡化行政色彩。应更多地依赖市场的自发性力量,调控文博会的经营和管理行为,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吸引更多海内外有实力的文化会展企业参与,增强参会企业的自主性。亦可更多地通过文博会行业协会组织,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亦可采用政府办会、专业机构办展办演、职权分明、各尽其责的机制。
三、创新是一个民族、国家进步的灵魂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无疑也是敦煌文博会持续发展的“生命”
文化创新力的培育、集聚、展示和推广,应作为敦煌文博会凸显其竞争力、避免与其他地区举办的文化博览会“同质化”的关键环节。首先应在顶层设计上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以全新的思想定位和机制选择,集中体现时代性、富于创新性。例如,每年高端论坛的选题应常论常新,在其传承、弘扬、创新丝绸之路精神的基本主题确定后,还应设计好每个年度性的会议主题,始终使基本主题与时段性、年度性主题保持内在一致。还应寻找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若干热点问题,深入探讨,谋求破解之道,增进共识。又如,在展示内容上,除敦煌及丝绸之路沿线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独特的民俗风情等的展示外,还应设立“一带一路”文化创新成果专场,展示甘肃及全国的文化研发、创新成果,并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文化机构和有关人士前来推介文化创新成果,包括各类艺术品、演艺、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等。亦可设立“一带一路”沿线青年文化创新专题,为沿线各国青年文化工作者来敦煌和甘肃采风、创作、设计、展演等提供更多便利,扶持青年文化人才成长。又如,在产业开发上,应积极鼓励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如可将自己的创意与敦煌及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产形成交融和对接。同时应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金融机构等与文化创新成果对接,努力将敦煌文博会办成文化创新成果展示的重要国家级平台。
四、不断提升文博会的国际化水平,大力拓展其海外影响力
按照“体现国际视野、聚焦文化主题、突出敦煌特色”的要求,以国际一流为标准,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办会经验。注重引进国内外专业性高端会展企业参与运作,在世界范围内挑选、聘用国际会议策划人才、高端运营人才、会务管理人才等,利用其实力、渠道、网络,提升层次,激发活力。甘肃省还应创建精通国际会展营销策划和熟悉会展管理的高端专业会展公司,确保文博会一届比一届更精彩,把文博会培育成越来越响亮的国际化知名品牌。
五、深化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用“学术敦煌”进一步提升文博会的高端品味
整合現有省内外敦煌学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力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与丝绸之路、敦煌学研究相关的“一带一路”重点、热点问题,集中优势兵力,搞出具有高显示度、可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甘肃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可通过设置相关学术议题、招标重大项目、支持重点课题、推介重要学术成果等方式,引领省内外有关领域学者自觉、主动地围绕国家和全省的重大战略,潜心探讨,多出精品。同时,应进一步强化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争取在敦煌研究院及有关高校增设丝绸之路研究与敦煌学博士、硕士学位点。也应吸引沿线国家的学者,更多地关注“一带一路”历史文化、文明对话、交流合作等议题,从不同的视角深化相关研究。
六、欲办出高水平的文博会,离不开深厚的群众基础,离不开广大民众的认同与热情支持,这就需要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敦煌及甘肃当地群众的相关知识水平与素养
建议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一带一路”的伟大意义以及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的基础知识。如可在甘肃电视台等,开办如同央视“百家讲坛”那样群众喜见乐闻的栏目,精选有关题目,聘请善于讲述的名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大众讲解丝绸之路及敦煌文化的有关知识。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甘肃日报》《兰州日报》、甘肃新闻网等,亦可配合文博会的举行开办此类栏目。
七、将文博会的举办与甘肃正在大力开展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文博会的主旨和功能定位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目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融通与叠合的。传承创新区实施的“1313工程”中的“一带”,即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十三板块”中涉及到文化传承交流、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节庆赛事会展等方面;其中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是其重要内容,而这也正是文博会的重要目标。敦煌文博会无疑应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文博会的举办,可以大大增强甘肃省国际开放交流文化的竞争力,大大提升甘肃对外开放的水平,大大带动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
八、应进一步发挥敦煌文博会在经济方面的独特功能,重视文博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强化文博会的市场化和招商化
应加大文博会品牌运营和市场推广,进而形成“文博经济”。应积极邀请国内外有实力、有品牌效应的文化企业参加文博会,吸引国内外高端参展商利用文博会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产品,促进品牌推介和企业营销。与之同时,应以文博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全省文化产业,这是文博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应实现文博会与区域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甘肃已从大西北走向对外开放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前台,这就要求甘肃省培育和拓展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培育强大的外向型文化企业群体,同时全面提升本土文化企业的跨国化水平。应把文博会所汇聚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等宝贵资源,转化为推动地方文化产业、会展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并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和提升地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建议尽快启动“甘肃省文化出口企业与出口项目培育工程”,逐步形成由领军企业、专业服务商和中小微企业等组成的外向型产业集群。还应吸引和集聚大批文化投融资机构,包括国有、民营、外资等投融资机构,使其与多种类型文化产业项目对接。应进一步加强省内外、国内外的文化产业联动,通过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形成以文博会会展活动为核心的“同心圆”式的经济圈。
九、加强文博会与“互联网+”的全方位、深度的融合,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和平台,增强文博会在国内外的辐射效应和影响力
应以“互联网+”的思维和方式来筹划、组织、运营和推介好文博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文博会智慧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智慧平台开展泛在宣传与在线展示,将文博会相关情况及时全面地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其国际影响和吸引力。并可依靠这一平台提供管区精准导航、在线参与等多项服务,扩大文博会的受众面和穿透力,增强展会的体验性、泛在性与参与度,为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做出积极的贡献。除过实物展之外,还可举办“互联网+”的虚拟展览,借助互联网打造“线上”文博会,实现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办会样式。
十、深化文博会与甘肃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应构建文博会与旅游协同运作的政府主导机制和市场运作模式,鼓励旅游企业与会展企业开展多样性深度合作,跨领域拓展业务。应积极培育、打造会展旅游骨干企业、龙头企业,以此有效地带动和提升一批宾馆酒店、餐饮服务、交通运输、旅游购物等企业的发展水平。应面向海内外广大游客,大大提升敦煌及全省文化旅游的层次,增强敦煌乃至甘肃全省旅游的国际性、民族性、开放性文化内涵,提高沿线国家对敦煌和丝路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此推动甘肃整个旅游业的全面发展。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无疑也应发展成为令人向往的丝绸之路沿线旅游的“黄金地段”。
十一、充分挖掘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优秀文化,创作文化精品,积极谋求“走出去”
甘肃创作演出的《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剧目在国内外引起极大轰动,敦煌舞也因之发展成为我国民族舞蹈中的一支奇葩和重要舞种。此次首届文博会上创作演出的《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以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精湛的编排表演,又一次展现了敦煌文化震撼人心的魅力,赢得巨大成功。敦煌真可谓是一座蕴藏极丰、取之不尽的文化艺术宝库。建议今后甘肃的文艺创作应以充分挖掘敦煌壁画、丝路文化以及丝路沿线国家优秀文化中的有关素材为主攻方向之一和重大突破点,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为我国及丝路沿线国家民众喜爱的戏剧、曲艺、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动漫、影视等作品,并积极谋求“走出去”,将我们的精品力作更多地展示给各国人民,也以此作为甘肃一张张亮丽的国际名片,不断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文明对话、民心相通的新平台。
十二、配合文博会的举行,敦煌有条件建成“一带一路”的博物馆市
敦煌因其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适宜在现有基础上再建若干个富有特色的博物馆,构成充分展现丝路文化的博物馆群。从2013年起,甘肃省提出实施文化遗产的“历史再现”工程,对于敦煌而言“历史再现”更是大有可为。建议除现有的敦煌市博物馆等外,在敦煌还可建设“敦煌及丝路服饰文化博物馆”、“敦煌及丝路饮食文化博物馆”“敦煌及丝路体育文化博物馆”“敦煌书法艺术博物馆”“敦煌及丝路医学及养生文化博物馆”“中国古城遗址博物馆”“一带一路石窟艺术博物馆”“丝绸之路马文化博物馆”“丝绸之路酒文化博物馆”“丝绸之路歌舞艺术博物馆”“一带一路创意设计博物馆”“一带一路文化创新博物馆”等,使敦煌成为“一带一路”上极富特色的博物馆市。可学习借鉴德国柏林博物馆岛、法兰克福博物馆大街、日本濑户内海博物馆岛等的成功经验,制定有关倾斜政策,大力整合民间资源,充分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敦煌还有条件建成全国最富特色的、吸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参与的文物古玩展示、收藏、交流、交易的集散地。
十三、配合文博会的举行,建议在敦煌筹划、兴建“丝绸之路微缩景观园”
鉴深圳“锦绣中华”、北京“世界公园”等的做法,将整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内外一批著名的景区景点,特别是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些景点(如汉魏洛阳城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大雁塔、北石窟、麦积山石窟、王母宫石窟、崆峒山、西夏王陵、须弥山石窟、兰州黄河铁桥、炳灵寺石窟、塔尔寺、拉卜楞寺、张掖大佛寺、锁阳城、榆林窟、莫高窟、楼兰遗址、高昌故城、交河古城、天山大峡谷、克孜尔石窟、北庭故城、铁门关、布达拉宫、大昭寺,哈萨克斯坦开阿利克遗址、塔尔加尔遗址,吉尔吉斯斯坦碎叶城、巴拉沙衮城遗址,乌兹別克斯坦铁尔梅兹城址、巴拉雷克城堡,塔吉克斯坦片治肯特城址、穆格山城堡,土库曼斯坦木鹿古城,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巴基斯坦呾叉始罗城址,伊拉克“空中花园”遗址,尼泊尔蓝毗尼园遗址,印度那烂陀寺遗址、佛陀伽耶大塔,希腊雅典卫城,意大利罗马历史中心,埃及金字塔等),按一定比例加以微缩,纳入园中,使之成为足以代表丝绸之路文化及敦煌形象的大型文化、旅游景点,以此提升敦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促进敦煌及丝路沿线旅游业的大发展。若一时限于条件,也可选择国内一些景区景点先行建设。将敦煌进一步打造成为最富丝路特色、最具丝路魅力、最能体现丝路文化的城市和丝路旅游的首选之地。
十四、便捷的交通、通讯服务是文博会举办的必要的基础性条件。应进一步大力加强敦煌及甘肃全省的基础设施建设
除敦煌机场的扩建、高速公路建设等外,建议修建柳园南至敦煌的高铁(约120公里),使敦煌直接与已建成的兰新高铁连接,将敦煌联入全国高铁网。柳敦高铁建成后,不仅可以大大便捷敦煌与全国许多地区的交通,而且敦煌经由乌鲁木齐可直达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塔什干、杜尚别、撒马尔罕等地,大大方便敦煌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往,更加增强敦煌在丝路沿线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必将大大带动甘肃及整个丝路沿线旅游业的发展。柳敦高铁建成后,向南经敦(煌)格(尔木)铁路(即将建成)可与青藏铁路连接起来,由此可构成一条北起乌鲁木齐,经由吐鲁番、敦煌、格尔木等地,南达拉萨的纵贯我国西部地区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这样不仅可将新疆与西藏连接起来,而且该线路贯通我国西部新、甘、青、藏四省区,可大大促进西部大开发及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目前已有京广、京沪、京九、京哈等多条南北向铁路大动脉,而我国西部地区宝鸡—成都以西约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目前尚缺少贯通南北向的铁路大动脉,而乌鲁木齐—敦煌—格尔木—拉萨这条线路,可构成我国西部一条贯通整个南北方向的铁路大动脉,优化我国铁路网的整体布局。同时这也是一条贯穿西部战区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不仅具有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而且在军事上及国家安全等方面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修建柳园南至敦煌高铁还有不少便利条件。一是距离不长,仅约120公里;二是沿线地面平坦,根本无需开凿隧道和架设大中型桥梁;三是沿线绝大部分路段为砾石戈壁,路基也较为坚硬,且很少占用农田(穿过农田的路段不足7公里),其建设成本必然较低,工期较短。
十五、既应集中全力办好一年一度的文博盛会,又应加强平时的“常流水不断线”,使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成为常态化,润物无声,久久为功
无论是每年历时两天的集中会议,还是平时的文化交流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國民心相通,在相互欣赏、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因而应主动与沿线国家开展多种方式的经常性的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文博会既应突出政府间的对话交流,又应注重深化民间、学界往来,注重发挥民间力量,吸收学界智慧,加强各个层面的合作交流。鼓励支持文化企业、学术机构、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以更加豪迈的步伐、更加坚实的步履“走出去”,主动开展丝绸之路文化学术互访交流、留学生互派、丝路文化遗产共同保护、艺术团体交流互演、中医走出国门等多领域的项目合作,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敦煌文博会的资源和优势。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和成功举办,必将会使敦煌文博会形成鲜明的自身特色,成为连通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各地区的“文化高铁”,成为敦煌新的永久性地域特征和重要标识,成为甘肃唱响全球的令人向往的驰名文化品牌。